山東省紅色旅遊發展(紅色齊魯百年頌臨沂沂南用活紅色資源)
2023-06-15 02:20:03 5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臨沂報導
臨沂市沂南縣,是沂蒙紅嫂的家鄉,是沂蒙革命根據地中心,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積澱了沂南的歷史財富,沂南走出一條用活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遊發展的沂南模式。6月17日,「紅色齊魯頌百年」——「8個100慶祝建黨100周年」媒體採風活動走進臨沂市沂南縣,探究紅色旅遊的沂南模式。
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行駛在沂南縣境內,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青駝鎮大馮家樓子村,村頭500年的古銀杏樹似乎訴說發生在這裡的紅色故事,該村建村700餘年,是省級傳統古村落,1940年臨費沂邊聯縣在這裡設立,現有臨費沂邊聯縣舊址。
向南行駛10公裡處便是山東抗日民主政權創建紀念館,系統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創建山東抗日民主政權的重要戰略價值。
而沿著最美農村公路,沂蒙紅嫂紀念館等眾多紅色旅遊景點映入眼帘,依託以獨特的古山村風貌,展現了「最後一口糧當軍糧,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的紅嫂精神。
在沂南就是如此,不經意間就遇到一處紅色遺址。沂南紅色資源豐富,這是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和沂蒙紅嫂精神的誕生地,被譽為「山東小延安」。
革命戰爭年代,蘇魯邊區省委、山東分局、八路軍115師、山東縱隊、抗大一分校、山東抗日軍政幹部學校曾長期駐紮沂南。我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民主政權——「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1940年8月在沂南青駝寺成立。這裡還是孟良崮戰役的主戰場和著名革命歌曲《跟著共產黨走》的誕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都曾在沂南戰鬥和工作過。全縣先後有30餘萬人次參軍支前,犧牲1萬餘人,湧現出了「沂蒙紅嫂」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於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創建紅色教學體系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為了講好沂南的紅色故事,沂南縣依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紅色旅遊資源,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廣泛開展了紅色愛國主義教育,開設教育課程、增設體驗項目,切實把紅色基因融入旅遊、教育中,使紅色文化真正活起來。
在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婦救會》《戰地醫院》實景演出正在進行,沒有舞臺,演員就在真實搭建的農家小院、戰地醫院中進行,沒有音樂燈光,演員真情演繹,依然可以打動觀眾。
走在山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仿佛置身於戰爭年代的沂蒙山村,古牆老屋上配備紅色研學遊設施,木製長槍、機槍、斧頭、鑼鼓、木推車、擔架、扁擔等體驗道具一應俱全,同時還專設武器裝備體驗區,設置影視拍攝研學、中國紅嫂紀念館研學旅行教育、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教學等研學點。
沂南縣政府組織教育部門,聯合紅色旅遊景點成立「沂蒙紅色研學旅行課題組」,編制《沂蒙紅色研學旅行課程指南》教材,探索形成了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方法、技巧,形成了內容完善、實踐性強的課程體系。培訓課程設置採取「紅色教育+生活體驗」的情景式、體驗教學模式,融入場景式體驗教學,構建起體驗式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體系。
教育 旅遊 影視融合的「沂南模式」
沂南縣充分發揮了紅色資源的載體作用,推動紅色教育、紅色旅遊、紅色影視等產業融合,開拓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沂南縣制定了《紅色旅遊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先後建成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沂蒙紅嫂紀念館、山東抗日民主政權紀念館、《跟著共產黨走》歌曲誕生地等一批紅色旅遊景區。
在沂蒙紅嫂紀念館,通過視頻、圖片、歷史文物再現了明德英、王換於等沂蒙紅嫂的大愛情懷,這裡被確立為黨性教育基地,每年來接受教育的黨員幹部達10萬人以上;在常山莊社區,建設了常山莊村史館、沂蒙紅嫂革命紀念館、人民子弟兵將帥紀念館等紅色展館進行集中展示。其中常山莊村史館不僅成為當地歷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成為黨員幹部接受教育的主陣地,納入了全縣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在紅嫂家鄉旅遊區,針對研學團隊開展「六個一」實踐教育,即:「吃一頓支前餐,唱一首紅色歌曲,聽一場紅色報告,看一場紅色電影,演一次紅色實景劇,寫一段心靈感悟」等靈活多樣的實踐教育;在朱家林創意小鎮區域的山東省委黨校誕生地——建設了省委黨校沂南分校,推出了以黨性教育、歷史紀念、紅色影視、研學體驗等多樣化的紅色文化旅遊產品,增強紅色教育的滲透性和感染力。
在發展紅色旅遊時,沂南縣以市場為導向,聯合縣域周邊紅色旅遊資源,以市場為主體,針對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黨政幹部、社會團體等差異化人群,設置定製化研學和紅色教育培訓課程,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