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混凝土複合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5:49:06 1
專利名稱:聚氨酯混凝土複合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材料領域。
磚瓦是建築工程的重要材料,自秦漢以來一直沿用至今。為了保護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節約能源,提高建築物功能,人們創造了許多新型材料以取代磚瓦。據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1992年編著出版的《中國建築工程材料指南》介紹,在輕質複合牆板方面,目前有「玻璃纖維增強水泥複合外牆外」,「石棉水泥複合外牆板」,「薄壁混凝土巖棉複合外牆板」和「泰柏板」等,這些牆體板材的共同特點是三層結構,面層是結構和裝飾層,中間層是填充型保溫夾芯層。具有重量輕,強度高,保溫隔聲等特點。但也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欠,即中間層填充材料都不是採用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而聚氨酯硬泡的導熱係數是現有材料中最低的,在相同厚度時,它的保溫隔熱效果是普通磚的30多倍,聚苯乙烯泡沫的2倍,另外,適當降低其閉孔率,則具有隔熱隔聲雙重功能。因為未採用聚氨酯硬泡材料,無疑影響了新型牆體保溫與隔聲性能的提高,也限制了牆體厚度的薄型化。有鑑於此,人們又創造了一種新型板材——保溫壓型鋼板,它的中間層即是採用聚氨酯硬泡,但由於面層用鋼板製成,價格高昂又不耐鏽蝕,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採用導熱係數最低的聚氨酯硬泡作為夾芯保溫層,以製造一種以混凝土為面料的新型板材。這種板材在功能上,將取代磚瓦,在性能上又優於磚瓦,在建築工程中由於優良的價格性能比,將被廣泛採納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達到的採用三層夾芯結構,中間夾芯層採用20~100mm厚的聚氨酯硬泡板,其密度在20~70Kg/M3之間。在聚氨酯硬泡板的表面塗布粘合劑並複製上混凝土面層。該面層的厚度在5~30m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主要體現在這種板材的性能上,它有機地吸取並結合了聚氨酯硬泡重量輕、導熱係數低與混凝土製品成本低、強度高、原料來源豐富的長處,形成了自身重量輕、強度高、保溫隔聲性能優異,製造工藝簡單,施工安裝方便,價格性能比優於磚瓦等特點,而取代磚瓦。在建築工程中由於適於作外牆板、內牆板、屋頂板、樓層板將被大量採用。
以下結合附圖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述。
圖1是複合板去除上表面部分面層的平面示意圖。
圖2是沿
圖1中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中,1是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2是粘合劑,3是混凝土,4是混凝土中的加強筋。
如附圖所示,在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1的表面,塗布上一層粘合劑2,混凝土3是復蓋住1的表面層,加強筋4是根據不同的強度要求而布置的,屬於混凝土的一部分。
聚氨酯混凝土複合板中聚氨酯硬泡1的厚度最小不能小於20mm,最大不必大於100mm,圖中混凝土3的厚度在5~30mm之間,視強度要求而定。該板的總厚度在30~160mm之間,平面尺寸則可大可小,根據建築施工的要求設計,作為通用製品,一般寬度在0.9~1.2M,長度在2.4~4M。
權利要求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材料領域中的複合板材,由一個中間夾芯層和二個面層構成,其特徵是採用20~100mm厚的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板作為中間夾芯層,其密度在20~70Kg/M3之間,在該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板的外表面,是由混凝土製品構成的面層,該面層的厚度在5~30mm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材料領域,是一種輕質三層結構的聚氨酯混凝土複合板,它由中間層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和兩邊的混凝土面層結合而成。具有輕質、高強、保溫、隔聲、製造工藝簡單,施工安裝方便等特點而將取代秦磚漢瓦,十分適於建築工程中作內外牆板、屋頂板和樓層板使用。
文檔編號E04C2/26GK2167140SQ9321480
公開日1994年6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1993年5月25日
發明者朱方漢 申請人:朱方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