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助力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11:11:46 1
專利名稱:自行車助力器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利用機械傳動給發條蓄力從而著力於自行車車軸起到推動助力的作用。目前,自行車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方法,通過人力由鏈條帶動輪軸使其運動。儘管有變速和電動的自行車,但還沒有通過自行車在自身運動過程中,將多餘能量合理蓄積,有效地給予釋放,從而得到給自行車著力起助力作用的方法。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方便適用、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自行車助力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在圓形助力器外殼(6)內主要由自行車車軸(5)、多級小齒輪(4、3、2、1)、大齒輪盤(7)、發條(8)、發條內軸(9)以及控制裝置組成。
1、設有一個圓形助力器外殼(6)並與自行車車架相固定。
2、助力器外殼內設有自行車車軸(5)。
3、設有與自行車車軸相連的多級小齒輪1(4)、小齒輪2(3)、小齒輪3(2)、小齒輪4(1)。
4、設有小齒輪帶動下的大齒輪盤(7)。
5、設有與大齒輪盤(7)相固定連接的發條內軸(9)。
6、設有與發條內軸相連的發條(8)。
其特點是利用自行車在向前運動時,把多餘的能量通過齒輪傳遞給發條儲存起來(且小齒輪帶動大齒輪盤較省力),待需要時及時將發條蓄力釋放出來,起到對自行車助力的作用,特別是在上坡時或需要加速時最為明顯。附圖中附圖為圓形助力器正縱截面
圖1.小齒輪 4,2.小齒輪 3,3.小齒輪 2,4.小齒輪 1,5.自行車車軸,6.助力器外殼,7.大齒輪盤,8.發條,9.發條內軸,10.軸承。
1、小齒輪1(4)設有離合裝置,可手動控制,需要給發條加力時,合上離合,待發條加力滿時,自動分開離合。
2、多級小齒輪為外齒輪,大齒輪盤為內齒輪。
3、發條內軸(9)與自行車車軸(5)之間採用自行車「飛」的原理相連(即「飛」是指自行車後輪軸與鏈條相連接的裝置。其工作原理為鏈條向前帶動「飛」,「飛」帶動自行車後輪軸向前運動;當鏈條不向前帶動或向後運動時,其「飛」與自行車後輪軸處於分離狀態,不影響其自行車向前運動)。這裡利用這一結構把發條內軸與自行車車軸相連接,起到當大齒輪盤帶動發條軸給發條加力時,發條內軸與自行車車軸反方向旋轉,其發條內軸與自行車車軸處於分離狀態,不影響自行車車軸的向前運動,當發條釋放蓄力作力於發條內軸時,發條內軸與自行車車軸處於連接狀態,從而推動自行車車軸向前旋轉。
4、發條(8)蓄力的釋放可採用手動控制裝置。
5、整個助力器的大小、每個齒輪的大小、發條的強度可根據實驗進行合理確定;小齒輪1、小齒輪2、小齒輪3、小齒輪4可設計為錐形齒輪。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整個助力器即助力器外殼(6)與自行車車架相固定。通過自行車車軸(5)向前旋轉帶動小齒輪1(4),再通過小齒輪2(3)、小齒輪3(2)、小齒輪4(1)傳遞帶動大齒輪盤(7)與自行車車軸(5)反方向旋轉;大齒輪盤(7)與發條內軸(9)固定連接,發條內軸(9)與自行車車軸(5)採用自行車「飛」的原理進行連接,從而帶動發條內軸(9)與自行車車軸(5)反方向旋轉,得以給發條(8)蓄力以儲存能量,待需要時給以釋放,以得到推動自行車向前運動。如此不斷反覆,起到對自行車向前運動助力的作用。
權利要求1.自行車助力器,主要包括圓形助力器外殼(6)、自行車車軸(5)、多級小齒輪(4、3、2、1)、大齒輪盤(7)、發條(8)、發條內軸(9)以及控制裝置組成,其特徵在於設有一個圓形助力器外殼(6)並與自行車車架相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助力器,其特徵在於助力器外殼內設有自行車車軸(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助力器,其特徵在於設有與自行車車軸相連的多級小齒輪1(4)、小齒輪2(3)、小齒輪3(2)、小齒輪4(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助力器,其特徵在於設有小齒輪帶動下的大齒輪盤(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助力器,其特徵在於設有與大齒輪盤(7)相固定連接的發條內軸(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助力器,其特徵在於設有與發條內軸相連的發條(8)。
專利摘要自行車助力器是一種對自行車運動助力的裝置,屬機械類應用技術。其主要技術結構是在圓形助力器外殼內設有自行車車軸、多級齒輪傳動、大齒輪盤、發條、發條內軸以及控制裝置。通過自行車自身向前運動,將多餘的能量通過齒輪的多級傳動合理蓄積在發條上,待需要時給予釋放,從而推動自行車向前運動,起推動助力作用。
文檔編號B62M1/00GK2736243SQ20042000057
公開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6日
發明者宋遠平 申請人:宋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