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5:38:06 2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聚氨酯複合板,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汽車頂篷的聚氨酯複合板。
背景技術:
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常用的面料為針織面料,並且一些汽車頂篷用的針織面料是帶顏色的,針織面料其本身比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故在壓製成型後,變形量大的地方全部露底,外觀很難看,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不易露底,比較美觀的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無紡布層、第一增強膠膜層、第一玻璃纖維層、第一粘接膜層、PU板、第二粘接膜層、第二玻璃纖維層、第二增強膠膜層,所述無紡布層的外表面複合有熱熔膠膜層。在複合板的無紡布層的外表面複合一層熱熔膠膜層,解決了由於針織面料其本身比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故在壓製成型後容易露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中所說的熱熔膠膜層可以為改性醋酸乙烯膠膜層,也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膠膜層,所述的改性醋酸乙烯膠膜層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膠膜層的顏色與無紡布層的顏色相匹配,汽車頂篷用的針織面料帶顏色時,採用與針織面料顏色相匹配的熱熔膠膜層,即使針織面料由於變形量大而露底也不容易看出來,可以改善複合板整體的美觀。所說的第一增強膠膜層和第二增強膠膜層可以是聚乙烯膠膜、改性聚乙烯膠膜、 乙烯-丙烯共聚物膠膜。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層和第二粘接膜層可以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第二增強膠膜層,2為第二玻璃纖維層,3為第二粘接膜層,4為PU 板,5為第一粘接膜層,6為第一玻璃纖維層,7為第一增強膠膜層,8為無紡布層,9為熱熔膠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熱熔膠膜層9,
3無紡布層8,第一增強膠膜層7,第一玻璃纖維層6,第一粘接膜層5,PU板4,第二粘接膜層 3,第二玻璃纖維層2,第二增強膠膜層1。本實用新型中所說的熱熔膠膜層9可以為改性醋酸乙烯膠膜,也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膠膜,當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的針織面料帶顏色時,可以選擇與針織面料的顏色相同的改性醋酸乙烯膠膜或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膠膜,這樣,即使面料不小心露底了也不容易看出來,可以改善複合板整體的美觀。所說的第一增強膠膜層7和第二增強膠膜層1可以是聚乙烯膠膜、改性聚乙烯膠膜或者乙烯-丙烯共聚物膠膜。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可以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無紡布層(8)、第一增強膠膜層 (7)、第一玻璃纖維層(6)、第一粘接膜層(5)、PU板(4)、第二粘接膜層(3)、第二玻璃纖維層 (2 )、第二增強膠膜層(1),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紡布層的外表面複合有熱熔膠膜層(9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複合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熔膠膜層(9)為改性醋酸乙烯膠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複合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熔膠膜層(9)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膠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複合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增強膠膜層(7)和第二增強膠膜層(1)是聚乙烯膠膜、改性聚乙烯膠膜、乙烯-丙烯共聚物膠膜。
5.根據權利要求1的聚氨酯複合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粘接膜層(5)和第二粘接膜層(3)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聚氨酯複合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熔膠膜層(9)的顏色與無紡布的顏色相匹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汽車頂篷用聚氨酯複合板,自下而上依次有無紡布層、第一增強膠膜層、第一玻璃纖維層、第一粘接膜層、PU板、第二粘接膜層、第二玻璃纖維層、第二增強膠膜層,所述無紡布層的外表面複合有熱熔膠膜層。在複合板無紡布層的外表面複合一層熱熔膠膜層,解決了由於針織面料本身比較薄,而且有一定的拉伸性,在壓製成型後容易露底的問題。
文檔編號B32B17/02GK202242183SQ201120326038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李田生 申請人:溧陽市山湖實業有限公司汽車裝飾材料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