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4:54:46 4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屬於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高溫試驗設備都是根據國家標準GB/T2423. 2《電エ電子產品環境試驗中試驗B:高溫試驗方法》的要求設計,只能用於測試和確定電エ、電子及其他產品及材料進行高溫環境變化後的參數及性能。不適應這種大型礦用產品的高溫試驗。根據《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 環境,綜合試驗救生艙的整體防護能力、艙內空氣品質、環境參數等綜合防護性能試驗的要求,同時滿足進行持續耐高溫試驗,產品的總傳導係數靠高溫試驗進行測試的要求。綜合防護性能試驗救生艙置於高溫試驗裝置內,開啟救生艙內的空氣調節裝置、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或參式人員)及生命保障系統,關閉艙門,熱電偶布置及試驗方法同上,加熱並恆溫在高溫狀態,在艙外環境達到熱穩定狀態時,檢測救生艙在開啟空氣調節裝置的情況下,維持艙內33°C的綜合性能。試驗一定高溫試驗後,快速冷卻至室溫進行常溫狀態性能試驗,在規定時間內測試救生艙的綜合防護性能試驗。總傳導係數測試試驗救生艙置於高溫試驗裝置內,不開啟救生艙艙內空調裝置極其附屬設備,試驗裝置以彡5°C升溫速度,空氣流速彡2m/s,升溫到55°C,並保持恆溫。救生艙外部環境任意兩個溫度測試點的溫差< 3°C的熱穩定狀態,通過放置在救生艙內外不同部位的10個溫度傳感器,檢測救生艙55°C的熱變形及總傳熱係數。目前,市場上還沒有ー種符合《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通用技術條件》要求模擬災變環境裝置,能夠測試救生艙總傳熱係數和綜合防護性能試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可以模擬礦井爆炸後時產生的持續高溫環境的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包括保溫間、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測控系統、監視裝置和電控系統,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和測控系統均安裝在保溫間內部的兩個側壁上,多個監視裝置安裝在保溫間內的頂部,多個冷卻裝置安裝在保溫間的外部側壁上,電控系統設在保溫間的外部,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測控系統和監視裝置均與電控系統連接並由電控系統控制。所述的保溫間的結構為長方體的鋼結構架體外鋪裝有保溫層;保溫間的頂部安裝有吊耳,保溫間內部的底板上設有導軌,保溫間內的頂部安裝有照明裝置。所述的保溫層採用雙面彩鋼板中間夾多維聚氨酯保溫板相錯搭扣連接,結合處塗密封玻璃膠密封。所述的雙開啟門開啟方向為向外並且使用密封條密封。所述的加熱系統為多個加熱裝置均勻布置在保溫間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恆溫系統為多個循環風扇裝置均勻安裝在保溫間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測控系統為多個溫度傳感器安裝在安裝在保溫間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電控系統為ー電控櫃,用於放置電氣控制保護元件、操作按鈕、顯示屏裝置。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採用雙面彩鋼板中間夾多維聚氨酯保溫板相錯搭扣連接的保溫間 作為試驗裝置的主體設備,有效降低試驗過程外部環境對保溫間內部環境的影響,使試驗數據更加精密準確。2、本實用新型在保溫間內部均勻布置有加熱裝置,可以實現保溫間內部環境快速均勻加熱。3、本實用新型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均勻安裝有多個循環風扇裝置,可實現保溫間內部溫度變化在3°C以內,有效保證高溫試驗空間的穩定性、均勻性,確保高溫試驗測試數據準確、可靠。4、本實用新型外部側壁上安裝的冷卻裝置可實現高溫試驗完畢後保溫間溫度按規定下降至室溫。5、本實用新型將電控系統安裝在保溫間外部,工作人員在外面就能實現對試驗過程的全程控制。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 A剖視圖。圖中I為保溫間,2為監視裝置,3為冷卻裝置,4為加熱裝置,5為循環風扇裝置,6為溫度感應器,7為電控系統,8為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包括保溫間I、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3、測控系統、監視裝置2和電控系統7,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和測控系統均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多個監視裝置2安裝在保溫間內的頂部,多個冷卻裝置3安裝在保溫間I的外部側壁上,電控系統7設在保溫間I的外部,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測控系統和監視裝置均與電控系統7連接並由電控系統7控制。所述的保溫間I的結構為長方體的鋼結構架體外鋪裝有保溫層;保溫間I的頂部安裝有吊耳8,保溫間I內部的底板上設有導軌,保溫間I內的頂部安裝有照明裝置。所述的保溫層採用雙面彩鋼板中間夾多維聚氨酯保溫板相錯搭扣連接,結合處塗密封玻璃膠密封。所述的雙開啟門開啟方向為向外並且使用密封條密封。所述的加熱系統為多個加熱裝置4均勻布置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恆溫系統為多個循環風扇裝置5均勻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測控系統為多個溫度傳感器6安裝在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所述的電控系統7為ー電控櫃,用於放置電氣控制保護元件、操作按鈕、顯示屏裝置。本發明可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的綜合防護性能試驗和總傳熱系統的測試試驗。綜合防護性能試驗將待檢救生艙置於試驗裝置的保溫間I內,開啟救生艙內的空氣調節裝置、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或試驗人員及生保系統,布置熱電偶,關閉艙門、窗及保溫間。在保溫間外的電控系統7開啟加熱系統、恆溫系統、測控系統進行加熱,待溫度達到設定溫度55°C以上時,加熱系統停止加熱,同時測控系統控制保溫間內溫度低於55°C時自動開啟加熱系統,使救生艙外環境溫度始終保持在55°C _57°C,待達到規定試驗時間後關閉加熱裝置4同時開啟冷卻裝置3進行快速降溫到室溫,進行常溫試驗,通過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4、測控系統進行聯合操作,可實現室溫-80°C的溫度調控。待規定的常溫試驗結束後驗證救生艙的各系統工作是否滿足產品技術要求。救生艙總傳熱系統的測試試驗將待測的救生艙置於高溫試驗裝置的保溫間I內,救生艙任意表面距試驗裝置內壁不小於O. 6m ;救生艙底部距地面距離不小於O. 2m。將3個熱電偶懸掛放置於距救生艙底板表面O. 3m,3個熱電偶懸掛放置於距救生艙頂表面O. 3m (按規定放於不同的測試位置);布置完溫度傳感器後,將救生艙洩壓裝置打開,處於半開啟狀態,關閉救生艙門、窗及保溫間I的門,開啟加熱系統、恆溫系統、測控系統進行加熱,待溫度達到設定溫度55°C以上吋,加熱系統停止加熱,同時測控系統控制保溫間內溫度低於55°C時自動開啟加熱裝置4,使救生艙外環境溫度始終保持在55°C -57°C,待救生艙內溫度變化在O. 50C /h以內結束試驗,進行救生艙變形的檢測及總傳導係數的計算。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g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保溫間(I)、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3)、測控系統、監視裝置(2)和電控系統(7),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和測控系統均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多個監視裝置(2)安裝在保溫間內的頂部,多個冷卻裝置(3)安裝在保溫間(I)的外部側壁上,電控系統(7)設在保溫間(I)的外部,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測控系統和監視裝置均與電控系統(7)連接並由電控系統(7)控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保溫間(I)的結構為長方體的鋼結構架體外鋪裝有保溫層;保溫間(I)的頂部安裝有吊耳(8),保溫間(I)內部的底板上設有導軌,保溫間(I)內的頂部安裝有照明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保溫層採用雙面彩鋼板中間夾多維聚氨酯保溫板相錯搭扣連接,結合處塗密封玻璃膠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雙開啟門開啟方向為向外並且使用密封條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系統為多個加熱裝置(4)均勻布置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恆溫系統為多個循環風扇裝置(5)均勻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測控系統為多個溫度傳感器(6)安裝在安裝在保溫間(I)內部的兩個側壁上。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控系統(7)為ー電控櫃,用於放置電氣控制保護元件、操作按鈕、顯示屏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屬於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模擬礦井爆炸後時產生的持續高溫環境的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和測控系統均安裝在保溫間內部的兩個側壁上,多個監視裝置安裝在保溫間內的頂部,多個冷卻裝置安裝在保溫間的外部側壁上,電控系統設在保溫間的外部,加熱系統、恆溫系統、冷卻裝置、測控系統和監視裝置均與電控系統連接並由電控系統控制;本實用新型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
文檔編號G01N25/20GK202533396SQ20122013566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劉勇, 鹹士玉, 悅平, 李玉貴, 王武魁, 王進強, 祝利濤, 許佩霞, 閆為民, 陳延偉 申請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長治清華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