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91名主播被處罰(一公司幫快手主播刷數據被告)
2023-06-25 20:38:23 3
主播在直播間的人氣暗藏「水分」,這引起平臺的不滿。近日,快手起訴一家提供虛假流量服務的公司,獲賠100萬元。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利用軟體幫助快手主播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影響平臺數據真實性,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快手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自2018年以來,快手公司針對機器刷量、人工刷量等黑灰產案件進行批量打擊,至今已向法院起訴案件200餘起。未來針對網絡黑灰產等不法行為,公司將繼續在風控側進行有效識別和處置,同時加強網際網路生態層面的治理,從法律層面對平臺黑灰產進行打擊。
1
法院:禁止流量造假已成為直播行業公認的商業道德
10月11日,杭州中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近日對一起涉提供直播場控軟體服務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判決。
在本案中,快手公司起訴被告A公司,稱其提供的直播場控軟體服務,能批量使用「快手」帳號對指定直播間進行點讚、送禮物、評論、關注等操作。使用該軟體的主播也可以人為操縱直播間中的「粉絲」,從而製造出虛假的熱度和人氣。
快手公司認為,這種行為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危害公共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被告停止增加虛假人氣的侵權行為,立即註銷全部相關快手帳號,並賠償損失456萬餘元。
被告則辯稱,快手無權註銷相關帳號,已主動刪除涉案網站的爭議信息,停止涉訴經營行為並陸續向用戶退款,不存在惡意侵權行為。被訴侵權軟體未給原告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快手指控的快手帳號數、直播場次、獲利情況均不屬實。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審理認為,快手公司通過運營快手軟體獲取用戶訪問量、點讚數、評論數等數據,形成用戶對快手軟體和產品的使用黏性,聚集用戶流量並通過流量變現獲益等,均屬於快手取得的競爭優勢,此類商業利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但是,被告利用被訴侵權軟體幫助快手主播對其直播關注數、粉絲數、點讚量及評論次數等進行虛假宣傳,使消費者受到明顯誤導,對虛構數據及用戶評價產生錯誤認知,影響快手平臺數據真實性,破壞快手平臺直播間算法評價推薦體系以及快手軟體所打造的真實、誠信的互動生態系統,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競爭秩序。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特別提到,禁止任何第三方為網絡直播營銷以刷粉、刷人氣等流量造假方式獲取競爭優勢提供便利,維護網絡直播營銷等直播活動的公平性,已成為網絡直播行業公認的商業道德。
據此,法院判決被告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責令停止相關行為並賠償快手損失100萬元。
2
快手:日均攔截刷單作弊行為超過5萬次
10月12日,南都記者聯繫快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快手平臺嚴禁商家採用虛假交易的方式來提高商品銷量、店鋪評分、商品評論或成交金額。該案是快手針對平臺刷單刷量等黑灰產進行訴訟打擊的案件之一。
快手電商今年3月對外發布的《2020消費者安心購物指南》顯示,過去一年為打擊平臺不良商家和控制風險,日均攔截刷單作弊行為超過5萬次。
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快手內部設有專業反作弊團隊,通過AI識別技術對可疑訂單進行監控,及時對涉及虛假交易的商家進行處罰,同時下架相關商品以及剔除虛假交易對應產生的數據。
一直以來,直播數據造假的問題備受關注。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第二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其中就有1起涉及「直播帶貨」虛構關注度、流量。江蘇省常熟市賴某莎因僱傭專門在直播時刷人氣的「水軍」,被罰2.3萬元。
南都記者此前報導,在利益驅使下,直播數據造假產業已形成從上遊雲控軟體開發到下遊刷量工作室的完整產業鏈,50元可買1萬觀看量,2元就可獲得1萬點讚。有媒體曾統計國內已有超過一千多家的各類刷量平臺,其中頭部每月流水超百萬元,相關從業者在百萬級。
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一些開發公司提供的雲控軟體,可實現一部電腦一鍵控制上百臺手機,還可以通過點讚、看視頻等模擬真人操作活躍帳號。有帶貨主播刷數據是為了抬高坑位費,有的秀場主播則是為了衝榜,獲得平臺的更多流量支持。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在本案中提到,直播平臺將榜單算法規則設置為熱度越高則排名越靠前,由直播熱度所聚集的平臺流量自然也會有所傾斜。目前,直播場控軟體已從初期未實名批量培養虛擬帳號的操作,演變為獲得平臺批量真實帳號授權後集中用於網絡直播刷粉、刷量等。
「在方便直播流量造假的同時,增加了平臺治理難度和治理成本,還會滋養網絡帳號租賃、交易黑灰產業鏈,應當依法加大規制力度。」法院同時指出,使用直播場控軟體獲取虛假流量的行為,將面臨法律的否定性評價。
據悉,這種行為將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部法律的規制。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安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也明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
採寫:南都記者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