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26 07:14:2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熱電聯供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常規能源日漸匱乏和節能減排要求日益提高,對能源的回收和高效綜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產企業對過程餘熱餘能的回收利用日益重視,所以能源的梯級分配和高效利用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工業廢熱利用上普遍採用餘熱鍋爐回收熱能,通常以雙壓回收蒸汽,採用雙壓發電,同時(或)承擔供熱。一些企業由於地域或其它原因,供熱具有季節性,或熱負荷變化較大,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導致低壓蒸汽不能較好被利用,甚至放散;而高參數蒸汽通過減溫減壓器後供給熱用戶,造成高效能源的低效利用。
現有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存在著工作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不方便觀察水箱內的水量多少和不能夠報警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以解決現有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智能化程度低,不方便觀察水箱內的水量多少和不能夠報警的問題,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包括安裝箱,控制裝置,水箱結構,加固板,餘熱回收器,熱氣機,進氣孔,導水管,水泵,電磁閥,連接法蘭和輸出線,所述的輸出線與熱氣機電性連接;所述的進氣孔安裝在熱氣機的左側下部;所述的電磁閥安裝在導水管上;所述的導水管分別通過連接法蘭與熱氣機、餘熱回收器和水箱結構連接;所述的水泵設置在水箱結構與餘熱回收器之間的導水管中;所述的餘熱回收器固定在加固板的內側;所述的熱氣機、餘熱回收器和水箱結構分別安裝在安裝箱的內部;所述的控制裝置鑲嵌在安裝箱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結構包括水箱主體,觀察窗,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進水口,防護蓋,把手和密封墊,所述的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分別設置在水箱主體的內壁上;所述的觀察窗鑲嵌在水箱主體上;所述的進水口設置在水箱主體的上部右側;所述的防護蓋螺紋連接在進水口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墊設置在進水口與防護蓋的連接點;所述的把手安裝在防護蓋的上部。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控制裝置包括防護殼,顯示屏,控制器,電源開關和報警燈,所述的顯示屏、報警燈和電源開關分別鑲嵌在防護殼的表面;所述的控制器設置在防護殼的內部;所述的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電磁閥、水泵、顯示屏和報警燈分別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所述的第一傳感器採用液位傳感器,通過與控制器和誰報警燈的配合設置,有利於當水位低於第一傳感器時,報警燈發出報警信號。
所述的第二傳感器採用溫度傳感器,有利於方便檢測水箱主體內的水溫,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的餘熱回收器採用板式熱換器,有利於提高保溫效果,進而使殘餘的熱量更好的利用。
所述的控制器採用三菱FX2N-48系列的PLC,有利於提高智能化程度,維護成本低。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器的設置,有利於提高智能化程度,維護成本低,通過餘熱回收器的設置,有利於提高保溫效果,進而使殘餘的熱量更好的利用,通過第一傳感器、報警燈和控制器的配合設置,有利於當水位低於第一傳感器時,報警燈發出報警信號,通過第二傳感器的設置,有利於方便檢測水箱主體內的水溫,使用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水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安裝箱;2-控制裝置;21-防護殼;22-顯示屏;23-控制器;24-電源開關;25-報警燈;3-水箱結構;31-水箱主體;32-觀察窗;33-第一傳感器;34-第二傳感器;35-進水口;36-防護蓋;37-把手;38-密封墊;4-加固板;5-餘熱回收器;6-熱氣機;7-進氣孔;8-導水管;9-水泵;10-電磁閥;11-連接法蘭;12-輸出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圖1至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高效率的餘熱回收熱電聯供系統,包括安裝箱1,控制裝置2,水箱結構3,加固板4,餘熱回收器5,熱氣機6,進氣孔7,導水管8,水泵9,電磁閥10,連接法蘭11和輸出線12,所述的輸出線12與熱氣機6電性連接;所述的進氣孔7安裝在熱氣機6的左側下部;所述的電磁閥10安裝在導水管8上;所述的導水管8分別通過連接法蘭11與熱氣機6、餘熱回收器5和水箱結構3連接;所述的水泵9設置在水箱結構3與餘熱回收器5之間的導水管8中;所述的餘熱回收器5固定在加固板4的內側;所述的熱氣機6、餘熱回收器5和水箱結構3分別安裝在安裝箱1的內部;所述的控制裝置2鑲嵌在安裝箱1的表面;所述的水箱結構3包括水箱主體31,觀察窗32,第一傳感器33,第二傳感器34,進水口35,防護蓋36,把手37和密封墊38,所述的第一傳感器33和第二傳感器34分別設置在水箱主體31的內壁上;所述的觀察窗32鑲嵌在水箱主體31上;所述的進水口35設置在水箱主體31的上部右側;所述的防護蓋36螺紋連接在進水口35的上部;所述的密封墊38設置在進水口35與防護蓋36的連接點;所述的把手37安裝在防護蓋36的上部。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控制裝置2包括防護殼21,顯示屏22,控制器23,電源開關24和報警燈25,所述的顯示屏22、報警燈25和電源開關24分別鑲嵌在防護殼21的表面;所述的控制器23設置在防護殼21的內部;所述的第一傳感器33、第二傳感器34、電磁閥10、水泵9、顯示屏22和報警燈25分別與控制器23電性連接。
所述的第一傳感器33採用液位傳感器,通過與控制器23和誰報警燈25的配合設置,有利於當水位低於第一傳感器33時,報警燈25發出報警信號。
所述的第二傳感器34採用溫度傳感器,有利於方便檢測水箱主體31內的水溫,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的餘熱回收器5採用板式熱換器,有利於提高保溫效果,進而使殘餘的熱量更好的利用。
所述的控制器23採用三菱FX2N-48系列的PLC,有利於提高智能化程度,維護成本低。
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過程中,在維修或安裝餘熱回收器5時可將電磁閥10全部關閉,防止水流到外面,當水箱主體31內的水位低於第一傳感器33時,第一傳感器33會將報警信號輸送給控制器23然後通過報警燈25進行報警。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