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7:09:56 1
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制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本排泥車包括滑動設置在沉澱池上方的排泥車本體,排泥車本體設有多根延伸至沉澱池的池底的虹吸管,多根虹吸管連接有潛水泵,用於將沉澱池的池底的汙泥吸入到沉澱池的排泥槽中,多根虹吸管分別位於沉澱池的各排立柱之間以及立柱與池壁之間,各個虹吸管的底部均設有向兩側延伸用於匯集汙泥的集泥鬥,集泥鬥的末端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有刮片。本實用新型可以很好地清理沉澱池底部汙泥、消除除泥盲區,提高沉澱池沉澱效率、穩定沉澱池出水剩餘濁度、減輕濾池過濾負擔,節省人力,節省費用。
【專利說明】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
【背景技術】
[0002]水廠生產工藝沉澱池作業時,需要每天將工藝水處理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汙泥雜質等排出,現有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行車式虹吸排泥車,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在使用時一端進水,另一端集水槽出水,往復行走吸排池底汙泥。吸泥方式為虹吸式,虹吸式採用潛水泵配水射器或真空泵來形成真空,利用沉澱池與排泥槽內的液位差排泥。
[0003]排泥槽一般為縱向懸置於水面上的多道,各道排泥槽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分別通過多根立柱支撐,由於排泥槽和立柱等結構的存在,傳統虹吸排泥車在行走排泥的過程中存在盲區,無法將沉澱池底部汙泥雜質全排出。現有辦法是水廠每年安排員工放空沉澱池進行人工清掃來將排泥車無法排出的汙泥雜排出,如此一來增加了人力成本,並且人員勞動強度大,效率也不高。
[0004]另外,沉澱池實際運行過程中池壁會產生很厚附著物,附著物積累到一定厚度會自動脫落漂浮,水廠每月安排人員對沉澱池池壁、集水槽進行洗刷並打撈漂浮物,同樣成本高,效率低,並且若洗刷及打撈不及時,容易對濾網造成較大的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0005](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的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在清理沉澱池的汙泥時,對沉澱池的立柱以及池底的池壁存的角落存在清理盲區,只能後續通過人工清理,而人工清理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0007]( 二 )技術方案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包括滑動設置在沉澱池上方的排泥車本體,所述排泥車本體設有多根延伸至所述沉澱池的池底的虹吸管,多根所述虹吸管連接有潛水泵,用於將所述沉澱池的池底的汙泥吸入到所述沉澱池的排泥槽中,多根所述虹吸管分別位於所述沉澱池的各排立柱之間以及立柱與池壁之間,各個所述虹吸管的底部均設有向兩側延伸用於匯集汙泥的集泥鬥,所述集泥鬥的末端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有刮片。
[0009]優選的,所述彈性伸縮件為閉門器。
[0010]優選的,所述閉門器為雙向閉門器。
[0011]優選的,所述排泥車本體還連接有分別用於刷洗池壁和所述排泥槽兩側的多個刷洗裝置。
[0012]優選的,多個所述刷洗裝置均包括與所述排泥車本體連接的刷杆以及設置在所述刷杆上的刷毛。
[0013]優選的,所述刷杆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排泥車本體。
[0014]優選的,所述刷杆通過限位合頁連接於所述排泥車本體。
[0015]優選的,所述排泥車本體上設有噴淋裝置,用於將水噴灑至所述帶沉澱池的池水表面。
[0016]優選的,所述噴淋裝置為噴淋管,與所述潛水泵連接。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包括滑動設置在沉澱池上方的排泥車本體,排泥車本體設有多根延伸至沉澱池的池底的虹吸管,多根虹吸管連接有潛水泵,用於將沉澱池的池底的汙泥吸入到沉澱池的排泥槽中,多根虹吸管分別位於沉澱池的各排立柱之間以及立柱與池壁之間,用於抽取池底的汙泥,各個虹吸管的底部均設有向兩側延伸用於匯集汙泥的集泥鬥,集泥鬥的末端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有刮片,分別用於刮去各排立柱及池壁的底側淤積的汙泥,再通過集泥鬥的作用下匯集至虹吸管的底部,使池底的排泥效果更佳。
[0019]另外,刮片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在集泥鬥的末端,使刮片在行車的過程中,在彈性伸縮件的作用下始終貼在立柱的表面,消除了刮泥盲區,刮泥效果更佳,可以很好地清理沉澱池底部汙泥、池壁附著物、池面漂浮物,提高沉澱池沉澱效率、穩定沉澱池出水剩餘濁度、減輕濾池過濾負擔,節省人力,節省費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的示意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集泥鬥及刮片的示意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刷洗裝置的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
[0024]1、排泥車本體;11、滑軌輪;2、虹吸管;3、集泥鬥;31、刮片;4、刷洗裝置;41、刷杆;42、刷毛;5、排泥槽;6、立柱;7、潛水泵;8、沉澱池。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0026]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術語「上」、「下」、「頂部」、「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狀態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狀態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攤放」、「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用於通過虹吸的方式將沉澱池8底部的汙泥吸入到沉澱池8的排泥槽5中,本虹吸式排泥車包括排泥車本體I,排泥車本體I的兩側設有滑軌輪11,沉澱池8的兩側設有導軌,排泥車本體I通過滑軌輪11與導軌滑動設置在沉澱池8上方,排泥車本體I設有多根延伸至沉澱池8的池底的虹吸管2,多根虹吸管2連接有潛水泵7,利用潛水泵7形成真空,在虹吸管2中產生壓力差,將沉澱池8的池底的汙泥吸入到沉澱池8的排泥槽5中,排泥槽5與水面之間具有高度差,水從排泥槽5的濾網中漏出,而汙泥則滯留在排泥槽5中,以此實現池底的排泥。
[0029]上述多根虹吸管2分別位於沉澱池8的各排立柱6之間以及立柱6與池壁之間,各個虹吸管2的底部均設有向兩側延伸用於匯集汙泥的集泥鬥3,集泥鬥3應具有沿行車方向前傾的角度,以更好的實現匯集作用,另外集泥鬥3可以是沿虹吸管2向兩側延伸的扇形結構,用於較多的將距離虹吸管2較遠的汙泥匯集,而距離虹吸管2底端越近的汙泥受虹吸管2吸力的作用越大,無需通過匯集即可較容易地進入到虹吸管2中,因此降低了行車阻力。
[0030]在結合圖2所示,在各個集泥鬥3的末端通過閉門器連接有刮片31,在行車的過程中,對於朝向立柱6的一側,閉門器通過自身的彈力恢復作用下,使中對刮片31作用有推力,使刮片31保持與立柱6的表面貼合,刮去立柱6底部表面淤積的大量汙泥,並且消除刮泥盲區。
[0031]優選的,閉門器為雙向閉門器,同樣對於朝向立柱6的一側,在閉門器的自然狀態下,雙向閉門器使刮片31延伸至超過各排立柱6的排列方向的中心面,刮片31在剛一接觸到立柱6時,會首先受到雙向閉門器拉力的作用,進而在沿立柱6表面移動的過程中再受到雙向閉門器推力的作用,從在行車的過程中對立柱6的整半各底側表面形成刮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刮泥盲區。
[0032]對於朝向池壁一側的閉門器,由於池壁表面較為平整,可選用具有單向推力作用的閉門器,在行車的過程中,朝向池壁的閉門器始終處於壓縮狀態,使刮片31刮去池壁底部淤積的汙泥。
[0033]應當說明的是,上述閉門器僅為本實施例的優選,還可以是具有彈性伸縮功能的其他彈性伸縮件。
[0034]再結合圖3所示,排泥車本體I還連接有分別用於刷洗池壁和排泥槽5兩側的多個刷洗裝置4,多個刷洗裝置4均包括與排泥車本體I連接的刷杆41以及設置在刷杆41上的刷毛42,用於在形成的過程中,刷洗附著在池壁及排泥槽5兩側的附著物,由於池壁及排泥槽5表面的附著物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並不是每次排泥都需要對池壁和排泥槽5兩側進行刷洗,故將刷杆41可轉動地連接於排泥車本體I,在需要刷洗時旋轉刷杆41,使刷毛42接觸到池壁以及排泥槽5的兩側壁,在不需要刷洗時,轉回刷杆41,避免不必要的行車阻力。
[0035]優選的,刷杆41通過限位合頁連接於排泥車本體1,限位合頁為在形成方向的前側開合,限位合頁優選為能夠開合90°,當需要刷洗時,張開限位合頁,使刷毛42垂直於池壁及排泥槽5的兩側壁,在行車的過程中,刷杆41在限位合頁的作用下不會因阻力而向後翻轉。
[0036]在排泥車本體I上設有噴淋裝置,用於將水噴灑至帶沉澱池8的池水表面,在一般情況想,由於低濁度原水絮凝效果不好,會引起池面大面積的漂浮物。其原因是低濁度的原水絮聚後顆粒物無法絮凝結合成密度較大的顆粒物,由於顆粒物集合得相對較大卻鬆散(大於I微米),布朗運動基本消失,從而導致後續礬花無法再繼續絮凝密實,從而導致礬花顆粒上浮,形成大面積漂浮物。
[0037]通過噴淋裝置噴淋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礬花的碰撞,從而增加微小顆粒的碰撞機會,使得礬花結合得更加密實,有利於礬花沉澱,避免進入濾池。
[0038]噴淋裝置優選為噴淋管,使之與潛水泵7連接,隨潛水泵7的工作,順便將沉澱池8中的水通過噴淋管噴灑到水面上,具體可使噴淋管環繞排泥車本體I設置,並且在噴淋管與潛水泵7之間設置球閥,可視水面情況而選擇是否進行噴淋。
[003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包括滑動設置在沉澱池(8)上方的排泥車本體(I),所述排泥車本體(I)設有多根延伸至所述沉澱池(8)的池底的虹吸管(2),多根所述虹吸管(2)分別位於所述沉澱池(8)的各排立柱(6)之間以及立柱(6)與池壁之間,每根所述虹吸管(2)均連接有潛水泵(7),用於將所述沉澱池(8)的池底的汙泥吸入到所述沉澱池(8)的排泥槽(5)中,各個所述虹吸管(2)的底部均設有向兩側延伸,用於匯集汙泥的集泥鬥(3),所述集泥鬥(3)的末端通過彈性伸縮件連接有刮片(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伸縮件為閉門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閉門器為雙向閉門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泥車本體(I)還連接有用於刷洗池壁和/或所述排泥槽(5)的多個刷洗裝置(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刷洗裝置⑷均包括與所述排泥車本體⑴連接的刷杆(41)以及設置在所述刷杆(41)上的刷毛(4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刷杆(41)可轉動地連接於所述排泥車本體(I)。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刷杆(41)通過限位合頁連接於所述排泥車本體(I)。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泥車本體(I)上設有噴淋裝置,用於將水噴灑至所述沉澱池(8)的池水表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沉澱池用行車式虹吸排泥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噴淋裝置為噴淋管,與所述潛水泵(7)連接。
【文檔編號】B01D21/24GK204093103SQ20142042888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胡興利, 林偉榮, 沈華, 凌雲志 申請人:蘇州工業園區清源華衍水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