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熱泵的回收汽輪機組乏汽餘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0:48: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餘熱處理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基於熱泵的回收汽輪機組乏汽餘熱系統。
背景技術:
在火力發電廠生產運行過程中,給水經鍋爐加熱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經管道進入汽輪機做功,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帶動發電機做功。做功後的乏汽經汽輪機低壓缸排至凝汽器,在凝汽器中乏汽熱量被外來的冷卻水帶走,成為凝結水進入汽輪機低壓加熱器進行加熱。空冷機組中乏汽的熱量由冷卻水帶走,冷卻水在空冷塔中與空氣交換熱量,將熱量釋放至空氣中,這樣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費。由於空氣自身熱比容小的特點,夏季環境溫度的增加,導致汽輪機背壓過高,帶負荷能力下降,機組發電煤耗增加。
常規鍋爐暖風器是利用汽輪機低壓抽汽從而加熱空氣預熱器進口空氣的熱交換器,使進入空氣預熱器的空氣溫度升高,空氣預熱器壁溫升高,從而可防止低溫腐蝕。常規暖風器是採用汽輪機抽汽將冷風加熱,雖防止了空氣預熱器的低溫腐蝕問題的發生,但降低了汽輪機蒸汽做功能力,影響了汽輪機的熱經濟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於熱泵的回收汽輪機組乏汽餘熱系統。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於熱泵的回收汽輪機組乏汽餘熱系統,包括驅動汽輪機、乏汽加熱器以及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的壓縮式熱泵機組和吸收式熱泵機組;驅動汽輪機的一端與驅動蒸汽入口相連接,另一端發出兩條支路,一條支路與乏汽加熱器相連接,另一條支路通過輸送管路與吸收式熱泵機組連接;
吸收式熱泵機組包括冷凝器Ⅰ、發生器、吸收器和蒸發器Ⅰ;冷凝器Ⅰ、發生器設置一個筒體內,吸收器和蒸發器Ⅰ設置在另一個筒體內;壓縮式熱泵機組包括蒸發器Ⅱ、冷凝器Ⅱ和壓縮機,驅動汽輪機與壓縮機相連接;吸收器與熱網回水管路入口相連接,蒸發器Ⅰ和蒸發器Ⅱ與餘熱水入水管路入口相連接。
乏汽加熱器與驅動汽輪機連接後發出兩條支路,一條支路與熱網回水出口接通,另一條支路與冷凝水回水系統相連通。
吸收器為兩個,分別設置在蒸發器Ⅰ的左右兩側。
蒸發器Ⅱ通過蒸發器Ⅰ與餘熱水入水管路相連接,蒸發器Ⅱ與餘熱水出水管路連通。
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減少高壓驅動蒸汽的節流損失,能夠減少加熱過程中對熱量的損失,提高了汽輪機蒸汽做功能力的經濟性,環保節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驅動汽輪機;2、乏汽加熱器;3、壓縮式熱泵機組;4、吸收式熱泵機組;5、熱網回水管路入口;6、餘熱水入水管路入口;7、熱網回水出口;8、冷凝水回水系統;9、餘熱水出水管路;31、蒸發器Ⅱ;32、冷凝器Ⅱ;33、壓縮機;41、冷凝器Ⅰ;42、發生器;43、吸收器;44、蒸發器Ⅰ。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驅動汽輪機1、乏汽加熱器2以及通過輸送管路相連接的壓縮式熱泵機組3和吸收式熱泵機組4驅動汽輪機的一端與驅動蒸汽入口相連接,另一端發出兩條支路,一條支路與乏汽加熱器2相連接,另一條支路通過輸送管路與吸收式熱泵機組4連接;
吸收式熱泵機組4包括冷凝器Ⅰ41、發生器42、吸收器43和蒸發器Ⅰ44;冷凝器Ⅰ41、發生器42設置一個筒體內,吸收器43和蒸發器Ⅰ44設置在另一個筒體內;吸收器43為兩個,分別設置在蒸發器Ⅰ44的左右兩側。壓縮式熱泵機組3包括蒸發器Ⅱ31、冷凝器Ⅱ32和壓縮機33,驅動汽輪機1與壓縮機33相連接;其中,壓縮機33通過驅動汽輪機帶動運轉,驅動汽輪機的中心軸與壓縮機33的中心轉動軸採用同心軸相連接,從而帶動壓縮機運轉。吸收器43與熱網回水管路入口5相連接,蒸發器Ⅰ44和蒸發器Ⅱ31與餘熱水入水管路入口6相連接。
乏汽加熱器1與驅動汽輪機2連接後發出兩條支路,一條支路與熱網回水出口7接通,另一條支路與冷凝水回水系統8相連通。
蒸發器Ⅱ31通過蒸發器Ⅰ44與餘熱水入水管路相連接,蒸發器Ⅱ31與餘熱水出水管路9連通。
本實用新型通過高壓驅動蒸汽為乏汽加熱器及吸收式熱泵機組提供熱量,可以對熱網回水進行加熱,同時也可以通過高壓驅動蒸汽帶動壓縮式熱泵機組中的壓縮機和吸收式熱泵機組中的吸收器進行運轉,能夠有效減少高壓驅動蒸汽的節流損失。熱網回水首先經過吸收器,然後通過用餘熱水及高壓驅動蒸汽對熱網回水依次進行分段加熱,從而能夠減少加熱過程中對熱量的損失。
上述實施方式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