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8:23:13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
背景技術:
雷射焊接工藝質量好,施工快,已被廣為接受,雷射焊接換熱板是利用雷射焊接工藝將兩塊或三塊鋼板焊接成型後,利用鋼板之間的空腔作為冷卻或加熱介質的通道進行換熱的一種裝置。
對於三塊鋼板焊接成型的結構,中間基板厚度較厚,兩側鋼板為壁厚較小的薄板,傳統做法是將進液管安裝到薄板上,但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溫度變化較大,反覆熱脹冷縮,極易拉裂薄板,降低了換熱裝置的使用壽命。
然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研發者有必要研製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加強了進液管與換熱裝置的連接強度,避免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大反覆熱脹冷縮導致薄板拉裂的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加強了進液管與換熱裝置的連接強度,避免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大反覆熱脹冷縮導致薄板拉裂的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包括基板、第一換熱薄板和第二換熱薄板,所述第一換熱薄板通過雷射焊將其焊接在基板的正面上,所述第二換熱薄板通過雷射焊將其焊接在基板的背面上,在所述第一換熱薄板上設有第一換熱流道,在所述第二換熱薄板上設有第二換熱流道,在所述基板的上部開設有將第一換熱流道與第二換熱流道連通的多個連通孔,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換熱薄板或第二換熱薄板的上部設有缺口,在所述基板上且位於缺口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或第二換熱流道相連通的進液口,在所述基板上位於進液口的位置焊接有進液管,在所述第一換熱流道或第二換熱流道的下部開設有出液口。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換熱薄板的上部設有缺口,在所述基板上且位於缺口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相連通的進液口。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換熱流道與第二換熱流道整體均為蛇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第二換熱薄板的上部設有缺口,在基板上且位於缺口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相連通的進液口,在基板上位於進液口的位置焊接有進液管,進液管焊接在基板上,此種結構加強了進液管與換熱裝置的連接強度,避免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大反覆熱脹冷縮導致薄板拉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2為圖1的後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和圖2所示,圖中給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換熱裝置,包括基板100、第一換熱薄板200和第二換熱薄板300。
第一換熱薄板200通過雷射焊將其焊接在基板100的正面110上,第二換熱薄板300通過雷射焊將其焊接在基板100的背面120上,在第一換熱薄板200上設有第一換熱流道210,在第二換熱薄板300上設有第二換熱流道310,在基板100的上部開設有將第一換熱流道210與第二換熱流道310連通的多個連通孔130,通過連通孔130能夠使換熱介質在第一換熱流道210與第二換熱流道310自由流動。
在第一換熱薄板200或第二換熱薄板300的上部設有缺口320,在基板100上且位於缺口320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210或第二換熱流道310相連通的進液口140,在本實施例中在缺口320開設在第二換熱薄板300的上部,在基板100上且位於缺口320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210相連通的進液口140。
在基板100上位於進液口140的位置焊接有進液管400,進液管400焊接在基板100上,此種結構加強了進液管400與換熱裝置的連接強度,避免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大反覆熱脹冷縮導致薄板拉裂,在第一換熱流道210或第二換熱流道320的下部開設有出液口(圖中未示出)。
第一換熱流道210與第二換熱流道310整體均為蛇形,採用蛇形換熱流道能夠使需要進行換熱的物質得到充分的熱量交換,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第二換熱薄板的上部設有缺口,在基板上且位於缺口的位置開設有多個與第一換熱流道相連通的進液口,在基板上位於進液口的位置焊接有進液管,進液管焊接在基板上,此種結構加強了進液管與換熱裝置的連接強度,避免換熱裝置工作過程中因溫度變化大反覆熱脹冷縮導致薄板拉裂。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