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熱開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9:42:01 1
專利名稱:一種電熱開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電熱開水器領域。
背景技術:
市場上的電熱開水器均包括外殼、內膽、電熱板和溫控器,內膽安裝在外殼內,電熱板安裝在內膽裡,用於給內膽裡的冷水加熱,溫控器與電熱板相互接觸地安裝在一起,由於內膽大多採用金屬材料製作,在長時間的不使用時,用金屬材料製作的內膽容易生鏽,且不易更換,它結構複雜,生產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目前電熱開水器的內膽容易生鏽且結構複雜,生產成本高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電熱開水器。
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一種電熱開水器,包括外殼1、電熱板2、溫控器3和水泵4, 電熱板2上設有空間21,溫控器3固定安裝在空間21內,在外殼1的內部設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設有排水孔12、空間13和孔16,電熱板2安裝在空間12處,電熱板2和隔板11之間安裝有密封圈5,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孔16內,在外殼1的側壁內還設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裝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並固定在隔板16上。
所述密封圈5的截面呈階梯狀。
所述溫控器3為自動溫控器。
所述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排水孔12旁。
所述電泵4為全塑電泵。
所述電熱板2採用螺釘固定安裝在外殼1的底座15上。
所述外殼1完全採用耐高溫的塑料製作。
本實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1)、去掉了原電熱開水器的內膽,使電熱板直接安裝在外殼內的隔板上,這樣使結構更加簡單,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2)、電熱板和外殼之間安裝有截面呈階梯狀的密封圈,一方面用於外殼與電熱板之間隔熱,可起到保護外殼和避免熱量白白損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電熱開水器內的水向外漏,從而保證了電熱開水器的使用效果。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附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電熱開水器,包括外殼1、電熱板2、溫控器3和水泵4,電熱板2上設有空間21,溫控器3固定安裝在空間21內,在外殼1的內部設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設有排水孔12、空間13和孔16,電熱板2安裝在空間12處,電熱板2和隔板11之間安裝有密封圈5,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孔16內,在外殼1的側壁內還設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裝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並固定在隔板16上。所述密封圈5的截面呈階梯狀。所述溫控器3為自動溫控器。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排水孔12旁。所述電泵4為全塑電泵。所述電熱板2採用螺釘固定安裝在外殼1的底座15上。所述外殼1完全採用耐高溫的塑料製作。
去掉了原電熱開水器的內膽,使電熱板2直接安裝在外殼1內的隔板11上,這樣使結構更加簡單,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電熱板2和外殼1之間安裝有截面呈階梯狀的密封圈5,一方面用於外殼1與電熱板2之間隔熱,可起到保護外殼1和避免熱量白白損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密封的作用,以防電熱開水器內的水向外漏,從而保證了電熱開水器的使用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開水器,包括外殼(1)、電熱板(2)、溫控器(3)和水泵(4),電熱板(2)上設有空間(21),溫控器(3)固定安裝在空間(21)內,其特徵在於在外殼(1)的內部設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設有排水孔(12)、空間(13)和孔(16),電熱板(2)安裝在空間(12)處,電熱板(2)和隔板(11)之間安裝有密封圈(5),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孔(16)內,在外殼(1)的側壁內還設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裝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並固定在隔板(1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密封圈(5)的截面呈階梯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溫控器(3)為自動溫控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排水孔(12)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電泵(4)為全塑電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電熱板(2)採用螺釘固定安裝在外殼(1)的底座(15)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開水器,其特徵在於外殼(1)完全採用耐高溫的塑料製作。
專利摘要一種電熱開水器,包括外殼1、電熱板2、溫控器3和水泵4,電熱板2上設有空間21,溫控器3固定安裝在空間21內,在外殼1的內部設有隔板11,在隔板11上設有排水孔12、空間13和孔16,電熱板2安裝在空間12處,電熱板2和隔板11之間安裝有密封圈5,手動溫控器6安裝在孔16內,在外殼1的側壁內還設有出水通道14,水泵4安裝在排水孔12和出水通道14中並固定在隔板16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結構更加簡單,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47J31/56GK2638615SQ03273740
公開日2004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5日
發明者廖登飛 申請人:楊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