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7:26:46 2
專利名稱: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軋型鋼,特別涉及一種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 型鋼。
背景技術:
車輪包括輪輞和輪輻,輪輞一般由包括內輪緣在內的多個部件組成。在現有技術中,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的內輪緣採用鋼板製作,如圖1所示的普通條狀鋼板G通過氣 割或剪裁下成條料,然後依次經卷圓、焊接、打磨、熱壓成形、車削加工等工序加工而成。採 用鋼板車削加工工藝生產內輪緣的缺點是車削加工餘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能 源消耗高,導致製造成本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以解決 現有技術存在的車削加工餘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低、能源消耗高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 技術方案為包括連接為一體的輪緣部分和胎圈座部分,所述輪緣部分包括弧形段、自所述 弧形段的一端水平延伸的上延伸段和自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豎直延伸的下延伸段;所述胎 圈座部分包括依次連接的傾斜設置的胎圈座本體段、腰部和尾部;其中所述下延伸段的下 端和所述胎圈座本體段的前端連接。根據上述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 述胎圈座本體段的上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根據上述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 述下延伸段的下端和所述胎圈座本體段的連接處的上表面為半徑是7. 9mm的弧形面,和/ 或所述弧形段的上表面為半徑是25. 4mm的弧形面。根據上述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 述輪緣部分的高度介於36. 9mm-39. 3mm,其寬度介於35. 2mm_36. 8mm ;所述胎圈座部分的 寬度介於164. 32mm-165. 88mm,所述腰部的厚度介於7. 7mm_8. 3mm,所述尾部的厚度介於 7. 4mm-8. Omm0根據上述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 述輪緣部分的高度為38. 1mm,其寬度為36. Omm ;所述胎圈座部分的寬度為165. 1mm,所述腰 部的厚度為8. 0mm,所述尾部的厚度為7. 7mm。利用本實用新型生產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的內輪緣可降低鋼材消耗,與現有 上藝相比去除了熱壓成形和車削加工工序,從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降低材料 消耗、降低生產製造成本。
圖1為現有技術採用的鋼板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2所示,本優選實施例包括連接為一體的輪緣部分和胎圈座部分,輪緣部分 呈近似的直角結構,包括弧形段2、自弧形段2的一端水平延伸的上延伸段1和自弧形段的 另一端豎直延伸的下延伸段3 ;胎圈座部分包括依次連接的傾斜設置的胎圈座本體段5、腰 部6和尾部7 ;下延伸段3的下端和胎圈座本體段5的前端連接。為既能節約材料、減少車削加工工序,又可以保證輪輞強度,在本優選實施例中, 胎圈座本體段5的上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θ為5°,在其他實施例中,胎圈座本體段的上 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以此為限。如圖2所示,輪緣部分的高度hi為38. 1mm,其寬度11 為36. Omm ;胎圈座部分的寬度12為165. Imm,腰部6的厚度為8. Omm,尾部7的厚度h2為 7. 7mm ;下延伸段3的下端和胎圈座本體段5的連接處的上表面為一弧形面4,該弧形面4的 半徑為7. 9mm ;弧形段2的上表面也為一弧形面,其半徑為25. 4mm。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各項數據可以在一個相應的區間內進行適當變化,例如 輪緣部分的高度介於36. 9mm-39. 3mm,寬度介於35. 2mm_36. 8mm ;胎圈座部分的寬度介於 164. 32mm-165. 88mm,腰部的厚度介於7. 7mm_8. 3mm,所述尾部的厚度介於7. 4mm_8. 0mm。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型鋼的剖面與車輪輪輞的內輪緣的剖面基本相同, 採用軋製成形的本實用新型生產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內輪緣時,可以簡化生產輪式無 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的製造工藝,易於形成大批量生產,使材料損耗小、生產效率高、降低生 產成本,具有較顯著的經濟效益。此外同採用鋼板生產的產品相比,利用本實用新型生產的 內輪緣具有強度高、剛性好、耐用、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發生破壞等優點。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徵的實 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並不是僅有 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或在等同於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 含。
權利要求一種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其特徵在於,包括連接為一體的輪緣部分和胎圈座部分,所述輪緣部分包括弧形段、自所述弧形段的一端水平延伸的上延伸段和自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豎直延伸的下延伸段;所述胎圈座部分包括依次連接的傾斜設置的胎圈座本體段、腰部和尾部;其中所述下延伸段的下端和所述胎圈座本體段的前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其特徵在於,所述 胎圈座本體段的上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其特徵在於,所述 下延伸段的下端和所述胎圈座本體段的連接處的上表面為半徑是7. 9mm的弧形面,和/或 所述弧形段的上表面為半徑是25. 4mm的弧形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其特徵在於,所述 輪緣部分的高度介於36. 9mm-39. 3mm,其寬度介於35. 2mm_36. 8mm ;所述胎圈座部分的寬度介於164. 32mm-165. 88mm,所述腰部的厚度介於7. 7mm_8. 3mm, 所述尾部的厚度介於7. 4mm-8. O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其特徵在於,所述 輪緣部分的高度為38. 1mm,其寬度為36. Omm ;所述胎圈座部分的寬度為165. 1mm,所述腰部的厚度為8. 0mm,所述尾部的厚度為 7. 7mm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用內輪緣型鋼,包括連接為一體的輪緣部分和胎圈座部分,所述輪緣部分包括弧形段、自所述弧形段的一端水平延伸的上延伸段和自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豎直延伸的下延伸段;所述胎圈座部分包括依次連接的傾斜設置的胎圈座本體段、腰部和尾部;其中所述下延伸段的下端和所述胎圈座本體段的前端連接。利用本實用新型生產輪式無內胎工程機械車輪內輪緣可降低鋼材消耗,與現有工藝相比去除了熱壓成形和車削加工工序,從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消耗、降低了生產製造成本。
文檔編號B60B21/02GK201610046SQ20102012230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9日
發明者吳玉清, 吳玉霞, 孫愛軍, 王學舜, 鄭忠良, 郭好強, 陳漢傑, 馬會民, 黃洪亮 申請人:河南省宏源車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