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5:07:36 2
專利名稱:育秧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農具類,具體是指一種育秧器。
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採用旱秧(秧缽)拋秧播種水稻秧苗的方法。於是,就有了一個如何製作秧缽的問題,現如今,農戶一般是用手工揉制,或是採用自己臨時湊合的土工具來製作,其缺點是費時、費力,工作量太大且做出的秧缽質量不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給出了一種育秧器,它以半機械化生產的方式,能快速、簡便地製作出在水稻播秧過程中所需的秧缽,可省去了大量的勞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一個下端開口的腔體1,該腔體1內設有隔板2,隔板2將腔體內的空間分成大小相等、並呈均勻排列的秧坑3,在腔體1的上端,即對應於每一個秧坑的上頂,都設有一通孔,在該通孔中裝有可在秧坑內上下移動的推軸4,且在放置於秧坑中的推軸體上還設有臺階5,上述每個推軸4的上端與一踏柄6相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腔體1的外壁,還裝有手柄7並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的手柄呈Π形,該Π形面與上述推軸4的移動方向平行本實用新型有效地解決了現時農田採用旱秧(秧缽)拋秧播種水稻秧苗過程中所存在的手工勞作中勞役繁重等問題,它以半機械化生產的方式,能快速,簡便地製作出在水稻播秧過程中所需的秧缽,這既提高了效率,同時也避免了農民用手直接解除糞團等其它有機肥料,有利於勞動者的身心健康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腔體1在
圖1中的仰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推軸4及踏柄6的的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個下端開口的正方體形腔體1,該腔體內在橫向和縱向設有隔板2,隔板將腔體內的空間分成大小相等、並呈均勻排列的9個正方體形秧坑3(如圖2所示),在腔體的上端,即,對應於每一個秧坑的上頂,都設有一通孔,在該通孔中裝有可在秧坑內上下移動的園柱形推軸4,在其放置於秧坑中的推軸體上還設有正方體形的臺階5,臺階的大小與秧坑的大小相應,上述每個推軸4(9個)的上端與一平板形的踏柄6相固定連接,在所述的腔體的外壁還裝有手柄7,並與其固定連接,所述的手柄呈Π形,該Π形面與上述推軸4的移動方向平行。其類似於家庭用的蜂窩煤機子的手柄形狀。
權利要求1.一種育秧器,它包括一個下端開口的腔體(1),手柄(7),其中手柄(7)固定連接在腔體(1)的外壁上,其特徵在於該腔體(1)內設有隔板(2),隔板(2)將腔體(1)內的空間分成大小相等、並呈均勻排列的秧坑(3),在腔體(1)的上端,即對應於每一個秧坑的上頂,都設有一通孔,在該通孔中裝有可在秧坑內上下移動的推軸(4),且放置於秧坑中的推軸體上還設有臺階(5),上述每個推軸4的上端與一踏柄(6)相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育秧器,它由一個下端開口的腔體、隔板、推軸、踏柄、手柄組成,隔板設於腔體內,並將腔體內的空間分成大小相等、並呈均勻排列的秧坑,推軸可在秧坑內上下移動,能快速、簡便地製作出在水稻播秧過程中所需的秧缽,這既提高了效率,同時也避免了農民用手直接解除糞團等其它有機肥料有利於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文檔編號A01G9/10GK2353141SQ99234400
公開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5日 優先權日1999年2月5日
發明者徐孝義 申請人:徐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