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21:04:07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水泵,特別涉及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
背景技術:
井用潛水泵是將電機和泵體製成一體,是浸入地下水井中進行抽吸和輸送水的一種泵,被廣泛應用於農田排灌、工礦企業、城市給排水和汙水處理等。由於電機同時潛入水中,並且由於高速井用潛水泵的電機轉速很高,故對於電機的結構要求比一般電機特殊,電機軸的結構要求也很高。
現有井用潛水泵中的電機軸和葉輪軸是通過配合的花鍵來實現分體連接的,這種設置有花鍵的泵軸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方面,由於泵軸上花鍵開始處設置有溝槽,從而運行過程中定位溝槽易產生應力集中,最終導致軸斷裂;另一方面,花鍵槽結構複雜,加工費時費力,且對刀具磨損大,製造成本高,同軸度難以保證。
而目前的高速潛水泵為了達到壓力、流量等的調節功能,其控制器與泵體分體,受分體結構的限制,整個潛水泵的體積無法做得更小,還由於泵和控制器在某些場合無法放在一起,控制器和泵之間的線路太長,以及變頻控制器的高次諧波影響,造成變頻器和泵無法正常工作,這種現象限制了其使用範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運轉穩定,工作效率高的高速井用潛水泵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包括泵體、電機和底座,所述的泵體內設置有泵軸和由泵軸帶動旋轉的葉輪組,所述的電機的電機軸與泵軸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機與底座之間設置有與電機外殼緊貼的散熱體,所述的散熱體內安裝有可控制電機轉速的控制器,所述的電機採用永磁無刷直流電機。
通過設定的某個程序工作。這樣的潛水泵具有永磁無刷直流電機高速運行能力,而且體積小、重量輕、更簡單、實用、更可靠,泵工作轉速通過程序設定的某個高速或變速工作。既發揮了該潛水泵的各種優良控制功能,縮小了泵和控制器的總體積,削除了變頻器諧波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問題,有效地克服了控制器到泵的距離的限制。
在上述的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中,所述的散熱體的上、下端面均安裝有護蓋,所述的散熱體內部充滿矽膠。護蓋和矽膠的設置使得散熱體內的控制器更加穩固,並且散熱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中,所述的散熱體的材質為鋁製材料或銅製材料或銅鋁合金材料。
在上述的一種高速井用潛水泵中,所述的電機軸和泵軸之間通過聯軸器相連,所述的電機軸的端部具有與之一體的扁方狀的連接頭,所述的泵軸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的聯軸器的一端開設有供連接頭配合卡入的扁方槽,另一端開設有供泵軸配和伸入的正六邊形孔。此結構的連接器使得其連接的接觸面積更大,在轉動過程中磨損變小,穩定性更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高速井用潛水泵具有以下優點:
1、採用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其具有體積小、效率高、結構簡單的優點,可使得該潛水泵的工作效率提高,體積縮小。
2、將控制器通過矽膠填充安裝於散熱體內,避免了傳統將控制器與泵體分體設計的結構,使得其操控更加方便。
3、泵軸與電機軸通過扁方聯軸器相連,聯軸器內分別開設了供扁方狀的連接頭與六邊形泵軸安裝的扁方槽和正六邊形孔,使得其連接的接觸面積更大,在轉動過程中磨損變小,穩定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高速井用潛水泵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高速井用潛水泵中散熱體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高速井用潛水泵中泵軸與電機軸的爆炸示意圖。
圖中,1、泵體;2、電機;2a、電機軸;3、底座;4、泵軸;5、葉輪組;6、散熱體;7、控制器;8、護蓋;9、聯軸器;10、連接頭;11、扁方槽;12、正六邊形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高速井用潛水泵包括泵體1、電機2和底座3,泵體1內設置有泵軸4和由泵軸4帶動旋轉的葉輪組5,電機2的電機軸2a與泵軸4連接,電機2與底座3之間設置有與電機2外殼緊貼的散熱體6,散熱體6內安裝有可控制電機2轉速的控制器7,電機2採用永磁無刷直流電機。
為了使本高速井用潛水泵的散熱效果更好,其散熱體6的上、下端面均安裝有護蓋8,散熱體6內部充滿矽膠,散熱體6的材質為鋁製材料或銅製材料或銅鋁合金材料。
為了使本高速井用潛水泵的運轉更加穩定,其電機軸2a和泵軸4之間通過聯軸器9相連,電機軸2a的端部具有與之一體的扁方狀的連接頭10,泵軸4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聯軸器9的一端開設有供連接頭10配合卡入的扁方槽11,另一端開設有供泵軸4配和伸入的正六邊形孔1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泵體1、電機2、電機軸2a、底座3、泵軸4、葉輪組5、散熱體6、控制器7、護蓋8、聯軸器9、連接頭10、扁方槽11、正六邊形孔12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