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勵磁直流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05:32:46 1
專利名稱:混合勵磁直流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設計一種機械驅動設備電動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合勵磁直流電動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電勵磁直流電動機的勵磁鐵芯,由疊壓或拉伸的勵磁磁極鐵芯和勵磁線圈 組成,電勵磁電機雖然可以方便地調節直流勵磁,但調節磁場的直流勵磁容量較小,所以在 磁場調節方面具有永磁電機達不到的優勢。而永磁電機由於取消了電刷、滑環裝置也具有 一系列獨特的優點,如效率高、結構簡單、體積小等,但永磁電機的氣隙磁場是由磁鋼和磁 路磁導決定的,在運行中幾乎保持恆定,調節困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永磁電機的發展 和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一種效率高、結構簡單、體積小巧有刷直流電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混合勵磁直流電機,此電機為有刷 勵磁直流電機,所述的電機的定子由磁極鐵芯、永磁體和勵磁線圈構成,所述的磁極鐵芯由 磁極衝片疊壓焊接組成,所述的永磁體嵌入於磁極鐵芯的表面凹槽內,所述的勵磁線圈套 於磁極鐵芯外。所述的電機殼體兩端設有風冷氣孔,中間設有水套。所述的勵磁線圈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此電機的轉子內設置有監控轉子力矩及轉子位置的霍爾傳感器。此電機還設有控制單元,所述的電控單元接收所述的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以 及所述的霍爾傳感器的轉子力矩及位置信號後輸出至外部設備。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此電機具體兩個磁勢源,電機氣隙磁場由永磁磁鐵和電勵磁繞 組來實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電勵磁部分的消耗功率,改善了控制特性,氣隙磁密調節 更方便,能夠提供比電勵磁電機更大的轉矩密度和功率密度,在車輛爬坡和過載時能夠有 效提供轉矩,確保安全可靠運行。
下面對本發明說明書各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混合勵磁直流電動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混合勵磁直流電動機結構截面圖;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殼體;2、後蓋;3、前蓋;4、轉子;5、永磁體;6、磁極鐵芯;7、勵磁線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2可知,本發明的混合勵磁直流電動機,是在原牽引直流電機勵磁結構基礎上,增加了永磁勵磁,使電機具備兩個磁勢源,本發明電機定子的勵磁磁極鐵芯6是由 磁極衝片通過疊壓後焊接組合而成,然後在磁極鐵芯6的槽內卡入一塊高性能稀土永磁體 5,將繞制好的勵磁線圈7套在磁極上,最後通過螺栓安裝在殼體1內,這樣就形成了電機的 定子總成,為了電機更好的散熱,除了原有的在電機內設置的風扇、殼體兩端設置的風冷氣 孔外,在電機的殼體1上設置水套,採用獨立的水冷散熱系統,殼體1的兩端由前蓋3和後 蓋2 jS、封。為了提高電機性能,我公司在勵磁線圈7內設了溫度傳感器,在電機的轉子4上 設置有監控轉子4力矩及轉子位置的霍爾傳感器,上述兩個傳感器均與電機的控制單元連 接,傳感器將接收信號輸送至控制單元由其處理,控制單元在將接收到信號後可以將其輸 出到外部設備,所述的外部設備可以是顯示設備,也可以是一個控制監控設備,同時控制 單元也可以根據接收信號對勵磁線圈7電流量、風冷系統的風扇轉速,以及水冷系統進行 控制。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 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混合勵磁直流電機,此電機為有刷勵磁直流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機的定子 由磁極鐵芯、永磁體和勵磁線圈構成,所述的磁極鐵芯由磁極衝片疊壓焊接組成,所述的永 磁體嵌入於磁極鐵芯的表面凹槽內,所述的勵磁線圈套於磁極鐵芯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勵磁直流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機殼體兩端設有 風冷氣孔,中間設有水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勵磁直流電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勵磁線圈內設有溫 度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勵磁直流電機,其特徵在於此電機的轉子上設置有監 控轉子力矩及轉子位置的霍爾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勵磁直流電機,其特徵在於此電機還設有控制單元,所 述的電控單元接收所述的溫度傳感器的溫度信號,以及所述的霍爾傳感器的轉子力矩及位 置信號後輸出至外部設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混合勵磁直流電機,此電機為有刷勵磁直流電機,所述的電機的定子由磁極鐵芯、永磁體和勵磁線圈構成,所述的磁極鐵芯由磁極衝片疊壓焊接組成,所述的永磁體嵌入於磁極鐵芯的表面凹槽內,所述的勵磁線圈套於磁極鐵芯外。此電機具體兩個磁勢源,電機氣隙磁場由永磁磁鐵和電勵磁繞組來實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電勵磁部分的消耗功率,改善了控制特性,氣隙磁密調節更方便,能夠提供比電勵磁電機更大的轉矩密度和功率密度,在車輛爬坡和過載時能夠有效提供轉矩,確保安全可靠運行。
文檔編號H02K5/20GK102064650SQ20101061461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劉永健, 曹濤, 潘維新, 程潤生 申請人:安徽皖南新維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