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
2023-05-28 16:32:11
專利名稱: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汙水管道的修復施工,尤其涉及一種大口徑地下汙水管道接口裂縫、滲漏的修復施工處理方法,屬於管道非開挖修復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口徑地下汙水管道多為分節組合鋪設,投用之後因自然環境、地質變化以及上層壓力不同等種種原因,管線會由直線變成非直線,管道接口部位出現變形產生裂縫,使地下水及地下水夾帶著管道四周的土體和泥砂湧入管內,隨汙水流走,長此以往造成惡性循環。現有技術中,一般是在其接口處採用水泥進行密封補漏,這種密封補漏方法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另外還有一種修復技術是採用10mm左右的厚度和300mm以上寬度的鋼板分3塊拼接成一個圓,表面塗刷防腐油漆,經實際操作和使用結果分析,該工藝存在有以下的缺點①施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笨重);②運行中的管道必須斷水(兩頭必須封堵),需增設臨時水泵進行汙水的超越,增加工程的成本;③修復施工周期較長;④防腐較差,表面的防腐油漆很容易脫落,使用壽命短。
據申請人所知,目前尚無較好的修復材料和施工工藝對地下汙水管道進行修復,上述缺陷在行業中普遍存在,大型管道的接口修復工藝,將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重要技術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下汙水管道接口修復的施工方法,旨在有效解決大口徑管道的裂縫、滲漏等問題,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保證地下汙水管道長時間有效投用。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設置止水帶、內脹圈及卡合連接機構,所述止水帶呈環形帶狀結構,其材質為氯丁橡膠,將止水帶貼合於兩段地下汙水管道的銜接處,止水帶的一面與管道內圓面貼合,止水帶的另一面與內脹圈的外圓面相配合;所述的內脹圈由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相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段內脹圈體的端部之間通過卡合連接機構相連接,在漲開狀態下所述的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構成閉合的圓環形,使止水帶緊密地與兩段連接管的接合端密合貼封,從而將連接管密封銜接為一體。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每一套卡合連接機構包括兩抱箍、兩撐接頭、兩撐頭及螺栓,兩抱箍分別與內脹圈體的兩連接端部相固定,一抱箍連接一撐接頭,撐頭與撐接頭為卡槽式鍥形活動連接,由兩撐頭將兩撐接頭相卡合,通過螺栓將兩撐頭夾緊從而帶動兩撐接頭向相反方向運動,使內脹圈體漲開。
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抱箍、撐接頭、撐頭及螺栓的材質都為不鏽鋼;所述內脹圈的材質為不鏽鋼。
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所述止水帶與連接管相貼合的表面設有密封槽。
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所述止水帶與內脹圈相配合的表面設有溝槽,相應地,內脹圈的配合表面設有凸狀溝道。
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內脹圈由三段弧形的內脹圈體構成。
前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的內徑為80~220cm。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本發明把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連接構成內脹圈,通過卡合連接機構使內脹圈漲開,則內脹圈的外壁表面可以抵住管道接縫處的止水帶,使得內脹圈可以牢牢地脹緊在管道內壁上,達到防止洩漏的效果。該方案安裝快速,無需封、拆頭子,可在運行低谷期間帶水操作,對管道運行基本無影響,不需要斷水。由於施工快速,因此大幅減少了施工人員在井下危險環境的暴露時間,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員的生命保障得到大幅度提高;接口耐壓值達到1.5kg/cm2,最高能夠達到1.8kg/cm2,止水效果好。本發明適用於各種管徑、各種接口形式的地下汙水管道,方案易實施,適應性強,可在業內推廣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圖1止水帶的結構示意圖;圖2止水帶另一種結構的示意圖;圖3內脹圈的結構示意圖;圖4卡合連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見下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設置止水帶1、內脹圈2及卡合連接機構,止水帶1呈環形帶狀結構,止水帶1貼合於兩段大口徑地下汙水管道的銜接部位,止水帶1的一表面與管道內圓面相貼合,並且止水帶1與連接管相貼合的表面設有密封槽;止水帶1的另一面與內脹圈2的外圓面相配合,並且止水帶1與內脹圈2相配合的表面設有溝槽,相應地,內脹圈的配合表面設有凸狀溝道;內脹圈2由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相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段內脹圈體的端部之間通過卡合連接機構相連接。每一套卡合連接機構,如圖3所示,包括兩抱箍、兩撐接頭、兩撐頭及螺栓,抱箍3與內脹圈體的連接端部相固定,一抱箍3連接一撐接頭4,撐頭5與撐接頭4為卡槽式鍥形活動連接,由撐頭5將撐接頭4相卡合,通過螺栓將兩撐頭夾緊從而帶動兩撐接頭向相反方向運動,使內脹圈體漲開;在漲開狀態下,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構成閉合的圓環形、使止水帶1緊密地與兩連接管的接合端密合貼封,從而兩連接管密封銜接為一體。
具體實施時,止水帶1的材質優選氯丁橡膠,內脹圈2的材質為不鏽鋼;抱箍3、撐接頭4、撐頭5及螺栓6的材質也都為不鏽鋼。內脹圈至少由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連接構成,理想情況下選用三段弧形內脹圈體連接構成。施工時,通過卡合連接機構使內脹圈漲開,則內脹圈的外壁表面可以抵在管道接縫處的止水帶,使得內脹圈可以牢牢地脹緊在管道內壁上,達到防止洩漏的效果。
本發明地下汙水管道接口修復的施工方法,較好解決了管道接口的裂縫、滲漏等問題,施工質量好、效率高,能滿意地保證地下汙水管道長時間有效投用。適用於80~220cm內徑的地下汙水管道,實施時安裝快速,對管道運行基本無影響,不需要斷水。由於施工快速,因此大幅度減少了施工人員在井下危險環境的暴露時間,施工的安全性、施工人員的生命保障得以大幅度提高。施工完畢,接口耐壓值達到1.5kg/cm2,最高能夠達到1.8kg/cm2,止水效果好、持久性佳。針對各種管徑、各種接口形式的地下汙水管道,可以相應開發出不同形式、多種材質的產品,方案易實施,適應性強,可在業內推廣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具體應用範例,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採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權利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設置止水帶、內脹圈及卡合連接機構,所述止水帶呈環形帶狀結構,其材質為氯丁橡膠,將止水帶貼合於兩段地下汙水管道的銜接處,止水帶的一面與管道內圓面貼合,止水帶的另一面與內脹圈的外圓面相配合;所述的內脹圈由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相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段內脹圈體的端部之間通過卡合連接機構相連接,在漲開狀態下所述的至少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構成閉合的圓環形,使止水帶緊密地與兩段連接管的接合端密合貼封,從而將連接管密封銜接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每一套卡合連接機構包括兩抱箍、兩撐接頭、兩撐頭及螺栓,兩抱箍分別與內脹圈體的兩連接端部相固定,一抱箍連接一撐接頭,撐頭與撐接頭為卡槽式鍥形活動連接,由兩撐頭將兩撐接頭相卡合,通過螺栓將兩撐頭夾緊從而帶動兩撐接頭向相反方向運動,使內脹圈體漲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抱箍、撐接頭、撐頭及螺栓的材質都為不鏽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脹圈的材質為不鏽鋼。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水帶與連接管相貼合的表面設有密封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水帶與內脹圈相配合的表面設有溝槽,相應地,內脹圈的配合表面設有凸狀溝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脹圈由三段弧形的內脹圈體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地下汙水管道的內徑為80~220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地下汙水管道修復的方法,通過設置環形帶狀結構的止水帶、內脹圈及卡合連接機構,將止水帶貼合於兩段連接管的銜接部位,其一側與管道內圓面相貼合,另一側與內脹圈的外圓面相配合,而內脹圈至少由兩段弧形的內脹圈體相連接而成,相鄰的兩段內脹圈體的端部之間通過卡合連接機構相連接,在漲開狀態下內脹圈體構成閉合的圓環形,使止水帶緊密地與兩連接管的接合端密合貼封,從而兩連接管密封銜接為一體。該方法易實施,適應性強,止水效果好、持久性佳,可在業內推廣使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E03F3/06GK101037876SQ20071002163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8日
發明者徐水坤, 李國水 申請人:上海龍日建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