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4:47: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配電櫃領域,尤其是公開了一種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系統變電站中,10kV斷路器普遍採用可移開式全封閉金屬開關櫃,該櫃型體積小、封閉性好、安全性高,比傳統的固定櫃更安全、可靠,但該櫃型配套的運轉小車存在佔地面積大、配置量多、存放難得問題;隨著電網行業的發展,配電室的設計越來越緊促,佔地越來越少,配電室僅設置了工具間,但未設計10kV轉運手車的存放位置,而實踐中,配電室為了使用方便,需要配置多臺轉運手車。因此,配電室的空間有限與多臺轉運手車佔地面積大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佔地面積小的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包括支架和可拆卸地設置於所述支架頂端的水平的承重板;所述支架前端寬度小於後端寬度且後端開口。採用本方案,當配電站配置多個轉運手車時,由於轉運手車支架前端寬度小於後端寬度且後端開口,可將多個轉運手車插接,插接時,將可拆卸的承重板拆下。
優選的,所述支架前端寬度為450mm ,後端寬度為650mm。
優選的,所述承重板通過可調節螺栓及定位插銷與支架固定。具體的,螺栓採用螺杆固定在支架上,由螺母調節平臺的水平與高低。
所述支架包括兩個並排設置的C型架,兩個所述C型架之間通過前端的橫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手車前端還設置有2個以上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與開關柜上的孔配套設置,用於使用時對轉運手車進行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手車前端還設置有防脫鉤,用於轉運手車與開關櫃固定,防止脫離。
進一步的,所述轉運手車底部設置有輪子,前輪為萬向輪,後輪為轉向輪。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有益效果:
與傳統的轉運手車相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佔地面的大的問題。以8臺手車為例,採用現有並排放置為5.6米×0.7米,採用插接式僅用1.7×0.7米,長度方向節省約4米長的空間。對於緊促布置的10kV配電室將大大改善布置環境。有利於運行維護,且減少的變電站的佔地面積。對於生產設備的廠家來說,在運輸、儲存等方面也會帶來很大的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側視圖;
圖2是支架1結構示意圖;
圖3是防脫鉤21結構示意圖;
圖4是多個轉運手車插接時結構示意圖;
圖5是轉運手車承重板抬升狀態立體圖;
圖6是轉運手車使用狀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如圖1所示為一種與配電櫃配套的新型轉運手車,包括支架1和承重板2,承重板2通過可調節螺栓14及定位插銷與支架1固定;螺杆固定在支架1上,螺母調節平臺的水平與高低;支架1前端寬度為450mm ,後端寬度為650mm,該尺寸可按不同生產廠家櫃型調整。前端寬度小於後端寬度且後端開口。這種結構保證多個轉運手車可以插接,節省空間。轉運手車底部設置有輪子3,前輪為萬向輪,後輪為轉向輪。
其中,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支架1包括兩個並排設置的C型架11,C型架11採用ф20鋼管,兩個C型架11之間通過前端的橫梁12固定連接,保證支架1的穩定性。
手車前端還設置有多個定位杆13,定位杆13與開關柜上的預留孔配套設置,用於使用時對轉運手車進行定位。
如圖3所示,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手車的承重板2還設置有防脫鉤21,用於轉運手車與開關櫃固定,防止脫離。具體的,防脫鉤21呈剪刀狀,其頭部設有突緣212,可以卡在開關櫃的預留孔內,把手處設有彈簧211,保證防脫鉤的兩手柄213向兩側的張力。
如圖4所示,插接時,將螺栓鬆開,承重板2提升,插接後,再將承重板2都放在位置較高的螺栓上疊放;同理,需要使用時,將層疊放置的承重板2取下分別放置在每個轉運手車上。
如圖5-6所示,沿圖中箭頭方式,承重板2向上抬升後插接。
以8臺手車為例,採用現有並排放置為5.6米×0.7米,採用插接式僅用1.7×0.7米,長度方向節省約4米長的空間。對於緊促布置的10kV配電室將大大改善布置環境。有利於運行維護,且減少的變電站的佔地面積。對於生產設備的廠家來說,在運輸、儲存等方面也會帶來很大的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