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9:12:21 1
專利名稱: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餘熱利用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耐火磚在隧道窯中燒制前需要先預熱處理,目前的處理方式多數是通過電加熱對預燒制的耐火磚先進行預熱處理,然後通過軌道輸送至隧道窯開始燒制。由於隧道窯工作時會有大量的熱能浪費掉,這些熱能如果不充分利用就會造成生產成本增加,不利於節能環保。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對目前現有狀況的不足,提出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包括隧道窯、風機、輸氣管道和預熱裝置,隧道窯的側壁和上側設置夾層腔,夾層腔設置側壁設置進風口,夾層腔上側設置出風口,該進風口與風機連接,該出風口通過輸氣管道與預熱裝置內腔連通。預熱裝置的兩側壁設置有夾層腔,所述輸氣管道的出口連通於該夾層腔內,在該夾層腔上設置有出氣孔。所述出氣孔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α,0° <α彡75°。出氣孔包括小口徑出氣孔、中口徑出氣孔和大口徑出氣孔,其中小口徑出氣孔位於預熱裝置夾層腔內側壁的上部和中部,中口徑出氣孔位於該內側壁的中部,大口徑出氣孔位於該內側壁的下部。預熱裝置的內腔頂部設置有夾層腔,該夾層腔的下表面上均布有出氣孔。頂部的出氣孔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β,0°彡β彡7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積極效果1、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隧道窯輸出的餘熱,為前道預熱工序提供熱能,不僅解決了隧道窯熱能浪費問題,改善了工作環境,也解決了預熱所需要的能源問題,節約電能及人工費用,每年可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2、在預熱裝置中通過設置夾層腔以及不同型號的傾斜出氣孔,加大了熱交換面積,加快了預熱速度,降低了能源消耗。
[0017]圖1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預熱裝置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2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中B向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為隧道窯,2為預熱裝置,3為隧道,4為風機,5為輸氣總管,6為輸氣支管,7為側壁夾層腔,8為預熱裝置內的保溫層,9a、9b、9c分別為小口徑出氣孔、中口徑出氣孔、大口徑出氣孔,10為頂部夾層腔,11為頂部夾層腔的出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3[0024]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隧道窯1的側壁和上側設置夾層腔,夾層腔設置側壁設置進風口,夾層腔上側設置出風口,該進風口與風機4連接,該出風口依次通過輸氣總管5和輸氣支管6與預熱裝置2內腔連通。預熱裝置的兩側壁設置有夾層腔7,所述輸氣支管6的出口連通於該夾層腔7內, 在該夾層腔上設置有出氣孔。出氣孔包括小口徑出氣孔9a、中口徑出氣孔9b和大口徑出氣孔9c,其中小口徑出氣孔9a位於預熱裝置夾層腔內側壁的上部和中部,中口徑出氣孔9b 位於該內側壁的中部,大口徑出氣孔9c位於該內側壁的下部。所述出氣孔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α,0° <α彡75°。同時,在預熱裝置的內腔頂部也設置有夾層腔10,該夾層腔10的下表面上均布有出氣孔11。頂部的出氣孔11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β,0°彡β <75°。
權利要求1.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包括隧道窯、風機、輸氣管道和預熱裝置,其特徵是隧道窯的側壁和上側設置夾層腔,夾層腔設置側壁設置進風口,夾層腔上側設置出風口,該進風口與風機連接,該出風口通過輸氣管道與預熱裝置內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其特徵是預熱裝置的兩側壁設置有夾層腔,所述輸氣管道的出口連通於該夾層腔內,在該夾層腔上設置有出氣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其特徵是所述出氣孔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α,0° <α彡75°。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其特徵是出氣孔包括小口徑出氣孔、中口徑出氣孔和大口徑出氣孔,其中小口徑出氣孔位於預熱裝置夾層腔內側壁的上部和中部,中口徑出氣孔位於該內側壁的中部,大口徑出氣孔位於該內側壁的下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其特徵是預熱裝置的內腔頂部設置有夾層腔,該夾層腔的下表面上均布有出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其特徵是頂部的出氣孔與預熱裝置縱向夾角為β,0°彡β彡7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隧道窯餘熱利用系統,包括隧道窯、風機、輸氣管道和預熱裝置,隧道窯的側壁和上側設置夾層腔,夾層腔設置側壁設置進風口,夾層腔上側設置出風口,該進風口與風機連接,該出風口通過輸氣管道與預熱裝置內腔連通。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隧道窯輸出的餘熱,為前道預熱工序提供熱能,不僅解決了隧道窯熱能浪費問題,改善了工作環境,也解決了預熱所需要的能源問題,節約電能及人工費用,每年可為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預熱裝置中通過設置夾層腔以及不同型號的傾斜出氣孔,加大了熱交換面積,加快了預熱速度,降低了能源消耗。
文檔編號F27B9/30GK202195705SQ20112022526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
發明者周正國, 康曉輝, 張雅傑, 曹俊鵬, 董先樂, 薄玉西, 韓忠毅 申請人:鞏義通達中原耐火技術有限公司, 通達耐火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