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7:51:11 2
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屬於窯爐餘熱回收領域,位於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包括鍋筒,所述鍋筒橫向設置在隧道磚窯的兩側爐牆上,還包括從爐前到爐後順序連接的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所述對流管束呈倒「V」形設置在隧道磚窯側爐牆上,所述對流管束設置在鍋筒下方,所述對流管束和省煤器分別與所述鍋筒連接。本實用新型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布置在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在此處燒結磚已經燒制完成,鍋爐吸收燒結磚散發的熱量產生蒸汽,用於發電或工業生產,不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而且充分地利用了隧道磚窯餘熱,節能、環保;同時,可為企業增收、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窯爐餘熱回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
【背景技術】
[0002]隧道磚窯的結構是一條長的直線形隧道,其兩側及頂部有固定的牆壁及拱頂或吊頂,窯車在底部鋪設的軌道上運行,燃燒段設在隧道磚窯中部,構成固定的預熱段-高溫段-燒成段-冷卻段四部分。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在隧道磚窯前端煙道或引風機的作用下,沿著隧道磚窯向窯頭方向流動,同時逐步地預熱進入窯內的製品,此段構成了隧道磚窯的預熱段,進入的冷風經冷卻段和高溫段而被加熱後,再抽出送入乾燥室作為乾燥生磚坯的熱源。
[0003]目前,隧道磚窯在燒結磚生產中產生的煙氣餘熱和產品冷卻餘熱約佔其燃料消耗總量的30%-60%,可回收利用的餘熱資源約為餘熱總資源的40%左右。目前,很多隧道磚窯上並沒有布置受熱面,造成這部分熱量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計合理、餘熱利用率高的隧道磚窯餘熱鍋爐。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位於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包括鍋筒,所述鍋筒橫向設置在隧道磚窯的兩側爐牆上,還包括從爐前到爐後順序連接的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所述對流管束呈倒「V」形設置在隧道磚窯側爐牆上,所述對流管束設置在鍋筒下方,所述對流管束和省煤器分別與所述鍋筒連接。
[0006]所述過熱器包括高溫過熱器和低溫過熱器,在所述高溫過熱器和低溫過熱器中間還設有噴水減溫器。
[0007]所述對流管束包括中間集箱、對流管和左右兩側集箱,所述中間集箱通過導氣管與鍋筒連接,所述左右兩側集箱通過下降管與鍋筒連接。
[0008]所述省煤器包括進口集箱、省煤器管和出口集箱,所述進口集箱與給水管相連,所述出口集箱通過連接管與鍋筒連接。
[0009]所述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的外部均設有保溫材料。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布置在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在此處燒結磚已經燒制完成,鍋爐吸收燒結磚散發的熱量產生蒸汽,用於發電或工業生產,不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而且充分地利用了隧道磚窯餘熱,節能、環保;同時,可為企業增收、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A-A、B-B剖視圖。[0013]圖中:1、出口集箱,2、對流管,3、省煤器管,4、進口集箱,5、導氣管,6、鍋筒,7、下降管,8、高溫過熱器,9、噴水減溫器,10、低溫過熱器,11、磚窯側爐牆,12、側集箱,13、中間集箱,14、保溫材料,15、給水管,16、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設置在隧道磚窯的頂部,位於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在此處燒結磚已經燒制完成,鍋爐吸收燒結磚散發的熱量產生蒸汽,進行發電或工業生產。
[0016]所述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包括鍋筒6,所述鍋筒6橫向設置在隧道磚窯的兩側爐牆11上,還包括順序連接的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所述對流管束呈倒「V」形設置在隧道磚窯側爐牆11上,所述對流管束設置在鍋筒6下方,所述對流管束和省煤器分別與所述鍋筒6連接。
[0017]所述過熱器包括高溫過熱器8和低溫過熱器10,在所述高溫過熱器8和低溫過熱器10中間還設有噴水減溫器9,用來調節出口蒸汽溫度。所述對流管束包括中間集箱13、對流管2和左右兩側集箱12,所述中間集箱13通過導氣管5與鍋筒6連接,所述左右兩側集箱12通過下降管7與鍋筒6連接。所述省煤器包括進口集箱4、省煤器管3和出口集箱1,所述進口集箱4與給水管15相連,所述出口集箱I通過連接管16與鍋筒6連接。所述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的外部均設有保溫材料14,可以減少磚窯的熱量損失。
【權利要求】
1.一種隧道磚窯餘熱鍋爐,位於隧道磚窯的冷卻段,其特徵在於,包括鍋筒,所述鍋筒橫向設置在隧道磚窯的兩側爐牆上,還包括從爐前到爐後順序連接的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所述對流管束呈倒「V」形設置在隧道磚窯側爐牆上,所述對流管束設置在鍋筒下方,所述對流管束和省煤器分別與所述鍋筒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過熱器包括高溫過熱器和低溫過熱器,在所述高溫過熱器和低溫過熱器中間還設有噴水減溫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其特徵在於,所述對流管束包括中間集箱、對流管和左右兩側集箱,所述中間集箱通過導氣管與鍋筒連接,所述左右兩側集箱通過下降管與鍋筒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其特徵在於,所述省煤器包括進口集箱、省煤器管和出口集箱,所述進口集箱與給水管相連,所述出口集箱通過連接管與鍋筒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磚窯餘熱鍋爐,其特徵在於,所述過熱器、對流管束和省煤器的外部均設有保溫材料。
【文檔編號】F27D17/00GK203550631SQ201320636574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6日
【發明者】鄭嬌麗, 李盤威, 沈曉真, 王欣然, 劉鵬, 歐陽曉瑞, 解東路, 能力, 高少娟, 李志軍, 孫良, 牛江偉, 張鳳兵, 王朝陽, 王美巧 申請人:鄭州鍋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