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絲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3:21:16
專利名稱:高光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光澤效果的化學纖維,屬於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纖維的光澤對服裝面料的視覺風格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服裝視覺美化作用日益突出的當 今,利用纖維光學性質的變化來完善與開發新型視覺風格的服裝面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具有裝飾作用的高光澤纖維就是成功範例之一。根據美國試驗與材料學會(ASTM)的定義, 光澤是指反射光的方向選擇性,與表面反射光的最大值或與物體表面影像的能見度有關,光 澤是物體方向性反光與漫射光的對比。從這一角度講,高光澤纖維的反光特徵在於反光強度 隨方向變化有很大的反差。根據這一原理,目前,工業上多採用異形截面纖維紡絲技術製作 高光澤纖維,如三角形截面纖維、Y形截面纖維和扁平形截面的纖維等。另外,也可以採用 在塑料薄膜上鍍金屬層,然後切絲的方法,製作具有扁平形截面的金銀絲,這種纖維具有很 高的亮度。
以上高光澤纖維都是利用平面產生較強方向性反射光的原理。高光澤異形截面纖維性能 更接近普通化學纖維,但它的方向性反射光主要是表面反射光,其亮度的提高受到限制。扁 平形截面的金銀絲有金屬層的存在,透射光轉化為了反射光,亮度大大提高,但金銀絲性能 與普通化學纖維差異較大,使其用途受到較大限制。
發明內容
雨後彩虹是由大量的小水珠的一次內表面反射光色散而形成。這一機理由笛卡兒最先通 過幾何光學原理成功地得以論述,所以將產生虹的這束光線稱為笛卡兒線。笛卡兒線是透明 球體內表面反射光的一種獨特現象,它的最大特點是光強度高,分布範圍小。正是基於這些 特性,高能見度反光材料中廣泛採用透明玻璃微珠作為反光體。透明圓柱纖維在光線垂直於 纖維軸入射時,也有產生笛卡爾線的條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正是利用這一原理。採用雙組 分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技術紡制纖維,即異形複合纖維組分一的截面形狀由三個以上圓形截面 相切圍成,組分一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異形複合纖維的組分二。該異形複合纖維中由多 個圓截面相切圍成的組分一要求有較高的透明度;填充多個相切圓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組 分二要求有較高的反光性能。光線照射纖維時,光線在圓形截面的組分一內表面匯聚、反射, 形成笛卡兒線,產生很高的光強度。與圓形截面組分一內表面相鄰的組分二有較高的反光性 能,能將透射光轉化為內表面反射光,使纖維組分一圓形截面內表面形成的笛卡兒線大大加 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纖維組分一圓形截面內表面的笛卡兒線原理產生很強的方向 性反射光,實現高光澤效果;利用與纖維組分一圓形截面內表面相鄰的組分二的高反光性能 將透射光轉化為內表面反射光,使纖維的方向性反射光大大加強;採用異形複合紡絲技術紡 制纖維,製得的異形複合纖維性能更接近普通化學纖維。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附圖是本發明的異形複合纖維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組分一,2.組分二。
具體實施例方式
採用異形複合紡絲法,異形複合纖維截面結構如圖所示,在圖中,組分一選用聚酯(PET), 組分二選用添加鋁粉或銅粉的聚酯。組分一通過控制工藝使其具有較高的透明度。組分二通 過添加鋁粉使其具有較高的反光性能。
權利要求
1. 一種紡制高光澤化學纖維的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方法,其特徵是採用雙組分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技術紡制纖維,即異形複合纖維組分一的截面形狀由三個以上圓形截面相切圍成,組分一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異形複合纖維的組分二。該異形複合纖維中由多個圓截面相切圍成的組分一要求有較高的透明度;填充多個相切圓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組分二要求有較高的反光性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方法,其特徵在於異形複合纖維組分一的 截面形狀由三個以上圓形截面相切圍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方法,其特徵在於異形複合纖維中,組分 一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異形複合纖維的組分二。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方法,其特徵在於異形複合纖維中多個相 切圓形組成的組分一要求有較高的透明度。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方法,其特徵在於異形複合纖維中填充多 個相切圓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的組分二要求有較高的反光性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光澤化學纖維的製造技術,屬於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技術領域。採用雙組分異形複合纖維紡絲技術,即異形複合纖維組分一的截面形狀由三個以上圓形截面相切圍成,組分一合圍形成的中空部分填充異形複合纖維的組分二。該異形複合纖維中組分一要求有較高的透明度;組分二要求有較高的反光性能。利用纖維組分一圓形截面內表面的笛卡兒線原理產生很強的方向性反射光,實現高光澤效果。利用與纖維組分一圓形截面內表面相鄰的組分二的高反光性能將透射光轉化為內表面反射光,使纖維的方向性反射光大大加強。採用異形複合紡絲技術紡制纖維,製得的異形複合纖維性能更接近普通化學纖維。可作為高光澤纖維使用。
文檔編號D01D5/00GK101429684SQ20071013529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5日
發明者張海泉, 曲延梅, 李雲臺, 高明明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