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多用童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1:13:06 2
專利名稱:組合式多用童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式多用童車。
兒童用車品種繁多,有手推車、腳踏車等,但功能單調,如兒童還小時,只能使用手推車,由家長推著走,當兒童長到一定年齡時,才能獨立使用腳踏車。由於現有的兒童用車不具備多種用途的功能,隨著兒童年齡的不斷增長,須不斷變換兒童用車,給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由三輪腳踏小車、圍欄框架和小椅三部分組裝而成的組合式多用童車,該童車能適應兒童在生長過程中對童車的不同需求,具有綜合性的用途。
本實用新型是在包括車頭、車架、車座、前輪、後輪和腳踏板的三輪腳踏小車的車架上設置圍欄框架和小椅,車座的後撐腳同車架鉸接,並具有可拆卸的前撐腳,圍欄框架由前橫杆、後橫杆、上側杆、下側杆、前豎杆、後豎杆和斜框架組成,並通過下側杆安裝在車架上,小椅由椅架、靠背、坐墊、把手和掛鈎組成,並通過掛鈎和椅架支承在後橫杆和車架上。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三輪腳踏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圍欄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小椅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由三輪腳踏小車、圍欄框架和小椅三部分組裝而成。三輪腳踏小車包括車頭(1)、車架(2)、車座(3)、前輪(4)、後輪(5)和腳踏板(6),車座(3)的後撐腳(7)同車架(2)鉸接,並具有可拆卸的前撐腳(8),本實施例中,車座(3)的前撐腳(8)已拆卸,車座(3)繞後撐腳(7)後翻,擱在車架(2)的底座上;圍欄框架由前橫杆(9)、後橫杆(10)、上側杆(11)、下側杆(12)、前豎杆(13)、後豎杆(14)和斜框架(15)組成,並通過下側杆(12)安裝在車架(2)上,本實施例中的圍欄框架的斜框架(15)上設有可拆卸的推車把(21),下側杆(12)是弧形杆,推車把(21)可前傾成水平位置,起保護作用,圍欄框架還設有扶手杆(22)、可拆卸的靠背(23)、坐墊(24)和擱板(25),且坐墊(24)的大小同車架(2)的底座相一致;小椅由椅架(16)、靠背(17)、坐墊(18)、把手(19)和掛鈎(20)組成,並通過掛鈎(20)和椅架(16)支承在後橫杆(10)和車架(2)上,本實施例中小椅的把手(19)同椅架(16)鉸接,取下小椅,將把手(19)向下翻轉定位,即可作為椅子使用。
如果將本實施例中的小椅取下,將坐墊(24)置回圍欄框架上,即組成一可供兒童站立的手推車。
如果再將本實施例中的圍欄框架取下,將車座(3)復位,即構成三輪腳踏小車。本實施例中的圍欄框架實際上是一小搖椅,可供單獨使用,小椅又可配在自行車上使用。
本實用新型由於將三輪腳踏小車、圍欄框架和小椅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可組裝使用,又可拆開使用,具有多種功能用途,減輕了廣大家庭的經濟負擔,給兒童帶來了更多的樂趣。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多用童車,包括車頭、車架、車座、前輪、後輪和腳踏板的三輪腳踏小車,其特徵是車座(3)的後撐腳(7)同車架(2)鉸接,並具有可拆卸的前撐腳(8);車架(2)上設有圍欄框架和小椅,圍欄框架由前橫杆(9)、後橫杆(10)、上側杆(11)、下側杆(12)、前豎杆(13)、後豎杆(14)和斜框架(15)組成,並通過下側杆(12)安裝在車架(2)上;小椅由椅架(16)、靠背(17)、坐墊(18)、把手(19)和掛鈎(20)組成,並通過掛鈎(20)和椅架(16)支承在後橫杆(10)和車架(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多用童車,其特徵是所述的斜框架(15)上設有可拆卸的推車把(2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多用童車,其特徵是所述的圍欄框架設有扶手杆(2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式多用童車,其特徵是所述的圍欄框架設有可拆卸的靠背(23)、坐墊(24)和擱板(25),且坐墊(24)的大小同車架(2)的底座相一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多用童車,其特徵是所述的下側杆(12)是弧形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多用童車,其特徵是所述小椅的把手(19)同椅架(16)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組合式多用童車,由車頭、車架、車座、前後輪和腳踏板組成的三輪腳踏小車上設置一圍欄框架和小椅,其中車座的後撐腳與車架鉸接,並具有可拆卸的前撐腳,圍欄框架可製成一小搖椅,能單獨使用,小椅的把手同椅架鉸接,把手下翻定位後可作為小椅的後撐腳使用。本實用新型組裝巧妙,能適應兒童生長過程中對童車的不同需求,解決了兒童在生長過程中須不斷變換童車的問題,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具有綜合利用的功能。
文檔編號B62K9/00GK2059900SQ89215540
公開日1990年8月1日 申請日期1989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1989年8月15日
發明者曾李雲 申請人:曾李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