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08:01:01

本實用新型屬於加熱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加熱爐,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
背景技術:
蓄熱式加熱爐實質上是高效蓄熱式換熱器與常規加熱爐的結合體,主要由加熱爐爐體、蓄熱室、換向系統以及燃料、供風和排煙系統構成。蓄熱室是蓄熱式加熱爐煙氣餘熱回收的主體,它是填滿蓄熱體的室狀空間,是煙氣和空氣流動通道的一部分。在加熱爐中,蓄熱室總是成對使用,一臺爐子可以用一對,也可以用幾對,甚至幾十對。在國內的一些大型加熱爐上,最多用到四十幾對。蓄熱式餘熱回收的優點爐溫更加均勻由於爐溫分布均勻,加熱質量大大改善,產品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燃料選擇範圍更大適合輕油、重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各種燃料,尤其是對低熱值的高爐煤氣、發生爐煤氣具有很好的預熱助燃作用,擴展了燃料的應用範圍。因此,爐子燃料消耗量大幅度降低。對於一般大型加熱爐,可節能25%~30%;對於熱處理爐,可節能30%~65%。NOX生成量更低採用傳統的節能技術,助燃空氣預熱溫度越高,煙氣中NOX含量越大;而採用蓄熱式高溫空氣燃燒技術,在助燃空氣預熱溫度高達800℃的情況下,爐內NOX生成量反而大大減少。由於蓄熱式燃燒是在相對的低氧狀態下彌散燃燒,沒有火焰中心,因此,不存在大量生成NOx的條件。煙氣中NOx含量低,有利於保護環境。金屬氧化燒損低低氧燃燒的另一個好處是可降低被加熱金屬的氧化燒損。此外,蓄熱式燃燒還可以提高火焰輻射強度,強化輻射傳熱,提高爐子產量。
然而,現有的蓄熱式加熱爐還存在一些缺陷,如工作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有鑑於此,如今迫切需要設計一種新的蓄熱式加熱爐,以便克服現有蓄熱式加熱爐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所述加熱爐包括爐體、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燃氣輸送管路、空氣輸送管路、第一煙氣排放管路、第二煙氣排放管路、第一連接管路、第二連接管路、第三連接管路、第四連接管路、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主控電路板;
所述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設置於爐體外部的第一側,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靠近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設置;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設置於爐體外部的第二側,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靠近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設置;
所述爐體設有第一進排氣口、第二進排氣口、第三進排氣口、第四進排氣口,第一進排氣口、第二進排氣口、第三進排氣口、第四進排氣口分別連接對應的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
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包括第一燃氣燒嘴本體、第一燃氣蓄熱箱,第一燃氣蓄熱箱靠近第一燃氣燒嘴本體設置;
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包括第二燃氣燒嘴本體、第二燃氣蓄熱箱,第二燃氣蓄熱箱靠近第二燃氣燒嘴本體設置;
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包括第一空氣燒嘴本體、第一空氣蓄熱箱,第一空氣蓄熱箱靠近第一空氣燒嘴本體設置;
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包括第二空氣燒嘴本體、第二空氣蓄熱箱,第二空氣蓄熱箱靠近第二空氣燒嘴本體設置;
所述燃氣輸送管路、第一連接管路、第一煙氣排放管路、第二連接管路分別連接第一換向閥的第一埠、第二埠、第三埠、第四埠;
在第一換向閥處於第一狀態下,燃氣輸送管路、第一連接管路接通,第二連接管路、第一煙氣排放管路接通,第一連接管路用來輸送燃氣,第二連接管路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燃氣蓄熱箱釋放熱量溫度降低,第二燃氣蓄熱箱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在第一換向閥處於第二狀態下,燃氣輸送管路、第二連接管路接通,第一連接管路、第一煙氣排放管路接通,第二連接管路用來輸送燃氣,第一連接管路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燃氣蓄熱箱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第二燃氣蓄熱箱釋放熱量溫度降低;
所述空氣輸送管路、第四連接管路、第二煙氣排放管路、第三連接管路分別連接第二換向閥的第一埠、第二埠、第三埠、第四埠;
在第二換向閥處於第一狀態下,空氣輸送管路、第三連接管路接通,第四連接管路、第二煙氣排放管路接通,第三連接管路用來輸送空氣,第四連接管路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空氣蓄熱箱釋放熱量溫度降低,第二空氣蓄熱箱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在第二換向閥處於第二狀態下,空氣輸送管路、第四連接管路接通,第三連接管路、第二煙氣排放管路接通,第四連接管路用來輸送空氣,第三連接管路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空氣蓄熱箱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第二空氣蓄熱箱釋放熱量溫度降低;
所述第一煙氣排放管路連接燃氣輸送管路,與燃氣輸送管路內的燃氣通過第一換熱器換熱;
所述第二煙氣排放管路連接空氣輸送管路,與空氣輸送管路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換熱器換熱;
所述燃氣輸送管路、空氣輸送管路、第一煙氣排放管路、第二煙氣排放管路、第一連接管路、第二連接管路、第三連接管路、第四連接管路、第一燃氣蓄熱箱、第二燃氣蓄熱箱、第一空氣蓄熱箱、第二空氣蓄熱箱內分別設有溫度傳感器,主控電路板分別連接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及各設置於各個管路內的溫度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另一狀態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燃氣換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空氣換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所述加熱爐包括爐體1、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11、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13、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15、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17、燃氣輸送管路31、空氣輸送管路41、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第一連接管路35、第二連接管路37、第三連接管路45、第四連接管路47、第一換向閥51、第二換向閥53、主控電路板。
所述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11、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15設置於爐體1外部的第一側,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11靠近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15設置;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13、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17設置於爐體外部的第二側,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13靠近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17設置。
所述爐體1設有第一進排氣口12、第二進排氣口14、第三進排氣口16、第四進排氣口18,第一進排氣口12、第二進排氣口14、第三進排氣口16、第四進排氣口18分別連接對應的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11、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13、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15、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17。
第一燃氣蓄熱式燒嘴11包括第一燃氣燒嘴本體、第一燃氣蓄熱箱21,第一燃氣蓄熱箱21靠近第一燃氣燒嘴本體設置;第二燃氣蓄熱式燒嘴13包括第二燃氣燒嘴本體、第二燃氣蓄熱箱23,第二燃氣蓄熱箱23靠近第二燃氣燒嘴本體設置。
第一空氣蓄熱式燒嘴15包括第一空氣燒嘴本體、第一空氣蓄熱箱25,第一空氣蓄熱箱25靠近第一空氣燒嘴本體設置;第二空氣蓄熱式燒嘴17包括第二空氣燒嘴本體、第二空氣蓄熱箱27,第二空氣蓄熱箱27靠近第二空氣燒嘴本體設置。
所述燃氣輸送管路31、第一連接管路35、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第二連接管路37分別連接第一換向閥51的第一埠、第二埠、第三埠、第四埠。
在第一換向閥51處於第一狀態下,燃氣輸送管路31、第一連接管路35接通,第二連接管路37、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接通,第一連接管路35用來輸送燃氣,第二連接管路37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燃氣蓄熱箱21釋放熱量溫度降低,第二燃氣蓄熱箱23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在第一換向閥51處於第二狀態下,燃氣輸送管路31、第二連接管路37接通,第一連接管路35、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接通,第二連接管路37用來輸送燃氣,第一連接管路35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燃氣蓄熱箱21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第二燃氣蓄熱箱23釋放熱量溫度降低。
所述空氣輸送管路41、第四連接管路47、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第三連接管路45分別連接第二換向閥52的第一埠、第二埠、第三埠、第四埠。
在第二換向閥52處於第一狀態下,空氣輸送管路41、第三連接管路45接通,第四連接管路47、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接通,第三連接管路45用來輸送空氣,第四連接管路47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空氣蓄熱箱25釋放熱量溫度降低,第二空氣蓄熱箱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在第二換向閥52處於第二狀態下,空氣輸送管路41、第四連接管路47接通,第三連接管路45、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接通,第四連接管路47用來輸送空氣,第三連接管路45用來排放煙氣,第一空氣蓄熱箱25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第二空氣蓄熱箱27釋放熱量溫度降低。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效率,所述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連接燃氣輸送管路31,與燃氣輸送管路31內的燃氣通過第一換熱器換熱。所述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連接空氣輸送管路41,與空氣輸送管路41內的空氣通過第二換熱器換熱。
所述空氣輸送管路41、燃氣輸送管路31、第一煙氣排放管路33、第二煙氣排放管路43、第一連接管路35、第二連接管路37、第三連接管路45、第四連接管路47、第一燃氣蓄熱箱21、第二燃氣蓄熱箱23、第一空氣蓄熱箱25、第二空氣蓄熱箱27內分別設有溫度傳感器,主控電路板分別連接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及各設置於各個管路內的溫度傳感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有蓄熱式燒嘴的加熱爐,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
這裡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並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這裡所披露的實施例的變形和改變是可能的,對於那些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實施例的替換和等效的各種部件是公知的。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的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質特徵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結構、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組件、材料和部件來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範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裡所披露的實施例進行其它變形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