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適合去打耳洞嗎(旅遊旺季出行密)
2023-07-01 16:37:49 3
天氣熱了,學生也放暑假了,又到了該避暑的旅遊旺季了!有人選擇坐客車,有人選擇坐火車,有人選擇坐高鐵,有人選擇自駕車,也有人選擇坐飛機。如果選擇坐飛機,我們要提前了解如何在飛行中,保護好自已的耳朵?
為什麼乘飛機時需要保護自已耳朵?
我們在乘坐飛機的時候,當飛機上升到一定高度,外界的氣壓就會降低,而我們中耳內的氣壓就高於外界氣壓,這樣就會使我們耳朵裡的鼓膜向外突出。當飛機飛行到下降時,我們耳朵裡面的壓力則開始低於大氣壓,導致鼓膜向內陷入,這時,耳膜的兩邊出現了壓力差,會讓人的耳朵出現漲悶、疼痛、耳鳴等感覺,甚至還可能會導致中耳炎、短暫的聽力障礙及耳道疼痛的現象。
所以乘坐飛機時,需要學會保護自已的耳朵,避免氣壓創傷性中耳炎的發生。
什麼是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在飛行中,由於咽鼓管通氣功能未能適應環境壓力急劇變化,而導致中耳損傷,這種現象被稱為「氣壓創傷性中耳炎或航空性中耳炎」。
導致這種創傷的關鍵生理部位是:咽鼓管。
什麼是咽鼓管?
咽鼓管是連接中耳與鼻咽部的彎曲而狹窄的管道,一端開口於中耳,另一端開口於鼻咽側壁。平時耳咽管呈閉合狀態,僅在吞咽、哈欠、咀嚼或打噴嚏時短暫開放,所以它具有保持中耳腔與外界氣壓平衡的作用。
飛機在上升或下降時,由於大氣壓的改變使中耳鼓室腔內氣壓異常,造成咽鼓管受壓而阻塞,斷絕了空氣進入中耳的通路,使得中耳鼓室腔呈負壓狀態,人體即會出現耳道堵塞、耳鳴、耳脹、聽力下降等症狀。
在耳朵鼓膜正常的情況下,咽鼓管是唯一能讓中耳通氣,平衡其內外氣壓的結構;在飛行中,保持咽鼓管的正常通氣,是保護耳朵的重要一步。
飛行中,乘客如何預防耳朵氣壓創傷?
1、不斷咀嚼食物:
在飛機起飛直至平穩飛行時,吃些糖果等食物,不斷進行咀嚼,咽鼓管即會隨時開合,空氣就可自由地出入中耳腔,使得中耳內壓和外界大氣壓力保持平衡狀態,耳部不適感就會減輕或消失。氣壓創傷通常少有在這個階段發生。
2、吞咽或鼓氣:
在飛機開始下降直至平穩降落地面時,若此時使用第一個辦法咽鼓管不能順利開放時,耳朵會感到悶漲甚至疼痛,則需要每下降305米,作一次「咽鼓管吹張法」(緊閉嘴巴,捏緊雙側鼻子,吞咽),將我們的耳膜鼓起來,這樣有利於耳朵內外的壓力差減小,以達到逐步平衡的狀態。氣壓創傷通常在這個階段發生,慎重!
3、佩戴飛機耳塞:
飛機耳塞能夠自動來調我們耳朵內的氣壓,當飛機上升或下降的時候,或者機艙內增壓設備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如果採用其他方法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佩戴飛機耳塞。
4、吞咽口水或打哈欠:
打哈欠和吞咽口水,一方面可以有利於局部肌肉活動,使耳朵咽管裡的壓力儘快調整出去。另一方面可以使咽鼓管開放,讓空氣自由進出鼓室,保證鼓室內外氣壓平衡。
▼
海之聲聽力溫馨提示
若因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咽鼓管功能失常者,常表現為「有感染時耳悶,聽力下降;感染痊癒後,聽力恢復,耳悶消失」;炎症期間不適合坐飛機,一般建議待痊癒後2周開始坐飛機為好。
若鼻子和咽部畸形或疾病,妨礙咽鼓管通氣,影響中耳迅速平衡氣壓;此類問題需要矯正或治療,以保證咽鼓管能正常通氣。
海之聲聽力官網:www.hys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