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摶土泥塑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6-29 01:48:46 3
本發明涉及摶土泥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摶土泥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六盤山摶土泥塑,現已成為六盤山區乃至於寧夏的一張亮麗的名片,這一古老的技藝,據說是女媧發明和傳承下來的,對摶土泥塑的崇拜,是六盤山區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它是人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經過歷代傳承人的繼承和發揚,才使這個傳承了千萬年的技藝得以倖存,現已將這一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六盤山區地處我國黃土高原西北的陝甘寧三省交界處寧夏南部,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和生息,他們辛勤勞動所遺留下來的摶土泥塑製作技藝,成為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摶土泥塑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摶土泥塑寓物質與審美功能於一體,其外在形式是「器」而內在容納的還有意識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意識的傳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摶土泥塑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
s1.取五色土,所述五色土包括青土、紅土、白土、黑土和黃土;
s2.將所述五色土粉碎過篩後混合均勻並加水浸泡,得到混合泥;
s3.將混合泥進行成型,得到成型泥像;
s4.將所得成型泥像進行乾燥;
s5.將乾燥後泥像進行彩繪。
可選的,所述取五色土的步驟包括:採用木椎將人未踏過的土塊崩落,且所述青土來自東方,所述紅土來自南方,白土來自西方,黑土來自北方,所述黃土來自中部。
可選的,所述混合泥中加入有藥料,所述藥料為辛紅、硃砂、海馬、石燕、五穀或香灰。
可選的,所述成型的方式為捏泥成型、雕刻成型或拉胚成型。
可選的,所述乾燥為陰乾。
可選的,在將成型泥像進行乾燥之前,所述製備方法還包括:將成型泥像進行深加工,所述深加工包括刻畫和刮毛步驟。
本發明還提供所提供的製備方法所製備的摶土泥塑。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取對應的青色、白色、紅色、黑色、黃色,用五方、五地、五色土集合而成的土,稱作摶土,用摶土和成的泥叫摶泥,用摶土泥做的器物,稱為「摶土泥塑」又稱「隴山泥塑」。
六盤山摶土泥塑是目前所發現,還在沿用五色土雕塑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它所做出的作品,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傳統手工技藝項目。六盤山摶土泥塑寓物質與審美功能於一體,其外在形式是「器」而內在容納的還有意識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意識的傳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製備方法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摶土泥塑」又稱「隴山泥塑」:把過篩的五色土放到一起攪拌均勻後加水浸泡如果製作泥塑時裡再加上棉花、沙子等材料,捏泥成型,陰乾後上彩。
六盤山摶土泥塑的主要特徵有以下幾點:1.原料特徵:真正的摶土泥塑必須用崩來的五方、五地、五色土製作。新崩下來的土稱作生土,在土場放一段時間等風化了才能使用。六盤山區有足夠的五色土做原料。但取土比較講究,崩土的過程比較複雜,回土性的過程比較慢。2.工藝特徵:每個作品都要經過選土、取土、曬土、過篩、摻土、加棉花、加沙子、加水、浸泡、揉泥、回泥、藏泥、塑造、陰乾、晾乾、修理、著色等到完成有1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一般用於廟宇雕塑,宗教色彩比較濃厚,注重製作過程和視覺效果。
一般泥塑現在還有幾家在生產,但摶土泥塑製作技藝,隨著老藝人們的相繼離世,有許多的傳說和技藝也就不被人所知,但是隨著近年來對摶土泥塑製作技藝的挖掘和整理,已經有了初步成效,作為一名優秀的摶土泥塑傳承人來說,必須要經過多年的刻苦學習和實踐,才能了解和掌握摶土泥塑技藝,要想做出優秀的作品,必須掌握許多種技藝,主要涉及到的有;泥塑、雕刻、燒制、繪畫、宗教信仰等問題。長期以來摶土泥塑的製作技藝,全靠師徒傳承,世代相傳,這種言傳身教,還要靠悟性,和長期實踐中獲取。所以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就成為了繼承和發揚摶土泥塑製作技藝的主要問題。現有些公司已經培養了一批年輕人學習摶土泥塑,但還需長期的努力和實踐。
1.歷史價值:
摶土泥塑製作技藝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它是我們這個民族數千萬年來利用泥土造物,徵服自然的見證,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六盤山摶土泥塑在人類文明中舉世無雙。
2.文化價值:
千萬年來六盤山區人們把這一史前文明流傳沿用至今,還有這裡摶土泥塑的傳說都對人們了解史前文化有一定價值,六盤山摶土泥塑是人們在把握生活本質的前提下,由物質上升為精神的集中反映。
3.研究價值:
它是中華民族精神意識的傳承。對華夏民族文化的承載力與人類學的研究具有一定價值。它與整個中華民族的誕生,民族氣質的形成,華夏民族靈魂的塑造都有著一脈相承之處。所以它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於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摶土泥塑的製備方法,所述製備方法包括:S1.取五色土,所述五色土包括青土、紅土、白土、黑土和黃土;S2.將所述五色土粉碎過篩後混合均勻並加水浸泡,得到混合泥;S3.將混合泥進行成型,得到成型泥像;S4.將所得成型泥像進行乾燥;S5.將乾燥後泥像進行彩繪。本發明提供的摶土泥塑寓物質與審美功能於一體,其外在形式是「器」而內在容納的還有意識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意識的傳承。
技術研發人員:朱小平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朱小平
技術研發日:2017.07.10
技術公布日: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