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扣式一次性濾杯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7:12:1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要用於微生物限度過濾實驗的濾杯,具體涉及一種內扣式一次性濾杯。
背景技術:
目前,在人們進行微生物限度過濾實驗時,往往是將含有微生物的水倒入一次性濾杯中,再通過將水抽走,而使微生物殘留在過濾膜上。現有的一次性濾杯包括有濾杯、底座和過濾膜,濾杯放置在底座上,濾杯的底部開設有中心通孔,底座上開設有與抽水裝置連接的過濾出口,過濾膜則對應放置在中心通孔與過濾出口之間,由於濾杯與底座之間缺乏對過濾膜的壓緊定位,因此過濾時,水從中心通孔出來後,容易向四周滲出,從而影響實驗的正常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有效避免在實驗過程中水向四周滲出的內扣式一次性濾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扣式一次性濾杯,包括有濾杯、底座、過濾膜和濾膜支撐網,所述濾杯的底部開設有中心通孔,所述濾杯的底部圍繞該中心通孔還設有向下延伸的環形凸緣,所述的底座上設有供所述環形凸緣插入的插槽,所述的底座上還設有插入所述環形凸緣內的凸臺,所述凸臺的外圓周面上均布有第一卡條,所述環形凸緣的內環面上對應均布有與第一卡條構成旋轉卡接的第二卡條,且所述的第一卡條為長條狀,所述的第二卡條為L形,所述的過濾膜貼附在所述凸臺的上端面上,且在凸臺上的第一卡條與環形凸緣上的第二卡條旋轉卡接後,所述過濾膜的上端面與濾杯底部緊密貼合,所述凸臺的上端面上還開設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嵌裝有濾膜支撐網,所述凹槽的底面上開設有過濾出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上述結構,通過第一卡條與第二卡條的旋轉卡接,可使過濾膜被壓緊定位在濾杯底部和底座凸臺的上端面之間,同時由於所述中心通孔、底座凸臺均位於環形凸緣內,因此可有效避免在實驗過程中水從中心通孔出來後向四周滲出,確保實驗穩定進行。
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設置為L形第二卡條的橫向端呈向下傾斜設置。這樣設置,可使第一卡條沿第二卡條橫向端旋動時,能越旋越緊,從而使過濾膜被牢固地壓緊定位在濾杯底部和底座凸臺的上端面之間。
本實用新型還可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臺的上端面上還設有便於取下過濾膜的缺口。由於過濾膜吸水後會粘固在底座凸臺上,因此設置缺口,可便於人們在實驗後從底座凸臺上取下過濾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濾杯的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底座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給出了一種內扣式一次性濾杯,包括有濾杯1、底座2、過濾膜3和濾膜支撐網4,所述濾杯1的底部11開設有中心通孔12,所述濾杯1的底部11圍繞該中心通孔12還設有向下延伸的環形凸緣13,所述的底座2上設有供所述環形凸緣13插入的插槽21,所述的底座2上還設有插入所述環形凸緣13內的凸臺22,所述凸臺22的外圓周面上均布有第一卡條23,所述環形凸緣13的內環面上對應均布有與第一卡條23構成旋轉卡接的第二卡條14,且所述的第一卡條23為長條狀,所述的第二卡條14為L形,L形第二卡條14的橫向端141呈向下傾斜設置。所述的過濾膜3貼附在所述凸臺22的上端面上,且在凸臺22上的第一卡條23與環形凸緣13上的第二卡條14旋轉卡接後,所述過濾膜3的上端面與濾杯底部11緊密貼合,所述凸臺22的上端面上還設有便於取下過濾膜3的缺口24。所述凸臺22的上端面上還開設有凹槽25,所述的凹槽25內嵌裝有濾膜支撐網4,所述凹槽25的底面上開設有過濾出口26。通過採用上述結構,可有效避免在實驗過程中水從中心通孔12出來後向四周滲出,從而確保實驗的穩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