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爐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2:57:36 1
專利名稱:蜂窩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燒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蜂窩爐。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蜂窩爐沒有吊膽,使用中僅靠水套吸熱管吸收熱量,一次交換熱能後即將煤煙排出,熱效率低,浪費燃料,極不經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種二次吸收熱量,從而大大提高熱交換的效率的蜂窩爐。
本實用新型包括爐膛、外筒和水套,在所述爐膛的上方設置有吊膽,吊膽底端與爐膛頂蓋密閉接合,吊膽頂部略高於爐體煙道,與水套相通,吊膽與水套之間留有環形煙道,在吊膽上還設置有下出煙通道和吊膽蓋,實現了對熱能的二次交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實現了對熱能的二次吸收,增大了吸熱面積,大大提高了熱交換效率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吊膽為桶形,其內腔與水套聯通,可使水在吊膽與水套之間進行交換。
本實用新型所述吊膽包括密閉聯接的外套和內套,在外套外側上端設置有至少2個導流孔,導流孔通過導流管與水套聯接,簡單地實現了熱水的導流。
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流孔均布於外套上,可以改善導流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內套上下翻邊與外套組焊,較好的實現內外套之間的接合。
本實用新型所述下出煙通道設置於吊膽下部,相對位於爐體煙道口的遠端且其開口略低於爐體煙道,可以加長火焰的流程,使水套與吊膽最大限度的吸收熱能,提高鍋爐的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述吊膽蓋上設置有隔熱槽,用以盛裝粘土增強吊膽蓋的抗燒能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圖2為吊膽部分主視圖;圖3為吊膽部分左視圖;圖中,爐膛1,外筒2,水套3,吊膽4,爐體煙道5,下出煙通道6,吊膽蓋7,外套8,內套9,導流孔10,隔熱槽1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爐膛1,外筒2,水套3,吊膽4,爐體煙道5,下出煙通道6,吊膽蓋7,外套8,內套9,導流孔10,隔熱槽11。將外套8鐵板焊成桶形,在下方預留下出煙通道口6,將內套9鐵板上下翻邊與外套8組焊形成吊膽4。在外套8上接近上端設置導流孔10,通過導流管與水套3相連接,將熱水直接導入外套8中同時補入溫度低的水,從而形成循環。將吊膽4設置於爐膛1上方,將下出煙通道6的開口與爐體煙道5被向設置,即位於爐體煙道5的遠端,可加長火焰流程,延長熱交換時間。在吊膽4上設置有吊膽蓋7,可以在不做飯時更好的供熱。在吊膽蓋7上設置隔熱槽11,用以盛裝粘土可以增強吊膽蓋7的抗燒能力。
權利要求1.一種蜂窩爐,包括爐膛(1)、外筒(2)和水套(3),其特徵是,在所述爐膛(1)的上方設置有吊膽(4),吊膽(4)底端與爐膛頂蓋密閉接合,吊膽(4)頂部略高於爐體煙道(5),與水套(3)相通,吊膽(4)與水套(3)之間留有環形煙道,在吊膽(4)上還設置有下出煙通道(6)和吊膽蓋(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吊膽(4)為桶形,其內腔與水套(3)聯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吊膽(4)包括密閉聯接的外套(8)和內套(9),在外套(8)外側上端設置有至少2個導流孔(10),導流孔(10)通過導流管與水套(3)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導流孔(10)均布於外套(8)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內套(9)上下翻邊與外套(8)組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下出煙通道(6)設置於吊膽(4)下部,相對位於爐體煙道口的遠端且其開口略低於爐體煙道(5)。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蜂窩爐,其特徵是,所述吊膽蓋(7)上設置有隔熱槽(11)。
專利摘要一種蜂窩爐,它涉及一種燃燒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家用蜂窩爐。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種二次吸收熱量,從而大大提高熱交換的效率的蜂窩爐。它包括爐膛、外筒和水套,在所述爐膛的上方設置有吊膽,吊膽底端與爐膛頂蓋密閉接合,吊膽頂部略高於爐體煙道,與水套相通,吊膽與水套之間留有環形煙道,在吊膽上還設置有下出煙通道和吊膽蓋,實現了對熱能的二次吸收。本實用新型主要用於家用蜂窩爐。
文檔編號F24B1/183GK2669020SQ20032010636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2日
發明者王錄山 申請人:北京萬發爐業中心濟南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