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明天太陽照常升起解讀(高分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背後)
2023-06-28 18:44:27 4
幾年前,第一次看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劇裡大部分情節都淡忘了,只是覺得有些似懂非懂。不過因為對「瘋媽」的扮演者周韻印象比較深刻,她站在高處,笑的陽光燦爛,大聲喊著「阿廖沙」的樣子,非常的純良乾淨。
有人說,《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看第一遍的時候,確實很難看懂,但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會有「微醉」的感覺,那種看似暈暈乎乎卻又清清楚楚的感覺,真的是回味悠長,恰到好處。
看看它創作的時代背景,是發生在1958至1976年,沒有經歷過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人,確實很難一下子就看懂,當然也包括我在內。
導演姜文曾說:我為觀眾提供的絕對不是白開水,我要造酒,然後與大家在影院同醉。
而這種「微醺」的感覺,真的要從第二遍開始。
電影演員:周韻
01電影是從「瘋媽」周韻的一個夢開始的,一雙帶著黃須子的魚嘴鞋,如同年輕時「瘋媽」的愛情。
很多人不明白這雙鞋子的出現,就像不明白「瘋媽」為什麼一直打著赤腳?那隻飛來飛去會說「我知道我知道」的鸚鵡真的存在嗎?
或許,這都是瘋媽自己幻想出來的,又或者說是她「自我意識」的突然覺醒。多年來,她給自己製造的完美愛情假象,在知道十八歲的兒子「李東方」要去接人的時候,完全崩塌了。
儘管劇情分為四個片段來詮釋,但如果交叉串連在一起的話,我們就不難了解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
「瘋媽」周韻為什麼會瘋?
「瘋媽」因為魚嘴鞋的丟失,從樹上摔了下來,好像摔壞了腦子,突然間就瘋了,用兒子李東方的話講:以前不是這樣的。
然後瘋媽開始做一些常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上樹抓羊,跟貓講話,去樹下挖石頭,在山上建石頭房子。
在「瘋媽」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我們大約了解了她和兒子李東方的父親「李不空」是怎麼相識的。
《太陽照常升起》周韻劇照
據瘋媽的回憶:
「李不空」是去她們學校演講,臺下這麼多觀眾,他只看到她一個人,而且是給她一個人演講的。他強迫她做了她不願意的事兒,就是在他去找她,「瘋媽」說「不」的時候,「李不空」說「我知道我知道」。「瘋媽」懷孕後,挺著大肚子去大漠找他,迎接她的卻是他的死訊。而且這種死訊極不光彩,是和所謂的「娜塔莎」偷情,被別人在背後射了三槍打死的。但「瘋媽」不這樣認為:
她覺得那是在一個非常浪漫的下午,她在橋上搖搖晃晃的騎自行車,「李不空」穿一身軍裝走過來,看上去「像個英雄。」他帶著槍來找她,從長槍換成短槍,在她家人不同意的情況下,被迫跟著他一起走了。看到「李不空」的遺物時,她相信他沒有死,不過是在躲著他。因為他帶著三個彈孔的衣服和留下的三條不同顏色的女人辮子,說明他是一個「濫情」式的人物,他用「假死」的方式來逃避面對她的責任。還有就是,當兒子問起父親的名字時,她說是「阿廖沙」,並且拿出了一沓情書,都是用阿廖沙的名字寫的。
兒子誤以為是父親寫給「瘋媽」的浪漫情書,但事實上是父親寫給另外一個女人的,而這個女人,嫁給了改名換姓的父親。
「瘋媽」打兒子,不僅僅是他偷看了這些信件,而是長大成人的兒子越來越像他的父親「李不空」。
她不讓兒子去上學,摔壞他工作用的算盤,在房頂上用家鄉話大聲的念著唐詩,其實都是在跟過去的一個幻像作訣別。
她在山林裡建造的那座石頭房子,裡面那些摔壞了卻還保持完整的東西,其實是她一直在努力維護的「愛情」。
如同她夢到了鞋子,看到了鸚鵡,聽到了「我知道我知道」的聲音,歸根結底都是在刻骨的思念一個人,期盼他的到來。但這個人卻把這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打破了,換了另外一個名字,用另外一種身份,帶著他的老婆回到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太陽照常升起》周韻劇照
02「瘋媽」為何消失不見了?只是在水裡留下了空空的衣服和鞋子?
第一、「瘋媽」不想和假死的「李不空」,現在的唐雨林再見面。
因為他用「唐雨林」的身份帶著妻子下放到自己的家鄉,徹底擊碎了「瘋媽」的期盼。
十八年的時間,「瘋媽」獨自帶著兒子在「李不空」的家鄉生活,就是在盼望有一天他能夠回家團聚。但是,沒想到的是,他「假死」之後,不僅和另一個女人結了婚,而且還帶著她一起下放到家鄉。
電影中的「瘋媽」一直是打著赤腳走路的,說明她對愛情堅守的初心。而夢中那雙鞋子的出現,其實是她對往事的回憶和糾葛,鞋子丟了,是她知曉一切後對愛情的極度失望。
因此,在外人眼裡看起來瘋瘋癲癲的她,其實並沒有瘋,只不過是對感情極度失望後的茫然無措。
《太陽照常升起》周韻劇照
第二、「瘋媽」用地方話反覆念誦的唐詩,真正的寓意是什麼?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看完這部電影很多天,腦海裡一直揮之不去的就是周韻用溫州話念的這幾句唐詩。
電影裡有很多橋段,比如陳衝飾演的林大夫,還有孔維飾演的唐妻,都是風姿綽約的人物。尤其是唐妻,不僅讓「李不空」為了她不惜假死,改名換姓的用不光彩的犧牲來換取跟她在一起。
而陳衝呢,把一個「溼漉漉」的女人演繹到了極致。她一邊跟唐雨林偷情,又一邊去勾引小梁老師。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這樣的曖昧關係導致了小梁老師的「自殺」。
萬物蕭條,卻止不住春意泛濫。在那個極度壓抑的時期,這樣的表演多少有些誇張。但「瘋媽」卻不同,無論她在任何狀態下,只要是她出現的鏡頭裡,都能讓人瞬間平靜。
如同她用地方話的腔調來念這首詩,看似平靜淡雅,但其實暗含鄉愁。這是唐朝詩人崔顥的一首千古佳作,就連詩仙李白讀後也自嘆弗如。
仙人駕鶴,本屬虛無。「一去不復返」,則是感嘆歲月不再,古人(故人)也不可能在與之再相見的遺憾。而人去樓空,唯有天邊白雲,悠悠千載。
儘管這是「瘋媽」詩意的表達,但同時也訴說了落寞的心境。而「李」變成「唐」是她最不願意去看到的,也是她決意要離去的緣由。
《太陽照常升起》周韻劇照
第三、「瘋媽」的石頭房子裡,藏著她對過去所有美好的嚮往。
兒子李東方無意中發現母親的石頭房子,在裡面驚訝的看到,所有他們曾經打碎的東西都在這裡完美的展現。但是,這樣看似完整美好的表象,卻禁不住李東方的一個噴嚏。
可見「瘋媽」在努力維持表面平靜的背後,她的內心其實已經破碎不堪,看似瘋瘋癲癲的背後其實藏著諸多壓力。
她用河邊的石頭搭建的小屋,是她對美好愛情的所有嚮往。她把「李不空」的頭像剪掉,又在小石屋裡把兒子的頭像粘上,說明她愛恨難解,她打兒子耳光,摔壞他的算盤,不讓他去上學,其實是潛意識裡對「李不空」的報復和怨恨。
包括後來唐雨林帶著孩子去打獵的時候,無意中也發現了石頭房子,不僅看到了照片,還看到了女人衣服。或許在那個瞬間,他突然意識到愛情是如此不堪一擊。
以至於他回來後戲劇性的發現妻子在和「瘋媽」的兒子李東方偷情。
《太陽照常升起》電影劇照
03在導演姜文的電影裡,幾乎沒有一句廢話。《太陽照常升起》裡,周韻飾演的「瘋媽」臺詞也是少的可憐,她清涼的眼眸,平靜的臉龐,很難讓人把她跟「瘋子」聯想在一起。
姜文說:「就像電影裡的瘋媽一樣,只是個瘋子,誰能明白她說什麼呢?」
這或許就是影片需要表達的意象。整部電影裡沒有一句批判的語言,也沒有涉及任何敏感話題,但故事情節完整的看下來,每一個轉折,每一個迴旋,都是滿滿的批判,引人深思。
在唐雨林發現妻子和李東方偷情後,他本想一槍結果了李東方的生命。卻因為朋友的勸解,讓他暫且放下了仇恨,但最後因為李東方說他妻子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鵝絨」時,他又氣憤的舉起了槍。
「天鵝絨」三個字其實戳穿的是愛情背後的荒唐。「李不空」假死,用唐雨林的身份跟妻子結了婚,但其實他們早已經離婚了,感情並不融洽。
電影進入1958年冬,在世界的盡頭他們新婚之夜的狂歡,小梁老師肆無忌憚的追逐,他婚後和林大夫的苟且,其實都是對「愛情」的褻瀆,還有人性的壓抑。而「瘋媽」在火車上悲情離去的場面,不得不讓人心生嘆息。
有人說,看姜文的電影,最起碼要看兩遍,之後回想四遍。最好要對電影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有可能慢慢理解。
《太陽照常升起》的故事背景是1958年至1976年,這十多年的時間裡發生了許多故事,也影響過好幾代人。「瘋媽」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還能夠潔身自愛,還試圖保留美好愛情的嚮往,不隨波逐流,出淤泥而不染。她最後不瘋顛,反而更奇怪。
「瘋媽」看似胡言亂語,其實說的都是真言,是世事洞明後的癲狂,也是知曉一切後的落寞和失望。
影片能以「夢」來結尾,而不是在槍響後的血光中結束,這樣的反轉留給觀眾無限希望,如同周韻在火車上瘋狂大喊:阿廖沙,別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不怕記不住,就怕忘不了。忘不了,太熟,太熟了,就會跑。這句話是「瘋媽」悟出的真諦,所以她的離開,絕非偶然。
《太陽照常升起》電影劇照
結語:姜文曾說:生活是可以不懂的,電影是不能不懂的。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個時代過去,太陽照常升起,但曾經的純真愛情,曾經的理想和燃燒的激情,曾經萌動的青春,都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被徹底湮沒了。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酒,離現實遠一點,離心靈近一點。
我不在乎學到的到底是什麼,這世界是怎麼一回事兒。我只想知道怎麼才能在世界中立足,在世界中生活。也許在你懂了的時候,也就懂了全世界。
至於電影要表達的內容,如果你想懂,就一定會懂了,或許每個人懂的方式不一樣。如同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裡說的那樣:不同的青春,同樣的迷惘。然而青春會成長,迷惘會散去。黑夜過後,太陽照常升起!
演員周韻寫真
作者:文靜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