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抱式叉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1:56: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叉車。
背景技術:
圖1示出了公開號為CN105967109A、發明名稱為「一種站駕式電動叉車」的專利申請所公開的一種叉車。如圖1所示,該專利申請公開的叉車通常包括叉腳和車體,叉腳通常由金屬製成。該種叉車在進行重物的升降時,叉腳在靠近車體的一端受力集中,因而在叉腳和車體相連的部分通常被製造得較厚,增加了叉腳的重量,而且即便如此,叉腳的壽命也會因叉腳的受力集中部位的疲勞而縮短。另外,由於受力集中,叉腳的長度受到限制。
申請號為201520383460.7、發明名稱為「港口貨櫃運輸叉車」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叉車,圖2為該實用新型所示的圖1,在該圖中,標號4指示升降氣缸。由於多個升降氣缸在叉腳的下方,因而叉腳受力均勻。但是由於叉架3位於升降氣缸4上方,因而距地面的高度較高,不容易伸到貨櫃的下方,或者要求貨櫃的下方必須設置較大空間,造成存儲空間的浪費。
通過引用,將以上兩篇專利併入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闡明了一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鑑於以上情況提出,用於緩解或消除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一項或更多的缺點,至少提供一種有益的選擇。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抱式叉車,用於承載搬運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抱式叉車包括立板、叉腳、抱臂,所述抱臂包括相互分開並平行的左抱臂和右抱臂,分別與所述立板相連接,從而從俯視圖上形成U字形,所述左抱臂和所述右抱臂的內側之間的距離比貨櫃的寬度寬預定距離;所述叉腳與所述左抱臂和所述右抱臂相平行,所述叉腳能夠相對於所述立板上下移動,所述叉腳的長度比所述貨櫃的長度長預定距離,在距離所述立板的長度長於所述貨櫃長度的位置設有左凹部和右凹部,所述左凹部和所述右凹部分別設有第一輔助吊接裝置,所述第一輔助吊接裝置能夠從所述凹部立起;所述左抱臂和所述右抱臂分別在遠離所述立板的一端包括立杆;
所述立杆上設有升降機構和輔助吊杆;所述輔助吊杆能夠在所述升降機構的作用下,相對所述立杆上下滑動;所述輔助吊杆包括轉動機構和第二輔助吊接裝置,所述轉動裝置使所述輔助吊杆能夠相對所述立杆旋轉,從而所述第二輔助吊接裝置能夠與所述第一輔助吊接裝置相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可以避免叉腳受力過於集中,又不增加叉腳的厚度,或距地面的距離。
附圖說明
結合附圖,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附圖僅僅是示例性的,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的限制。
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一種叉車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現有技術的另一種叉車的示意圖;
圖3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叉車的側視示意圖;
圖4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叉車的俯視示意圖;
圖5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輔助吊杆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3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叉車的側視示意圖;圖4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叉車的俯視示意圖;圖5示出了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輔助吊杆的工作狀態示意圖,但是為了清楚,未示出貨櫃。這些圖僅僅是示例性的,並未示出與本實用新型的創新處無關的部件、對於理解本實用新型沒有幫助的部件、不示出也不影響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的部件。這些圖也不是按照比例繪製的。
如圖3到圖5所示,依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叉車包括立板11、叉腳12、抱臂13。從俯視圖看,抱臂13包括左抱臂和右抱臂,從而和立板11形成為類似U字形的形狀。在本實用新型中,根據實際情況,所述的U字形並不要求所述的U字形具有底部的弧形,只要大體相似即可。而叉腳12的兩個叉腳(左叉腳和右叉腳)與抱臂13的兩個抱臂彼此平行。儘管在圖中叉腳12被示出為具有分立的左叉腳和右叉腳,但是其也可以是一體的,即形成為板體。
抱臂13在遠離立板11的一端包括立杆15。立杆15上設有升降機構21、以及輔助吊杆20。輔助吊杆20可以在升降機構21的作用下,沿立杆15上下滑動,從而適應不同高度或不同高度位置的貨櫃,並輔助叉腳的升降。輔助吊杆20包括轉動機構(未示出),從而可以相對抱臂13旋轉90度。兩個抱臂的內側之間的距離略大於貨櫃的寬度。輔助吊杆20包括勾體16。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抱臂13的下方具有輪部14,從而叉車可以方便地移動。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輪部14包括萬向輪,從而叉車可以方便地轉彎。
叉腳12可以相對立板11上下滑動,從而升降所承載的貨櫃。叉腳12之間的距離使得叉腳可以深入到貨櫃的底部設置的叉腳孔中。叉腳12的遠離立板11的一端設置有凹部18,凹部18內安裝有環體19,環體19可以由一旋轉裝置(例如一個軸體,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的更複雜的結構)立起,從而垂直於叉腳12。叉腳12的長度略長於所承載的貨櫃。在叉腳為一個一體的板體的情況下,圖中所述的左叉腳上的凹部和右叉腳上的凹部可以連一起,環體之間也可以相互連接。為方便描述,與左側輔助吊杆相連接的環體及承載其的凹部仍然被稱作左凹部和左環體。與右側輔助吊杆相連接的環體及承載其的凹部仍然被稱作右凹部和右環體。環體和勾體可以互相置換,只要它們能夠相互連接即可。環體和勾體分別是第一輔助吊接裝置和第二輔助吊接裝置的示例,第一輔助吊接裝置和第二輔助吊接裝置可以採用其他的結構,只要可以互相配合即可。
在工作時,叉車靠近貨櫃,叉腳12從貨櫃底部的叉腳孔的一側穿入,由於抱臂的內側之間的距離略大於貨櫃的寬度,因而抱臂處於貨櫃的兩側,如同抱住貨櫃一樣。隨著立板逐步接近貨櫃,叉腳的遠離立板11的一端從貨櫃的叉腳孔的另一側穿出。並露出凹部18,此時使環體19從凹部18中立起。與此同時,使輔助吊杆20相對立杆15向內側旋轉90度,從而勾體16位於環體19處,並與環體19相連接。當勾體16和環體19連接之後,可以啟動立柱15中的升降機構21以及立板11處的升降機構22,從而使叉腳12進行升降。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叉腳12在兩端受到的力的作用,不會使受力點過於集中。同時,升降機構處於抱臂的立柱處以及立板處,因而不會增加叉腳12的厚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輔助吊杆20還包括連接部件17。用於使該叉車的左右兩側兩個輔助吊杆20在工作時相互連接,從提高輔助吊杆的剛度,避免力的集中。連接部件可以採用各種結構,不要求左右兩側的連接部件17完全相同,而可以是公母配合的連接部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各種方式來實現該連結部件17,因而在此不予贅述。
應該注意,圖3中,為了說明的方便,輔助吊杆和叉腳分別上升了不同高度,實際使用時,第一、第二輔助吊裝裝置結合之後,輔助吊杆和叉腳同步將同步升降。
另外,所述叉車可以包括左右的連杆,左連杆連接左側立杆和所述立板11,右連杆連接右側立杆和立板11,從而可以增強所述叉車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詳細的描述僅僅用於使本領域技術人員了解本專利權利要求所保護的內容的實施,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制。僅有權利要求用於確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為了獲得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有用實施例,在說明書中給出教導的各種不同的特徵可通過多種方式結合。這些組合以及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特徵的等同替代都在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