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晶顯示器的修複線和包括該修複線的修複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4:59:06 5
專利名稱:一種液晶顯示器的修複線和包括該修複線的修複線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裝置,特別涉及液晶顯示裝置中的修複線和包括該修復 線的修複線結構。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LCD)裝置具有上基板和下基板,彼此有一定間隔和互相正對。 形成在兩個基板上的多個電極相互正對。液晶夾在上基板和下基飯之間。電壓 通過基板上的電極施加到液晶上,然後根據所作用的電壓改變液晶分子的排列 從而顯示圖像。各象素單元的電極上的電壓從數據/柵極驅動器(Data/Gate driver)通過引線傳遞到各象素單元的電極上。但是傳遞電壓的引線由於各種原因可能會出現斷線問題。如圖l所示,第一引線2在4處斷裂。在沒有修複線進行修復的情況下,數 據/柵極驅動器傳遞過來的電壓,只能沿數據/柵極引線傳遞到數據/柵極引線斷裂 處4,而不能達到數據/柵極引線斷裂處4以下的數據/柵極引線。這種情況下,在 數據/柵極引線斷裂處4以下的由所述數據/柵極引線驅動的象素就不能正常工 作,從而形成引線斷線的問題。實際產品的製造過程中,斷線引起的產品不良佔到了產品總體不良的很大比 重。為了提高生產的量率通常需要對斷裂的引線進行修復。針對這個問題,現有技術採用了修複線技術對斷線的引線進行修復。其原理 如下,從迴路基板上將電壓信號經過放大器放大後傳遞到修複線上,通過修復 線傳遞到因斷線而使信號電壓無法到達的發生斷線的引線下部。其中,作為數 據線或者柵極線的第 一 引線與修複線位於不同層。現有技術的修複線,從液晶顯示裝置的封框膠區域的側部引出,如圖1所示, 實線8代表封框膠,該實線所圍矩形區域即為封框膠區域。其中,修複線與作 為數據線或者柵極線的引線的交錯點設置有雷射打擊點(welding point)。所述雷射打擊點處的上下兩個導電層間為絕緣層。未進行雷射打擊時,所述兩導電 層相互隔離,互不連通。進行雷射打擊後,所述絕緣層裂形成絕緣層空洞。並 且該處的所述上下兩個導電層劇烈膨脹,通過所形成的絕緣層孔洞上下聯通。在未進行雷射打擊時,所述雷射打擊點不導通,雷射打擊點上下兩端的連線 互不連通,當被雷射打擊後,所述雷射打擊點導通,從而可以使位於其上下兩 端的連線在電性上連接。如圖l所示,第一引線與修複線通過雷射打擊點連接。如圖2所示,現有技術的修複線在封框膠區域的右側向下延伸一段後,從封 框膠的右側進入封框膠區域,並與第一引線的下端交錯,在兩者的交錯處設置 有雷射打擊點。這種結構中,修複線和作為數據線或者柵極線的第一引線在封框膠區域的上 方和封框膠區域的下方分別相互交錯,並在每條第一引線的所述上下兩個交錯點處設置有雷射打擊點,即圖1中所示的兩個雷射打擊點3。所述雷射打擊點上 下兩端連接的修複線和第一引線不同層。在未修復時,所述雷射打擊點為絕緣 機構,所以所述修複線與所述第一引線之間相互絕緣。當需要對斷裂的引線進行修復時,用雷射對發生斷線的第一引線上的相應激 光打擊點進行打擊,使得所打擊的雷射打擊點對應的第一引線和修複線連通。 如圖1所示的,當3處的兩個雷射打擊點;陂雷射打擊連通後,斷裂處4下方的 第一引線也可以通過修複線連接到斷裂處4上方的第一引線,從而解決因為引 線中斷而產生的斷裂處4下方的引線無法引入相應電位的問題,從而達到修復 引線的目的。但是,採用現有技術的修複線結構的修複線在封框膠區域內的修複線長度較長。由於封框膠區域內充滿了液晶,而液晶的介電常數比較大,在如圖3的模型 中電容電阻的計算值是C=w*l*s/d; R=p*l/(w*h)。其中C表示寄生電容,R 表示導線電阻,w表示導線寬度,l表示導線長度,e表示填充於下金屬層與上 電極之間的液晶節點常數,d表示下金屬層與上電極之間的間距,p表示下金屬 層的電阻率,h表示下金屬層的厚度。因此時間常數簡單近似表示為RC=1*1* s*p/(d*h),由於顯示區的長度固定l的長度一般很難改變;液晶的介電常數與 響應速度,驅動電壓等有關係;金屬電阻率由於工藝和材料的制約不能有很大程度的改變;盒厚與響應速度等因素相關;金屬層的厚度跟段差,工藝穩定性 等因素相關;都很難單獨改變。因此現有技術的修複線的側面直接導入時,修 複線長度較長,所以這種修複線結構使相應時間較大,影響了修復後的顯示效 果。發明內容為了降低了封框膠區域下的修複線的長度來降低響應時間,本發明提供了 一 種新的修複線的結構。本發明使用的修複線結構一種液晶顯示器中的修複線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與第一引線交錯的修複線第二部分和與之分離的修複線第一部分,用於在需要 修復時連接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的第二引線,以及設置 於第 一 引線與修複線第二部分的交錯處的第 一選擇性接觸點。減少了封框膠下的修複線的長度,減少了響應時間,改善了修復效率和質量。
圖1為修複線結構的工作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的修複線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修複線電^4莫型的示意圖;圖4為現有技術的修複線結構與本發明的修複線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右下角進線的兩修複線結構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兩側進線的兩修複線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作進一步說明,但其不限制本 發明。如圖4所示,實線8代表封框膠,該實線所圍矩形區域即為封框膠區域。附 圖標記a代表現有技術的修複線,附圖標記b代表本發明的修複線結構。修復 線分為封框膠區域內且與第一引線交錯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從封框膠下方區 域進入封框膠區域且與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分離的修複線第一部分11以及用於在修復時連接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11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第二引 線10。其中,修複線第一部分和第二引線位於不同層,修複線第二部分與第二引線也位於不同層。所述第一引線,包括數據線或者柵極線。在修復時,修複線第一部分11通過第二引線IO與位於封框膠區域內的修復 線第二部分12相連。其中修複線第二部分12即封框膠區域內橫向的修複線全 部位於充滿液晶的封框膠區域內。修複線第一部分11從封框膠8區域的下部進 入封框膠,形成了屏下走線方式。圖4的示意圖中修複線a和修複線b都是以7個選擇性接觸點,所述選擇性 接觸點在通常情況下不導電,從而使選擇性接觸點兩端連接的連線可以相互隔 離,當需要連通時,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可以使得所述選擇性接觸點導通, 使所述選擇性接觸點兩端連接的連線可以導通。所述選擇性接觸點包括雷射打 擊點。圖4中,每個選擇性接觸點對應的第一引線發生斷線的機率為n,則每個激 光打擊點需要進行打擊的機率也是n,且a、 b兩種修復結構中每個雷射打擊點 的間距相同都為x。則修複線a的結構中,所擊穿的雷射打擊點到封框膠8區域內的修複線的電 壓引入端的長度,即進行修復後,所使用的封框膠區域內的修複線長度的期望 值-n* (0+1+2 + 3 + 4 + 5 + 6) *x- 21nx;修複線b的結構中,進行打擊後的雷射打擊點到修複線第二部分與第二引線 交點處的修複線第二部分長度的期望值=n* (0+1+2 + 3 + 1+ 2 + 3) *x= 12nx。所以,採用屏下走線的修複線結構中,從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電壓引入端 即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第二引線10交錯點處,到需要擊穿的與發生斷線的第 一引線IO的交錯處雷射打擊點的長度的期望值比現有技術小很多。特別是,當 第二引線IO部分與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交錯點位於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中間 位置時,所述的長度的期望值最少。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修複線第二部分12通過第二引線10連接,而且修復 線第一部分11進入封框膠8區域的修複線很短,所以,從需要擊穿的雷射打擊 點到修複線第二部分12與引線10交錯處的修複線的長度大大減短,從而減少 需要擊穿的雷射打擊點到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引線10的交錯處的修複線的電 容和電阻,減少了響應時間。其中修複線的數量由根據實際工藝條件以及設計制約值來決定。根據實際的 工藝條件中出現的不良根數的統計值,設計中考慮到的邊緣配線排布情況,以 及其他一些制約條件來決定修複線的一個折中值。
一般來說,配線越密,尺寸越大,解析度越高,要求的修複線根數就越多。 一般小尺寸顯示器(30寸以下 的顯示器)2~3根,大尺寸顯示器(30寸以上的顯示器)4~10根。實施例1本實施例中的修複線結構釆用單側進線的方式,所述修複線結構中的修複線的修複線第一部分全部從右下角或者左下角繞到屏的下方,引入封框膠。 下面以從右側單側引線的修複線結構中修複線為例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為右下角單側引線的兩修複線結構。該修複線結構中修複線包括 在封框膠區域內,且與作為數據線或者柵極線的第一引線交錯的橫向布置的修 複線第二部分12和從封框膠區域外引入的修複線第一部分11以及用於連接所 述修複線第一部分11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第二引線10。修複線第二部分與第 一 引線的交錯處設置有第 一選擇性接觸點。修複線第一部分11從封框膠區域的右側面引到封框膠區域的下側,從下方 進入封框膠區域,並與第二引線10的下端點交錯覆蓋。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IO的連接方式包含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修複線第一部分ll與第二引線IO的交錯處設置一第三選擇性 接觸點。例如,所述第三選擇性接觸點可以採用雷射打擊點結構。平時,所述 修複線第一部分與第二引線相互隔離。在進行修復時,通過使所述第三選擇性 接觸點導通,而使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10相連。例如,所述第三選 擇性接觸點是雷射打擊點時,未進行修復時,雷射打擊點未導通,所述修複線 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10相互隔離,當需要使用修複線進行修復時,使用激 光打擊需要相應的雷射打擊點使第二引線10與所述的修複線第一部分11連接。第二種方式,修複線第一部分ll與第二引線IO的交錯點設置一接觸孔。修 復前後,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ll還可以通過接觸孔與第二引線IO直接連接。修複線第二部分12位於封框膠區域內。修複線第二部分12與第二引線10 通過第二選擇性接觸點32相連。第二引線10在與每條修複線第二部分的交錯 處都採用第二選擇性接觸點32連接。在進行修復時,通過使所述第二選擇性接觸點導通,而使修複線第二部分11與第二引線IO相連。特別的是,第二引線IO在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中間位置與修複線第二部分12相連時,修復效果效果最好。以下選擇性接觸點以雷射打擊點為例對多條修複線的結構下的選擇性接觸 點的使用進行說明。在多條^"複線的情況下,當有第一引線2需要進行修復時。先任選一條未使 用的修複線。用雷射對該修複線對應的笫二引線IO和所述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 的交錯處的雷射打擊點32進行打擊,使所述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所述的第 二引線10連接。並對發生斷線的第一引線2與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交錯 處的雷射打擊點33進行打擊,使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發生斷線的第一引線2 的下半部分引線連接。使用現有技術對該條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發生斷線的引線的另一個交錯點 即如圖1所示的兩個雷射打擊點3中的上部的雷射打擊點3,進行打擊,以使修 複線與引線連接。由於本實施例中的修複線結構中圖5所示以外的修複線結構與現有技術相 同,不再累述。實施例2本實施例中修複線結構含有多條修複線,並採用兩側進線方式。本實施例中 的修複線結構中的部分修複線的修複線第一部分從右下角部分引入封框膠區域 下方,進入封框膠區域。其餘部分的修複線的修複線第一部分從左下角繞到屏 的下方,引入封框膠。下面以從兩條修複線的兩側修複線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為右下角和左下角兩側引線的引線方式的兩修複線結構。該修復 線結構中每條修複線,包括在封框膠8區域內,且與作為數據線和柵極線的第 一引線交錯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從封框膠8區域引入的修複線第一部分11 以及用於連接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11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第二引線10。修複線第二部分與第 一 引線的交錯處設置有第 一選擇性接觸點。修複線第一部分11從封框膠區域的左側面引到封框膠8區域的下側,並從 下方進入封框膠8區域,另外一條修複線第一部分11則從封框膠區域的左側面 引到封框膠8區域的下側,並從下方進入封框膠8區域。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10的連接方式包含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10交錯處設置有第三選擇性接 觸點。在進行修復時,修複線第一部分11可以通過第三選擇性接觸點31與第 二引線10相連。所述第三選擇性接觸點包括雷射打擊點。以下以雷射打擊點為 例,進行說明。在未修復時,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第二引線IO相互隔離,當 需要修復時,採用雷射對兩者交錯處的雷射打擊點進行打擊,使修複線第一部 分11與第二引線10連接。第二種方式,在修複線第一部分11和第二引線10的交錯處設置有接觸孔。 修複線第一部分11還可以通過接觸孔與第二引線10直接連接。修複線第二部分12位於封框膠區域內。修複線第二部分12與第二引線10 通過第二選擇性接觸點32相連。所述第二選擇性接觸點32包括雷射打擊點。以下選擇性接觸點以雷射打擊點為例,進行說明。第二引線10在與每條修 複線第二部分的交錯處都設置雷射打擊點32連接。平時兩者相互隔離,當需要 使用修複線進行修復時,使用雷射打擊需要使用的修複線對應的雷射打擊點32 使第二引線IO與修複線連接。特別的是,第二引線10在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 中間位置與修複線第二部分12相連時,效果最好。在多條修複線的情況下,當有第一引線2需要進行修復時。先任選一條空閒 的修複線。用雷射對該修複線對應的第二引線10和所述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 的交錯點處的雷射打擊點32進行打擊,使所述的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所述的 第二引線IO連接。並對發生斷線的第一引線2與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12的交 錯點處的雷射打擊點33進行打擊,使修複線第二部分12和發生斷線的第一引 線2的下半部分引線連接。使用現有技術對該條修複線第一部分11與發生斷線的引線的另一個交錯點, 即如圖l所示的兩個雷射打擊點中的上端的雷射打擊點3,進行打擊,以使修復 線與第一引線上端連接。由於本實施例中修複線結構中,圖6所示以外的修複線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故不再累述。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迷。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 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範圍內做出各種變 形或糹務改。
權利要求
1. 一種液晶顯示器中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包括與第一引線交錯的修複線第二部分和與之分離的修複線第一部分,用於修復時連接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的第二引線,以及設置於第一引線與修複線第二部分的交錯處的第一選擇性接觸點。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選擇性接觸點包括雷射打擊點。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設置在第二引線與 修複線第二部分的交錯處的第二選擇性接觸點。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選擇性接觸點位於 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的中部。
5. 如權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第二選擇性接觸點包 括雷射打擊點。
6. 如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修複線第 二部分與所述第一引線位於不同層,且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和所述修複線第 二部分中任意一個與所述第二引線都位於不同層。
7. 如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引線 包括數據線或者柵極線。
8. 如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引線 與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的交錯處設置有用來連接所述第二引線與所述修復 線第 一部分的第三選擇性接觸點。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選擇性接觸點包括 雷射打擊點。
10. 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修複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引 線與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通過接觸孔連接。
11. 一種修複線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多條如權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項 所述的修複線,且所述多條修複線的修複線第一部分均經過封框膠區域的同 一側後再引入封框膠區域。
12. —種修複線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多條如權利要求1 ~ 10中任意一項 所述的修複線,其中所述多條修複線中的部分修複線的修複線第一部分經過封框膠區域的 一側再? 1入封框膠區域,所述多條修複線中其餘修複線的修復 線第 一部分經過封框膠區域的另 一側再? I入封框膠區域。
全文摘要
一種液晶顯示器的修複線及包括該修複線的修複線結構,該修複線結構中的下部結構包括位於封框膠區域內且與第一引線交錯的修複線第二部分和與之分離的修複線第一部分,以及用於修復第一引線時連接所述修複線第一部分和所述修複線第二部分的第二引線;採用本發明的修複線結構可以大大減少被使用的封框膠區域內的修複線的電容和電阻,減少了響應時間。
文檔編號G02F1/13GK101236309SQ20071003701
公開日2008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31日
發明者曹兆鏗, 鋒 秦 申請人: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