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內管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6:29:11 4
專利名稱:氣管內管固定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專利提供了一種氣管內管固定器,尤指易於氣管內管插拔,且插拔過程中不會造成病患不適的氣管內管固定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醫學領域中,在許多情況下會使用咬口器(Bite Block),例如為病人作內視鏡檢查,或者在病人需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過程中,比較普遍的情況是在病患無法呼吸或者呼吸困難時,將咬口器放置於病人口中,使得伸入病患呼吸道的氣管內管(Endotracheal Tube)不會因病人反射性的咬合動作而產生彎折,從而防止影響醫療過程的進行和導致對病患造成另一項傷害。
請同時參閱圖4、圖5,係為通常使用咬口器的立體外觀圖(一)及立體外觀圖(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通常使用的咬口器主要是由圓管A1構成,該圓管A1設置有可插拔氣管內管的開口A10,且開口A10內具有可貫穿氣管內管的容置空間A11,並於容置空間A11一側設置有固定部A12,而固定部A12具有可穿設綁繩的穿孔A120,且圓管A1在與固定部A12同側也設置有具凸緣A131的固定柄A13。
而上述通常使用的咬口器雖可防止病患在插拔氣管內管時,產生反射性咬合氣管內管的動作,但仍具有以下幾點嚴重的問題,現分析如下(一)上述通常使用的咬合器由於圓管A1所形成的開口A10略小於氣管內管,因此造成氣管內管自圓管A1插拔時,該氣管內管相當不易從開口A10插拔,致使病患在氣管內管拔除的過程中產生極大的不適。
(二)上述通常使用的咬合器,該凸緣A131具有稜角,故當病患使用咬合器時,容易被凸緣A131的稜角刮到口腔黏膜,致使病患的口腔受傷。
(三)上述通常使用的咬合器,在綁繩從固定部A12所形成的穿孔A120穿設時,由於是徑向穿設綁繩,且固定部是由一平面所構成,故造成綁繩穿設於穿孔時的不便。
因此,設計人鑑於通常使用的咬合器的上述缺點,特以其從事此行業多年的研發經驗,經由不斷試驗和修改,設計出本新型提供的氣管內管固定器,用以改善常用結構的缺失。
實用新型內容故,設計人鑑於上述問題及缺陷,搜集相關資料,經多方評估與考量,並以從事此行業累積的多年經驗,經不斷試驗和修改,設計出此種氣管內管固定器的實用新型專利。
本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開口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易於插拔的導引部,且導引部設置有間距由開口向外漸增的兩斜面,使氣管內管易於從基座拔除,並在插拔過程中不會造成對病患不適。
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內管固定器的結構為,該氣管內管固定器設置有基座,基座設置有可使預設氣管內管自基座插拔的開口,並且基座設置有耳部,並在耳部具有可供預設綁繩穿設的穿孔;其中該開口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易於插拔的導引部,且導引部設置有間距由開口向外漸增的兩斜面。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基座設置有固定柄,且在固定柄上設置有利用束帶將預設氣管內管束固於固定柄的透孔。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固定柄形成有防止預設氣管內管固定器擦破口腔黏膜的圓弧形凸緣。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耳部設置有使綁繩易於穿設穿孔的弧面。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耳部設置在基座外表面的兩側。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基座為圓形。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斜面為弧形。
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中該開口為弧形。
根據上述結構,並參照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可見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實際使用時具有以下優點(一)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基座1所形成的開口10的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14易於插拔的導引部11,且導引部11設置有間距由開口10向外漸增的兩斜面111,以解決通常使用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拔除氣管內管14時,對病患造成極大不適的問題。
(二)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固定柄13所形成的凸緣131為無任何稜角的圓弧形,以解決通常使用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咬合時,病患口腔會被凸緣131的稜角刮擦而受傷的缺陷。
(三)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基座1外表面兩側的耳部12設置有可供綁繩16穿設的穿孔120,且在耳部12也設置有易於穿設綁繩16的弧面121,以解決通常使用的氣管內管固定器的穿孔120穿設綁繩16的方向與病患臉部垂直,致使氣管內管固定器使用不便,以及穿孔120難以穿設綁繩16的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4為常用咬合器的立體外觀圖(一)。
圖5為常用咬合器的立體外觀圖(二)。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 基座10 開口 13固定柄11 導引部 130 透孔111 斜面 131 凸緣12 耳部 14氣管內管120 穿孔 15束帶121 弧面 16綁繩A1 圓管A10 開口 A120 穿孔A11 容置空間 A13 固定柄A12 固定部 A131 凸緣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到上述目的及功效和闡明本設計所採用構造技術特徵,現繪圖就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請同時參閱圖1、圖2、圖3,所示為本設計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一)、立體外觀圖(二)及本創作較佳實施例在實際使用時的示意圖,從圖中可清楚看出,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由基座1組成,現將上述構件詳細說明如下該氣管內管固定器設置有基座1,而基座1形成有開口10,且開口10的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易於插拔的導引部11,並在導引部11設置有間距由開口10向外漸增的兩斜面111,使氣管內管14易於從基座1所設置的導引部11插入或拔除,而基座1也設置有耳部12,並在耳部12設置有可供綁繩16穿設的穿孔120,且耳部12還設置有易於綁繩16穿設於穿孔120的弧面121,而基座1可在相鄰耳部12的一側設置有可放置氣管內管14的固定柄13,並在固定柄13上設置有透孔130,使束帶15可穿設透孔130,並利用束帶15將氣管內管14固定於固定柄13上,且固定柄13相鄰於耳部12一側形成有弧形狀的凸緣131,以防止氣管內管固定器擦破口腔黏膜。
請參閱圖3,所示為本設計較佳實施例在使用時的示意圖,從圖中可清楚看出,本設計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在實際使用時是由病患咬合氣管內管固定器,且氣管內管14從導引部11置入到基座1中,並使氣管內管14沿著固定柄13緩緩送入病患口中,且可利用束帶15將氣管內管14束固於固定柄13上,並可以在基座1兩側耳部12的穿孔120穿設有綁繩16,再將綁繩16拉至頭部後方將氣管內管固定器加以綁固,而完成氣管內管固定器的定位。
而上述的實施例中的耳部12可進一步設置在基座1外表面的兩側,且基座1可進一步為圓形,以防止咬合時用力過大,使得基座1斷裂,再者,基座所形成的開口10或導引部11所設置的斜面111均可進一步為弧形,使氣管內管14更容易自基座1中插拔。當然,非因此即局限本設計的專利範圍,如利用其他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設計的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設計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設計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設計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在本設計的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設計的上述氣管內管固定器在使用時,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設計誠為一實用性優異的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審委早日賜準本案,以保障設計人的辛苦創作,倘若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設計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權利要求1.一種氣管內管固定器,該氣管內管固定器設置有基座,基座設置有可使預設氣管內管自基座插拔的開口,並且基座設置有耳部,並在耳部設置有可供預設綁繩穿設的穿孔;其特徵在於該開口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易於插拔的導引部,且導引部設置有間距由開口向外漸增的兩斜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基座設置有固定柄,且在固定柄上設置有利用束帶將預設氣管內管束固於固定柄的透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固定柄形成有防止預設氣管內管固定器擦破口腔黏膜的圓弧形凸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耳部設置有使綁繩易於穿設穿孔的弧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耳部設置在基座外表面的兩側。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基座為圓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斜面為弧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內管固定器,其特徵在於該開口為弧形。
專利摘要本專利為一種氣管內管固定器,該氣管內管固定器設置有基座,基座設置有可供氣管內管從基座插入或拔除的開口,且開口一側延伸有可使氣管內管更易插拔的導引部,並在導引部設置有間距由開口向外漸增的兩斜面,而基座也設置有耳部,並於耳部形成可供綁繩穿設的穿孔,通常當進行氣管內管自基座插入或拔出時,其插拔過程對病患而言非常不舒服,故本實用新型利用導引部設置有間距由開口向外漸增的兩斜面,使氣管內管易於從基座拔除,以達到氣管內管在拔除的過程中不會對病患造成不適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M16/04GK2907726SQ200620004348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4日
發明者李元勇 申請人:太平洋醫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