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區馬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西山區馬街街道)
2023-06-27 16:41:00 1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編者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9月19日起,昆明市西山區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集中採訪,深入宣傳西山區在奮力推動更具活力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中樞門戶區建設中,有力舉措和亮點成效。即日起,掌上春城將聯合西山融媒體中心推出「喜迎二十大」系列報導,充分展示西山區近年來取得的非凡成就和寶貴經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掌上春城訊「道路兩側煥然一新了,人行道更平坦了,很多年輕人路過都會駐足拍照。」說道西山區民興路的大變樣,住在這裡的居民鄭宗輝最有發言權。9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民興路,兩個多月的優化改造,這裡已搖身變成了民「新」路,近年來,西山區馬街街道真抓實幹強服務,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真正回應了民「心」所盼。
家門口的道路更好走了
南北連接人民西路和昆州路的民興路,長約400米,是一條交通繁忙的城市背街小巷,周邊匯聚了社區、老廠礦家屬區、私營企業、行政單位等。以前的民興路,路面狹窄、停車泊位無人管理、沿線公共單位多、交通壓力大等多重問題交織。「在收集到居民的聲音後,街道、社區多次組織『院壩會議』進行商討,廣泛徵求群眾和各部門的意見建議,形成了『一路一策』提升方案,列入『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領航項目』統籌實施。」西山區馬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凡欣說,改造後的民興路目前有42個規劃停車位,改造工程凝聚了區住建局、交警大隊等職能部門力量,由街道、社區開具交辦清單,實現了「三提升」。
重現馬街歷史記憶符號
記者在民興路的「馬街記憶·城市鄉愁」文化走廊看到,牆上的畫面還原了生產中國第一根電纜線的昆明電纜廠、生產雲南第一臺變壓器的雲南變壓器廠以及雲南磷肥廠等馬街老工業的舊貌,展示了馬街作為茶馬古道上「雲南第一鎮」的趕集習俗。馬街在漫長歷史歲月中沉澱的記憶符號得以重現。李凡欣介紹,周邊群眾積極參與文化走廊建設,提供創意思路、老照片、老故事等資料,共同喚醒城市記憶。馬街街道黨工委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通過挖掘城市文化、打造城市記憶、樹立城市品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軟實力」。
社區老年人盼來免費WIFI
馬街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包含方方面面,「道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馬街街道黨工委始終貫徹落實「一線工作法」,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難事。在民興路西苑開發小區內,居住著252戶600餘人退休職工,老年人居多,「為了發揮老年黨員的作用,社區還在小區建立了「銀髮驛站」,發揮老黨員參與到社會治理中,針對目前小區老年人智慧型手機使用困難的問題,在這裡還專門為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提供了免費WIFI,幫助他們儘快融入社會。」西山區西麗園社區黨委書記李崗說。
「通過社區的培訓以及家裡人的幫助,我現在學會了在手機上進行購物,社區為大家真心實意做了一件非常便民的事情。」85歲的小區居民鄭宗輝激動地告訴記者,現在買藥也會在手機上進行,平常出門買雞蛋等小東西都是使用微信付款。社區在「銀髮驛站」安裝了WIFI後,非常方便,好多老年人已經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了。
「馬街15分鐘服務圈」惠民便民
李凡欣說,馬街街道作為雲南老工業聚集地,在國企社會化移交過程中,街道黨工委著力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累計接收黨員1247名、新建離退休黨支部22個,整合「街道黨群服務中心 社區黨群服務站 『兩新』組織黨組織黨群服務站 小區及離退休黨支部」力量,將黨建、政務、治理、服務等資源相融合,形成以街道黨工委引領、社區黨委主抓、下轄黨支部帶動的「共商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局面,打造滿足居民思想教育、業務辦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馬街15分鐘服務圈」。
據了解,近年來,馬街街道黨工委穩妥完成了轄區7000餘戶群眾回遷安置,採空片區植被修復,農貿市場周邊交通秩序整治,電纜廠、碳素廠等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總結了「小網格」激發基層治理「大效能」「四中心」融合賦能基層矛盾多元化解新局面、「銀髮紅心」等基層社會治理經驗,闖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落細落小落實的馬街路子。
掌上春城記者:史曉暉
責編:畢群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健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