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千佛山大明湖公園(濟南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
2023-06-28 02:24:16 1
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走在剛貫通不久的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上,那遠處高低起伏的山,高聳林立的樓,寬敞筆直的路,五顏六色的樹,在秋陽的照射下,濟南的秋光秋色仿佛比老舍心中的濟南更要美,更要靚。
「每天早上都會上山沿著綠道轉一圈。」家住舜玉小區的孫先生是大千佛山風景區的常客,自從景區綠道一期工程貫通後,他由原來一周上山一次的習慣改成了一天一次,「通過這麼一貫通,這幾座山被徹底串聯起來,路面平坦不說,兩邊的綠化也改善了,對我們來說就是一項美觀實用的好福利啊!」當下的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已成為泉城百姓口口相傳的賞秋、休閒首選地,不管是清晨、中午還是傍晚,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看得見走得近的通往百姓心中的幸福之道
近日,記者從佛慧山東南入口進山,沿著新修的綠道直上蚰蜒山,路兩側還有一些「堅強」的格桑花和波斯菊在綻放,與逐漸開始變黃、變紅的五角楓和黃櫨相襯相映。愜意前行,看到林間有一所精緻的小屋,根據導覽圖,知道這是一處綠道的驛站,有供市民休息的地方,還有廁所等,市民可以把自行車等停靠在這裡,步行完成前面一段「旅程」。
在驛站的位置遠望綠道兩側,看到南側種滿黃櫨,樹葉紅得像火焰一般,北側柏樹成林,林木蔥鬱,形成了涇渭分明的紅綠兩面,甚是壯觀。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蚰蜒山山頂的山石灰巖居多,存不住水,加上巖石陡峭,其它樹木不容易存活,但適合黃櫨和松柏的種植,市裡建設山體公園,在這裡大面積種植黃櫨和松柏,形成了涇渭分明的紅綠兩面。
在驛站門口,記者看到平整的地面是由不同形狀的青石拼貼而成,這種被稱為「虎皮石碎拼」的工藝,在園林鋪裝中極具裝飾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藝術效果,而且也更自然。
一路走來,可以看到,在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這種工藝還用在不少防護牆、擋牆的搭建上。據介紹,這樣的工藝,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利用石頭本來的形狀,用巧妙的勾縫將其聯結起來,頗具匠心,簡潔質樸。除了這種「虎皮石碎拼」工藝利用邊角料節省成本之外,整個工程也是本著「節省、質樸」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山就勢,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與驛站門口的市民陳先旺攀談起來,他掩飾不住滿心的喜悅,感嘆說:「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我們看得見走得近,是通往百姓心中的幸福之道啊!」
連接城市與田園、喚醒鄉愁記憶的心靈通道
沿著綠道向前繼續走兩百米,便能俯視下面的綠道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段鋼架結構的觀景棧道。此處位置位於山坳處,為了保護原有的生態古路及提供賞景場地,特此設計的景觀棧道。因為四周沒有現成的硬化路,車輛進不來,施工材料也就運不過來。所以,當時所需要的鋼筋、石子等施工材料均由騾馬一趟趟從山下搬運至此搭建而成,「咱們濟南的夏天比較悶熱,今年雷雨天又特別多,工程難度超乎之前的想像。」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作專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優美的自然環境,一半在於天然,一半在於人為。記者發現此段綠道兩邊的排水溝也不只是排水用的,而是用邊角料的碎石固化水土,保持原有植物的風貌,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沿路長有很多小側柏苗,很明顯是樹種自然傳播而生長出來的,具有天然的野趣,散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為了保護路邊的樹苗,工程人員還專門給它們「量身定製」了樹穴。據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修建綠道的整個工程中,因山因時,秉承著「只給園林做加法」的做法,注重對原有山體地貌和植被的保護,根據原有山形地貌不斷完善優化設計方案,注重景觀節點的打造。「沿著綠道一直走下來,不僅欣賞了沿途中的風景,還鍛鍊了身體,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的確是一項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市民簡約成了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的忠實粉絲,她幾乎每天都要在綠道上走上五千步,還專門組建了一個微信群,呼籲鄰居和朋友一起參與鍛鍊,「這綠道簡直就是心靈通道,連接了城市與田園,融合了傳統與現代,不僅是遊憩休閒道,更是喚醒鄉愁記憶的人文道!」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大心思」的民生之道
綠道為市民遊客提供了更廣闊的戶外活動空間。在濟南,越來越多的綠道貫通,不但增加了泉城這座千年古城的生態魅力,也增強了百姓的幸福感。這也是濟南市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的一種體現。
為貫徹落實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濟南市「山、泉、湖、河、城」深度融合,同時構建「多層級、多類型、多節點、網絡化」城市綠道系統,濟南市提速提質提效,加快推進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聯通項目建設,結合場址現狀,科學利用,因形就勢,打造綠道系統,建成後城市綠道網將城市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串聯,讓市民出門就能享受自然。
大千佛山風景區由千佛山景區、佛慧山景區、蚰蜒山景區、平頂山景區和金雞嶺景區五個景區組成,其中包括千佛山、羅袁寺山、佛慧山、羊頭山、燕子山、平頂山、饃饃山、蚰蜒山、西姑山、蠍子山、金雞嶺、臥虎山等12座山嶺,總面積11.46平方公裡。濟南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佛慧山北入口生態恢復工程歷時4個多月,於4月30日正式免費向市民遊客開放,僅五一假期佛慧山景區就接待遊客高達12萬人次,開放當天到訪遊客超過3萬人次。
根據濟南市《城市發展新格局之「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大千佛山景區綠道為市一級城鎮型綠道,位於「泉城風貌文化軸之上」,其一級骨幹線路形成一條「最濟南」的文化綠道,徜徉其中,可以體驗濟南獨特風貌。據了解,為確保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互聯互通工程的順利推進,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工作專班,克服山勢陡峭、陰雨雷電天氣等不利影響,舉全局之力推進工程建設。該項目一期工程已順利完工,新建綠道20公裡,改造提升36公裡,實現了大千佛山各景區綠道的初步貫通,已開啟的二期工程將新建綠道22公裡,改造提升20公裡。
市民陸文燕說:「佛慧山景區生態恢復免費開放,為我們創造了那麼好的休閒環境,現在又走上這麼好的休閒綠道,作為普通市民,我們能夠看到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大心思』。佛慧山景區生態恢復改變了舊時模樣,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美窗口,大千佛山風景區綠道的修建,更是我們老百姓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