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貼合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01:36:56
專利名稱:一種貼合治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具,特別涉及一種用於貼合薄膜產品的貼合治具。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的一種薄膜產品,其由底片A和貼片B相互貼合而成,而且相鄰貼片之間的位置精度較高,一般利用貼合機將底片A和貼片B相互貼合。然而在貼合全程中,每條貼片B接觸底片A的時間和位置不能把控,貼合時貼片B會晃動,相鄰貼片之間的位置精度不能保證,產品的報廢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貼合治具,以實現提高貼合精度、降低報廢率及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貼合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設有兩塊墊板,所述墊板相對所述底板的一側固設有一塊貼合板,所述貼合板的同一側設置有一排缺口。優選的,所述貼合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優選的,所述底板上設置有通孔。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貼合治具,貼合板上每個缺口的大小及相鄰缺口的間距根據薄膜產品中貼片的大小和間距進行設置;底片的一端從底板和貼合板之間穿過後固定在收料輪上,貼片的`一端沿著貼合板的缺口從底板和貼合板之間穿過後固定在收料輪上,收料輪轉動時,放料輪在底片和貼片的拉動下一起轉動,由於缺口的尺寸及間距經過精加工,貼片經貼合板上缺口的導正後精確地貼合在底片上,貼合過程中不需要檢查貼合材料之間的尺寸,貼合的速度快,實現了提高貼合精度、降低報廢率及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圖1為一種薄膜產品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貼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貼合治具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貼合治具(參見圖2),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固設有兩塊墊板12,墊板12相對底板11的一側固設有一塊貼合板13,貼合板13的同一側設置有一排缺口 14。貼合板13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11上,方便於更換貼合板13。底板11上設置有通孔15,以一螺栓穿過通孔15鎖在底板11上。如圖3所示,貼合板13上每個缺口 14的大小及相鄰缺口 14的間距根據薄膜產品中貼片B的大小和間距進行設置;底片A的一端從底板11和貼合板13之間穿過後固定在收料輪16上,貼片B的一端沿著貼合板13的缺口 14從底板11和貼合板13之間穿過後固定在收料輪16上,收料輪16轉動時,放料輪17在底片A和貼片B的拉動下一起轉動,由於缺口 14的尺寸及間距經過精加工,貼片B經貼合板13上缺口 14的導正後精確地貼合在底片A上;缺口 14數量能夠做到貼合機臺面的極限,能同時貼合數量更多的材料,貼合不需要檢查貼合材料之間的尺寸,貼合的速度快,實現了提高貼合精度、降低報廢率及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 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貼合治具,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設有兩塊墊板,所述墊板相對所述底板的一側固設有一塊貼合板,所述貼合板的同一側設置有一排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貼合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貼合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3.根據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貼合治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上設置有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貼合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設有兩塊墊板,所述墊板相對所述底板的一側固設有一塊貼合板,所述貼合板的同一側設置有一排缺口。貼合板上每個缺口的大小及相鄰缺口的間距根據薄膜產品中貼片的大小和間距進行設置,缺口的尺寸及間距精加工,貼片經貼合板上缺口的導正後能精確地貼合在底片上,貼合過程中不需要檢查貼合材料之間的尺寸,貼合的速度快,實現了提高貼合精度、降低報廢率及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文檔編號B32B37/00GK203110474SQ2013200219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邱傑 申請人:蘇州淼昇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