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酸鋰的升白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5:52:31 3
專利名稱::含碳酸鋰的升白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項發明涉及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白細胞減少症及粒細胞缺乏症的中西藥合用藥物。
背景技術:
:白細胞減少症及粒細胞缺乏症是內科血液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原因可因藥物等理化因素(如苯中毒)或感染及其它疾病造成,部分原因不明。特別是在許多腫瘤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大多需要使用化學療法或放射線療法治療,此兩種療法都會大量殺傷人體白細胞,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原因,許多腫瘤病人常因白細胞減少而致不能繼續接受化療或放療,以致失去治療機會,造成腫瘤的發展及惡化。因此,治療本病特別是治療腫瘤病人放療、化療過程中的白細胞減少問題,成為國內外醫學界的重大課題。現代醫學對於病病因雖然已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在治療中仍缺乏新的手段,治療方法近年來無重大進展,一般採用維生素族升白細胞(如維生素B4)、集落剌激因子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來減少因免疫引起的白細胞破壞。這些療法,療效不令人滿意,且伴有一些較為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臨床使用範圍。中醫中藥治療本病,一般採用辨證施治,益氣補血,滋防壯陽等方法,對某些病人雖有較好的療效,但用中藥煎煮比較麻煩,服用量過大及時間過長,多會影響食慾等弊病,限制了腫瘤病人的臨床用藥以中藥為主的升高白細胞為主要作用的中藥製劑現市場上品種甚少,且一般均為複方製劑,藥味多,療效廣而不專,尤其是升高白細胞的作用緩慢而不顯著。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中西藥聯合使用的藥物,中藥與西藥能夠發揮協同作用,一方面降低西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可迅速起效。本藥物可用於各種急、慢性白細胞減少症或粒細胞缺乏症,尤其適用於因腫瘤疾病放射治療或化學療法所致的上述疾病。在升高白細胞的同時,無其它同類西藥的毒副作用,亦少因服用其它中藥所致的食慾下降等反應。
發明內容本項發明組合物通過如下步驟實現以重量計碳酸鋰1份中藥提取物94份其中中藥提取物按照中國專利CN1058908A說明書中記載的方法製備雞血藤l份黃芪0.5份女貞子0.2份丹參O.15份先將雞血藤進行粗粉碎,後與其它三味藥按比例配料,置溶器中加水浸泡7-10小時。然後分別加水煎煮三次,時間分別為1.5、1、0.5小時,將三次煎出液合併,文火濃縮至1:l(g:ml)濾去不溶物,加95%乙醇至醇含量80%,靜置12小時,過濾,醇溶部分回收乙醇,得醇清膏,即為所需中藥提取物。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上述藥用組合物在製備促進白細胞增生的藥物中的用途。該中藥浸膏在下文中稱作"本文(或上文)所述的中藥提取物"。可將上述組合物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混合製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劑型,如片劑、膠囊、顆粒劑、口服液體製劑、皮下給藥製劑、栓劑等。藥理作用研究本發明藥用組合物的主要藥效學研究證實了其具有較強促進白細胞增生的作用,即升白作用。將健康昆明種小鼠腹腔連續注射環磷醯胺120mg/kg/日,連續三日,待外周血種白細胞降至1000/咖3後,開始服用各組藥物,建立小鼠化療後白細胞下降模型,進行本發明的藥用組合物促進白細胞增生的藥效學試驗。各組藥物連續使用7天,每天灌胃1次,每組小鼠10隻。試驗分組1模型對照組動物模型造模成功後,正常生理鹽水灌胃;2純中藥組如上文所述的浸膏0.94g/kg體重3碳酸鋰組10mg/kg體重灌胃4組合物組10mg/kg體重碳酸鋰+上文所述的浸膏0.94g/kg體重灌胃。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該表顯示治療各組(純中藥組、碳酸鋰組、組合物組)均與模型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組合物組與純中藥組、組合物組與碳酸鋰組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顯示組合物組中的碳酸鋰與所述的中藥組分存在協同效應。藥劑學試驗可按照常規方式生產含有下列組分的片劑組分Mg/片本發明藥用組合物200-1000玉米澱粉125.0滑石粉75.0硬脂酸鎂1.0其中組合物由碳酸鋰和上文所述中藥提取物以重量比1:94組成。可按照常規方式生產含有下列組分的膠囊組分Mg/片本發明藥用組合物200-1000孝t^唐10.0玉米澱4分20.0權利要求一種促進白細胞增生的組合物,其包含以重量計碳酸鋰1份中藥提取物94份其中中藥提取物按照下列方法製備雞血藤1份黃芪0.5份女貞子0.2份丹參0.15份先將雞血藤進行粗粉碎,後與其它三味藥按比例配料,置溶器中加水浸泡7-10小時。然後分別加水煎煮三次,時間分別為1.5、1、0.5小時,將三次煎出液合併,文火濃縮,濾去不溶物,加95%乙醇至醇含量80%,靜置12小時,過濾,醇溶部分回收乙醇,得醇清膏,即為所需中藥提取物。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在製備促進白細胞增生的藥物中的用途。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包含碳酸鋰和中藥提取物的組合物,以及該藥用組合物在製備促進白細胞增生的藥物中的用途。文檔編號A61K36/537GK101780142SQ20101012799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申請日期2010年3月17日優先權日2010年3月17日發明者張大宇申請人:張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