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電影的春天是不是來了(國產動畫電影前景依然撲朔迷離)
2023-06-21 02:54:55 1
近些年來,中國的動漫製作技術屢屢取得新的突破,動漫業也湧現出了一些優秀的國創作品,比如鬥羅大陸、鬥破蒼穹、少年歌行等。中國動漫探索出了"網文改"的新穎套路,堅持著不同於大部分日漫的3D畫風,可以說是漸漸打開了發展之門。
但是動畫電影的前景還很撲朔迷離。
它似乎是一個與TV版動漫稍微不同的領域,儘管表現手法一致(都是分鏡動畫),但是二者面臨的受眾和市場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動漫業的興旺見證了TV版動漫霸佔市場的強悍實力和內在潛能,但除了迪士尼以外,恐怕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保證自己所製作的動畫電影每次都成功。
中國目前的動漫受眾主要還是青少年兒童,這和中國一直以來都沒有成年人動漫文化的傳統有關。TV版動漫最主要的獲取渠道是網絡,這是廣大新世紀青少年最為輕車熟路的一種門路。但是電影所需的票房卻是堆積在觀影者的直接消費上,這是大部分動漫受眾群體所愛莫能助的,因為他們大多沒有自主的經濟能力。
而且鑑於中國的二次元文化還在建設初期,暫時還屬於一個比較小眾的次文化圈,甚至部分銷量依賴於原著網文,動畫電影要想打開市場必須要有吸引路人的魄力。也就是說,不能夠把希望寄托在佔中國總人口極小的動漫迷群體內部,而是應該打造響亮的品牌,放在大環境中勇敢地與真人電影競爭。
大家想想,一部電影要吸引人憑的是什麼?一般的電影憑藉的是劇情、演員、特效和後期宣傳,動畫電影憑藉的是原畫製作、動畫銜接、劇情和理念、配音演員的有機結合。
人們對於動畫電影的成功秘訣似乎有一些誤解,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
誤區一,不是只有走日本動漫的老路才能走向國漫的輝煌。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和國情文化,日本和中國現代媒體的發展歷史走向一直都有微妙的不同,生搬硬套很容易水土不服。就連前些年引入國內的在日本熱播的名偵探柯南劇場版都曾經遭遇滑鐵盧,更別說一味仿照日本的一些國產動畫電影了。
誤區二,動漫應該保持動漫的特色,不能盲目沿襲真人電影明星致勝、流量致勝的模式。
真人電影是演出來的,動畫電影是畫或電腦製作做出來的,但是現在有的製作方卻熱衷於真人拍攝再轉3D,個人感覺欣賞不來。
繪畫和電腦製作是動畫的本質特徵,這一點是不能夠背離的。電影《全職高手》的製作方曾經坦然說道,他們的全部心血就是一頁一頁的分鏡。繪畫這種開放性極強的創作可以讓作者盡情地馳騁想像,而對於人物的繪製則是對於人物性格的巧妙定義。
二次元有二次元的審美觀。即使是對於動漫並不感冒的群體,對動畫人物的形象也會有一些特殊的期待。人們希望從動漫人物身上能抽象出一種誇張神秘、超現實的魅力,而不希望動畫成為明星臉的簡單複製黏貼。電影《爵跡》的失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它省去了創作者對於人物面部形象的創作,而使用真人面部掃描的形式,把動畫電影的外殼和明星效應詭異地嫁接在了一起。
誤區三,成功的動畫電影人物不一定要仙氣飄飄,配音不一定要字正腔圓。
如果盲目追求人物的美型化,反而會抹殺了人物特色和對觀眾的吸引力。從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就可以看出,其所有的角色都秉持著誇張個性的理念,並且偏向大頭娃娃式的形象,而沒有精雕細琢出一個個長相完美的仙子仙女。
細數國產動畫電影成功的典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角色設定都是更重視內涵和個性,而不是外在的好看。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其主角哪吒以醜聞名,而且去影院觀影后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有些角色的配音並不是標準的普通話。但是這樣一段略微的鄉音反而為嚴肅的劇情加入了一點輕鬆的搞笑感,奧妙無窮。
我認為,要想做出一部成功的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1, 積極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動漫創作靈感,並輔以開創性的創新思維。
這樣的選材在真人電影裡也是極其熱門的,哪吒和大聖的市場成功或多或少都與其選材有關。中華文化也更容易激起人們的共鳴和好奇心,保證了基本票房。
第2, 保證製作的精良,劇情、人物設定和最終效果呈現都要有特色。
動畫電影相對於真人電影唯一的一個優勢就是其創作幾乎不受任何現實條件的束縛,只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和協調的後期製作,天馬行空的想像也能變成作品的元素。
第3, 要有商業化的思維,有把動畫作品當做商品進行推銷的成熟方案。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原本首周票房並不理想,但其所採用的持續宣傳、利用前期觀眾優良口碑的做法為其迎來了最後的圓滿成功。
希望國產動畫電影可以越走越遠,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優秀的作品。
文:茶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