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路燈電源的路邊停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0:08:1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立體停車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於路燈電源的路邊停車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代城市發展越來越快,私家車保有量也越來越高,但是同時還是有很多人選擇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小型摩託車等交通工具出行。私家車一般都會按規定停在停車位或者地下停車場,而這些小型車輛往往因為沒有統一規劃以及不容易被貼單處罰而亂停亂放,尤其在一些學校、商場等人流聚集的地方,這些小型車輛可能因為無序停放,影響到正常的交通,甚至於影響到行人的人身安全;與此同時,城市形象也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於路燈電源的路邊停車裝置,主要用於停放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小型摩託車等小型車輛。
一種基於路燈電源的路邊停車裝置,設置於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依附於所述人行道上的路燈設置,借用所述路燈的供電電源為自身供電;其主體呈多層矩形框架結構,每一層設有一個、兩個或兩個以上停車位,每個停車位由停車位底板、縱向框架和橫向框架分隔而成,所述停車位底板為獨立層板,所述停車位底板上設有載車板,所述載車板底部嵌有滑輪,所述停車位底板設有滑輪凹槽,所述載車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停車位底板上滑動;所述停車裝置主體框架結構一側設有升降平臺,所述升降平臺上設有升降板和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板連接所述升降機構,並在所述升降機構的帶動下沿所述升降平臺上下移動;所述升降板上設有與所述停車位底板相同的滑輪凹槽,所述升降板通過所述升降機構停置於某一個停車位旁,所述載車板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滑入所述升降板,並在所述升降板的帶動下升降至地表;所述停車裝置設有控制系統,所述升降機構和所述平移機構通過繼電器接入所述控制系統,受所述控制系統驅動;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核心電路和操作界面,所述核心電路由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停車裝置從地表垂直向上設置,呈多層單列結構,車輛放置方向平行於人行道,所述升降平臺設置於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側邊,與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同高。
進一步的,所述停車裝置設置於地下,呈多層多列分布,所述載車板在各個停車位之間平行滑動,地表設有一個同停車位大小的車輛出口,所述車輛出口處設有活動護欄;
所述停車裝置可以呈多層多列水平分布,所述升降平臺設置於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側邊,並與其中一個停車位平齊,所述升降平臺頂部即為所述車輛出口;所述升降平臺並列設置有平移機構,供停車位中所述載車板移動至所述升降平臺。
所述停車裝置也可以呈多層多列垂直分布,所述升降平臺設置於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側邊,與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同高,所述升降平臺頂部即為所述車輛出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決小型車輛無處停放雜亂或無處停放的問題,在馬路兩邊設置停車裝置,既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又可以節省地面空間,實現小型車輛的有序停放,小型車輛重量有限,依靠路燈220V供電電源即可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無需額外布線,提高系統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載車板與停車位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的取車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的升降平臺與車輛出口的位置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3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並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於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並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於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基於路燈電源的路邊停車裝置,如圖1、圖2所示,從地表垂直向上設置於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上,呈多層單列結構,車輛放置方向平行於人行道,依附於所述人行道上的路燈設置,借用所述路燈的供電電源為自身供電;每一層設有一個停車位10,每個停車位10由停車位底板101、縱向框架和橫向框架分隔而成,所述停車位底板101為獨立層板,與所述縱向框架和所述橫向框架焊接成一體,所述停車位底板101上設有載車板102,所述載車板102底部嵌有滑輪103,所述停車位底板101設有滑輪凹槽1011,所述載車板102通過所述滑輪103在所述停車位底板101上滑動。
所述停車裝置主體框架結構一側設有升降平臺20,所述升降平臺20與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同高,所述升降平臺20上設有升降板201和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板201連接所述升降機構,並在所述升降機構的帶動下沿所述升降平臺20上下移動;所述升降板201上設有與所述停車位底板相同的滑輪凹槽,所述升降板通過所述升降機構停置於某一個停車位旁,所述載車板102在平移機構的帶動下,滑入所述升降板201,並在所述升降板的帶動下升降至地表,如圖3所示。滑輪和滑輪凹槽的設置,可以同時起到限位和減少摩擦的作用。
所述停車裝置設有控制系統,所述升降機構和所述平移機構通過繼電器接入所述控制系統,受所述控制系統驅動;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核心電路和操作界面,所述核心電路由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組成。所述升降機構、所述平移機構和所述控制系統,在附圖中未示出,升降機構和平移機構在機械領域有很多實現方法,例如,皮帶傳動、鏈條拉動、電動推桿推動等,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某一種實現方法,所述控制系統也只是常規控制,只是通過單片機的IO輸出控制繼電器的打開和息合,來控制升降機構和平移機構動作,並不涉及對於方法的改進,因此也不再贅述。
所述停車裝置設置於地表的好處是,成本相對低廉,但是畢竟不能太大,適合多層單列結構,且不適於人流湧動的大城市及市中心等區域。
實施例2
所述停車裝置設置於馬路兩側的地下,呈多層多列水平分布,所述載車板101在各個停車位10之間平行滑動,地表設有一個同停車位大小的車輛出口30,所述車輛出口30處設有活動護欄301;如圖4所示,所述升降平臺20設置於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側邊,並與其中一個停車位平齊,如圖5所示,所述升降平臺20頂部即為所述車輛出口30;所述升降平臺20並列設置有平移機構,供停車位中所述載車板移動至所述升降平臺。
為了保證載車板101在停車位之間的順利移動,使得任意停車位的車輛可以通過升降平臺20升至車輛出口,如圖5所示,停車位10有三行四列,升降平臺20位於主體框架結構左側,四列停車位中至少有三列要空出,才能把保證可以通過平移機構的移動,使得任意停車位的車輛,可以移動到升降平臺20。例如,如果要移出B3停車位的車輛,需要將B1、B2車位的載車板分別平移至A1、A2,然後再將B3停車位的載車板平移出來,移動至升降平臺。
所述停車裝置地下水平設置的好處是,不佔用地表空間,地下挖掘面積大,但深度淺,小型車輛地下移動多依靠平行移動,升降機構少,穩定性更強。
實施例3
所述停車裝置設置於馬路兩側的地下,呈多層多列垂直分布,所述載車板101在各個停車位10之間平行滑動或垂直升降;所述升降平臺20設置於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側邊,與所述主體框架結構同高,如圖6所示,所述升降平臺20頂部即為所述車輛出口30。載車板活動原理同實施例1以及實施例2,只是停車位垂直分布,涉及到的升降機構較多,對機械穩定性的要求更高,地下挖掘深度要求更高,適用於地下環境複雜,周邊涉及地下管道等,不適於大面積開挖的情況。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及相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例如在載車板上設置車輛鎖定機構、防傾倒機構等裝置,或者增設其他功能模塊以擴展其功能,但是這些變化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