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9:02:21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為解決日趨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不斷加大對公交的投入力度, 使得公共運輸所佔的出行比重逐漸增加。然而,快速發展的公共運輸為市民的出行提高便 利的同時公交安全隱患問題也日益突顯。尤其是自2000年以來得到廣泛使用的空調公交 車大都採用全封閉式(車內窗戶為固定不可動),更增加了公交的安全隱患。其中最為主要 也是致命性的隱患是在事故發生之後,乘客無法快速安全地從車內逃離。如2009年6月發 生的成都公交車燃燒事件中,由於公交車燃燒後,乘客未能及時逃離全封閉的公交車,造成 27人遇難,74人受傷的悲慘結果,驚動全國。在全封閉的公交車發生自然等事故後,通過公交車窗逃生是比較快速、安全、常用 的逃生途徑之一。目前,全封閉式配備有「逃生錘」,在公交車內發生突發事件時乘客可以用 「逃生錘」硒碎車窗玻璃從窗戶逃離。但是,逃生錘常常不能確保配備齊全,即使在配備齊全 的車輛中當發生事故使由於車內人員擁擠及車窗有一定厚度,仍不能有足夠空間使敲擊者 使出全力迅速將車窗敲碎,而且車窗敲碎後窗框四周有玻璃殘餘使得逃生通道不夠暢通造 成逃生人員二度傷害。因此,研發平時不能打開但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通過啟動應急開關能 移開的應急「逃生窗」已成為關注的熱點,其效果比用逃生錘擊碎玻璃更便利。目前,國外對於安全逃生窗的研究比較成熟,已在公交車上得到實際的應用。車窗 非固定安裝了一個機械機構,在緊急狀態下可通過一個開啟手間往側面一拉再朝外一推, 玻璃就能被手動打開。國內已有的安全逃生窗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推拉式逃生窗如老式公交車窗可以左右推拉來打開和關上車窗。這種方法已在沈 陽、寧波、成都、西安、廈門、合肥等省市的空調公交車上投入使用。2、外推式逃生窗通過擰動車窗側面的把手,就可以整體將這扇玻璃窗向外推開, 乘客便可利用這個空間逃生。3、提拉式逃生窗其原理與火車車窗的原理基本相同,即通過壓下車窗左右兩側 安裝了的黑色把手並隨後上提,車窗就會向上拉開。4、自動剝落翻轉式逃生窗在配備有逃生窗的空調車身的左、右側窗,各設有一個 向外開啟的翻轉應急逃生窗,寬1.2米,玻璃旁安有一個紅色把手。在緊急情況下,乘客翻 轉逃生窗應急開關,就能輕鬆推開應急逃生窗。當翻轉逃生窗開啟角度大於100度時,翻轉 應急窗能自動脫落,保證撤離通道的暢通。這種逃生窗戶的公交車在歐美較為普及,在國內 僅在深圳首次投放使用。上述四種安全逃生窗各有優缺點,比較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包括安全玻璃,所述安全玻璃的兩側安裝有玻璃擋 條,其特徵在於所述安全玻璃的下端安裝有密封和脫離裝置,所述密封和脫離裝置包括將 安全玻璃夾緊在車廂體的車窗上的內、外L型夾條,所述內L型夾條固定在車廂體的車窗 上,所述內L型夾條上連接有可繞其旋轉的多個安放安全玻璃的託架,所述託架的另一端 與外L型夾條固定連接,所述車廂體在車窗的下方安裝有鎖合器,所述鎖合器包括一偏心 板,所述偏心板的下端與旋轉手柄連接,其上端與鎖合器連接條連接;所述外L型夾條上開 有與鎖合器連接條配合使其鎖緊安全玻璃的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內L型夾 條上設有收藏託架的託架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內、外 L型夾條與安全玻璃接觸的面上均設有彈性密封毛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其特徵在於所述車廂體在 車窗的下方安裝有多個鎖合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其特徵在於所述偏心板通 過銷與鎖合器連接條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其特徵在於所述車窗安裝 有內窗框。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整體脫離式安全車窗,包括安全玻璃,所述安全玻璃的兩側安裝有玻璃擋條,所述安全玻璃的下端安裝有密封和脫離裝置,所述密封和脫離裝置包括將安全玻璃夾緊在車廂體的車窗上的內、外L型夾條,所述內L型夾條固定在車廂體的車窗上,所述內L型夾條上連接有可繞其旋轉的多個安放安全玻璃的託架,所述託架的另一端與外L型夾條固定連接,所述車廂體在車窗的下方安裝有鎖合器,所述鎖合器包括一偏心板,所述偏心板的下端與旋轉手柄連接,其上端與鎖合器連接條連接;所述外L型夾條上開有與鎖合器連接條配合使其鎖緊安全玻璃的槽。本發明的優點密閉性好、乘客的逃生空間大、操作方便省時省力、製造和安裝成本較低、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E06B3/58GK102003130SQ20101054230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張飛, 董紅召, 趙玉婷, 陳寧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