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
2023-06-02 05:44:21 2
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選擇鹽度25-32、底質無汙染、地勢平坦且無淡水注入的潮下帶淺海區作為底播養殖區,播苗前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選擇規格為殼長7-20mm、600-7000粒/500g、殼色白晰、規格均勻、活力強、無破損的幼貝作為養殖苗種;在4月中下旬,採用溼播法在10米等深線內進行播苗,在養殖區範圍內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操作應選擇在平潮時進行,苗種規格為7mm以上,且在養殖過程中定期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經過一年半至兩年的養殖,蛤仔殼長到4cm以上,個體體重達到8g以上,即進行採捕收穫。
【專利說明】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菲律賓蛤仔的養殖方法,特別是一種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菲律賓蛤仔是我國主要海產貝類,遼寧莊河、普蘭店一帶沿海地區是我國菲律賓蛤仔的主產區和重要的出口基地,其生產形式為灘涂養殖。但近年來因沿海工程、環境汙染等原因,菲律賓蛤仔灘涂養殖大面積萎縮,產業發展面臨困境。因此如果能夠在灘涂以外的海域進行菲律賓蛤仔的養殖,則能夠避免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養殖面積縮小的問題,有利於菲律賓蛤仔養殖的繼續開展和擴大。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非灘涂地區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它能夠大幅度擴大菲律賓蛤仔養殖的空間。
[0004]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a、選擇鹽度25-32、底質無汙染、地勢平坦且無淡水注入的潮下帶淺海區作為底播養殖區,播苗前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
b、選擇規格為殼長7-20_、600-7000粒/500g、殼色白晰、規格均勻、活力強、無破損的幼貝作為養殖苗 種,
C、在4月中下旬,採用溼播法在10米等深線內進行播苗,在養殖區範圍內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操作應選擇在平潮時進行,苗種規格為7mm以上,且在養殖過程中定期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
d、經過一年半至兩年的養殖,蛤仔殼長到4cm以上,個體體重達到Sg以上,即進行採捕收穫。
[0005]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所公開的菲律賓蛤仔淺海增養殖技術,是對菲律賓蛤仔養殖技術的重大創新,它將菲律賓蛤仔養殖的水深擴展到潮下帶10米等深線淺海水域,將養殖空間增加了數十倍。與灘涂養殖相比,淺海養殖具有抵抗惡劣環境能力強,受高溫、冰凍和降雨的影響小等優勢;並由於潮下帶無露空時間,延長了有效攝食時間,生長速度和肥滿度大幅度提高,養殖周期也相應的大幅度縮短。該技術是對傳統養殖理論和技術的重要發展,是灘涂貝類養殖方式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因此可以說它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於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將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0007]底播養殖區的選擇。選擇潮下帶淺海區作為底播養殖區,其海水水質需符合養殖用水標準,鹽度25~32,底質無汙染,地勢平坦,無淡水注入。並且在播苗前,採用誘捕、潛水員潛水採捕等方式清除敵害生物。
[0008]苗種選擇及運輸。選擇規格為殼長疒20mm、600-7000粒/500g、殼色白晰、規格均勻、活力強、無破損的幼貝作為養殖苗種。苗種用貨櫃加冰冷藏運輸,且運輸途中防止日曬、風乾和雨淋等,保持溼潤環境,而且當天採收、當天運輸,以保證苗種的成活率。
[0009]底播時間、方式和底播規格、密度。在4月的中下旬,採用溼播法在10米等深線內進行播苗,用船把蛤苗運至插好標誌的養殖用淺海區域,在標誌範圍內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需在平潮時進行,因為蛤仔播撒後需要一定的下潛時間,所選擇的苗種規格需在7mm以上,否則影響成活率。一般採用小苗7-10mm(5000-7000粒/500g)、中苗15mm (1200-1500粒/500g)、大苗20mm (600-700粒/500g)三種底播規格,並且由於播撒密度和苗種規格成反比,因此底播密度應在3000粒/m2以上,並結合集中播撒。[0010]清除敵害。在播種前和養殖過程中,都需要對養殖海域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工作,如海螺、海星等,對於這些敵害生物採用誘捕、潛水員潛水採捕等手段定期清除敵害。
[0011]採捕。經過一年半至兩年的養殖,當蛤仔殼長達到4cm以上,個體重達到Sg以上時,即可進行採捕收穫。
[0012]利用本方法進行菲律賓蛤仔的養殖,其養殖水深可以達到10米等深線以內,經試應用,其平均畝產1000kg以上,最高達到3500kg。與周邊灘涂養殖相比,菲律賓蛤仔的生長速度提高67.9%,成活率提高50%,肥滿度提高26.9%,養殖周期縮短了 6個月以上,畝產提高90%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a、選擇鹽度25-32、底質無汙染、地勢平坦且無淡水注入的潮下帶淺海區作為底播養殖區,播苗前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 b、選擇規格為殼長7-20_、600-7000粒/500g、殼色白晰、規格均勻、活力強、無破損的幼貝作為養殖苗種, C、在4月中下旬,採用溼播法在10米等深線內進行播苗,在養殖區範圍內按照3000-5000粒/m2的密度集中播撒,且播苗操作應選擇在平潮時進行,苗種規格為7mm以上,且在養殖過程中定期對養殖區進行敵害生物的清除, d、經過一年半至兩年的養殖,蛤仔殼長到4cm以上,個體體重達到Sg以上,即進行採捕收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下帶淺海養殖菲律賓蛤仔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敵害生物的清除採用誘捕或 潛水員潛水採捕的方式。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688886SQ20131068537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劉海映, 閆喜武, 呂純忠, 陳雷, 李成江, 許傳才, 戚浩然, 孫毅, 宋立新 申請人:大連海洋大學, 劉海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