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7:56:31
專利名稱: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橋梁懸索或橋梁拉索的夾具領域,具體為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
背景技術:
斜拉索由於有著優異的空間跨越能力、防腐性能和美觀性,廣泛應用在橋梁和大型空間跨越結構的建築工程中,典型如火車站、機場候機樓、大型的體育場館、展覽館等。這些建築的結構多為斜拉索體系與鋼結構、膜結構的結合,而斜拉索體系是這些建築中最重要的預應力體系。斜拉索體系在安裝時,必須完成斜拉索的張拉受力工作,考慮到建築施工時與其他結構的連接方便,斜拉索兩端錨具多採用叉耳錨具,並配以張拉螺杆或套筒等裝置實施張拉。叉耳錨具在添加了張拉螺杆或套筒等結構後,會導致錨具整體長度變長,重量增大,不利於建築結構的受力;同時,叉耳錨具結構較大,也會導致現場張拉時,張拉工裝結構很大,操作不夠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的結構緊湊、體積小巧、質量相對較小、便於施工的拉索錨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達到發明目的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包括叉耳錨具、銷軸和擋板,叉耳錨具的錨杯杯底內腔設有圓錐形通孔,錨杯杯口為兩片相互平行的耳板,耳板上開有銷孔,銷軸依次插入兩塊耳板的銷孔內,銷軸的兩端用擋板分別固定在兩塊耳板上,其特徵是還包括墊片,墊片墊在耳板的銷孔內且設於銷軸的外側面和耳板銷孔之間的間隙處。所述的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其特徵是叉耳錨具錨杯的底部設有凸臺,墊片的數量為2 10片。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索股從索股孔穿入叉耳錨具內並用冷鑄料錨固以製成斜拉索,張拉斜拉索時,利用銷軸和叉耳錨具索股孔的凸臺處進行張拉,由於耳板上銷孔的寬度大於銷軸的直徑,因此銷軸在銷孔內可左右移動一定距離,當張拉至指定拉力後,選擇合適的墊片墊在耳板銷孔和銷軸之間的間隙內,張拉完成後使用擋板固定銷軸,防止墊片和銷軸滑出。墊片可由多片相互配合以構成墊片組,墊片相互組合後,將耳板銷孔和銷軸之間的間隙充滿,從而實現錨具張拉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在斜拉索張拉時採用墊片調節的方式填充叉耳錨具和銷軸之間的空隙,比傳統的螺杆或套筒調節等形式更加靈活可靠。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 組裝靈活,作業簡易,降低錨具重量和成本一半以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包括叉耳錨具1、銷軸2、擋板3和墊片4,如圖1所示, 具體結構是叉耳錨具1的錨杯杯底內腔設有圓錐形通孔,叉耳錨具1錨杯的底部設有凸臺 12,錨杯杯口為兩片相互平行的耳板11,耳板11上開有銷孔,銷軸2依次插入兩塊耳板11 的銷孔內,銷軸2的兩端用擋板3分別固定在兩塊耳板11上,墊片4的數量通常在2 10 片,本實施例取4片,墊片4墊在耳板11的銷孔內且設於銷軸2的外側面和耳板11銷孔之間的間隙處。本實施例使用時,將索股13從索股孔穿入叉耳錨具1內並用冷鑄料錨固以製成斜拉索,張拉斜拉索時,利用銷軸2和叉耳錨具1索股孔的凸臺12處進行張拉,由於耳板11 上銷孔的寬度大於銷軸2的直徑,因此銷軸3在銷孔內可左右移動一定距離,當張拉至指定拉力後,選擇合適的墊片4墊在耳板11銷孔和銷軸2之間的間隙內,張拉完成後使用擋板3 固定銷軸2,防止墊片4和銷軸2滑出。墊片4可由多片相互配合以構成墊片組,墊片4相互組合後,將耳板11銷孔和銷軸2之間的間隙充滿,從而實現錨具張拉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包括叉耳錨具(1)、銷軸( 和擋板(3),叉耳錨具(1) 的錨杯杯底內腔設有圓錐形通孔,錨杯杯口為兩片相互平行的耳板(11),耳板(11)上開有銷孔,銷軸(2)依次插入兩塊耳板(11)的銷孔內,銷軸O)的兩端用擋板(3)分別固定在兩塊耳板(11)上,其特徵是還包括墊片,墊片(4)墊在耳板(11)的銷孔內且設於銷軸⑵的外側面和耳板(11)銷孔之間的間隙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其特徵是叉耳錨具(1)錨杯的底部設有凸臺(12),墊片的數量為2 10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於橋梁懸索或橋梁拉索的構件領域,具體為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一種墊片調節式叉耳錨具,包括叉耳錨具(1)、銷軸(2)和擋板(3),叉耳錨具(1)的錨杯杯底內腔設有圓錐形通孔,錨杯杯口為兩片相互平行的耳板(11),耳板(11)上開有銷孔,銷軸(2)依次插入兩塊耳板(11)的銷孔內,銷軸(2)的兩端用擋板(3)分別固定在兩塊耳板(11)上,其特徵是還包括墊片(4),墊片(4)墊在耳板(11)的銷孔內且設於銷軸(2)的外側面和耳板(11)銷孔之間的間隙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組裝靈活,作業簡易,降低錨具重量和成本。
文檔編號E01D19/14GK202031028SQ201120041750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9日
發明者張德剛, 張海良, 方雷, 朱金林, 謝飛, 陳建勇 申請人:浙江浦江纜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