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連通找正儀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2:01:0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型零件機加工找正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連通找正儀。
背景技術:
採用加工車床對大型零件進行加工時,由於零件尺寸大於車床加工平臺,因此在對大型零件進行找平時,非常麻煩。
如圖1所示零件,其直徑很大,多達7m,為了保證銑削後工件端面與中分面(沿中軸線平分零件的面)垂直度滿足0.06mm要求,找平時必須按工件端面找平0.05mm以內。然車床的主軸長度和工作檯迴轉直徑有限,因此無法按零件端面找平,且普通的水平儀進行找正時,精度又不夠(普通水平儀精度為每1m差0.02mm),所以必須設計專用找正工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水連通找正儀,解決現有在加工大型零件時,找平精度不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水連通找正儀,其特徵在於,該找正儀包括三個相同的水杯、兩段軟管和三個等高測量塊,每個水杯在同一位置橫向水平固定一個等高測量塊,其中一個水杯底部設置兩個水管接口,另外兩個水杯底部各設置一個水管接口,所述兩段軟管通過水管接口連通三個水杯。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水杯包括底壁和至少兩個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平面側壁,等高測量塊固定在平面側壁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水杯包括底壁和兩個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平面側壁,另一個側壁為半圓弧形側壁。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等高測量塊為長方形測量塊,其固定在水杯上時,上表面與水杯口平面相平。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水管接頭為固定在水杯底部且與水杯內部空間相通的鋼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測量精度可控制在0.02mm以內,比傳統找平方法精度高很多。
附圖說明
圖1為管狀大型零件;
圖2為水杯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向視圖;
圖4為等高測量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等高測量塊與水杯的裝配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測量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水連通找正儀,如圖2~6所示,該找正儀主要由三個相同的水杯1、兩段軟管2和三個等高測量塊3組成。其中每個水杯在同一位置橫向水平固定一個等高測量塊2。三個水杯中的一個水杯底部設置兩個水管接口4,另外兩個水杯底部各設置一個水管接口。兩段軟管通過水管接口連通三個水杯。水管接頭為固定在水杯底部且與水杯內部空間相通的鋼管。等高測量塊3為長方形測量塊,其固定在水杯上時,上表面與水杯口平面相平。
為了測量方便,水杯1設計為包括底壁和至少兩個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平面側壁,等高測量塊固定在平面側壁上。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體水杯結構,如圖2、圖3所示,包括底壁11和兩個側壁,其中一個側壁為平面側壁12,另一個側壁為半圓弧形側壁13。
本實用新型找正儀的製作過程如下:
半圓筒形水杯製作:
①利用3mm厚不鏽鋼板,對其進行滾壓成型,並在拼縫部位利用角焊縫進行焊接成型,半圓筒水杯一側端面使用鋼板將其密封焊。
②在3隻半圓筒水杯底部鋼板上鑽Φ18孔,其中一個水杯上需鑽兩隻孔,其餘水杯各一隻孔。
③利用不鏽無縫鋼管,製作Φ16、長度10mm的鋼管件,然後將其裝配到水杯底部鋼板上的孔中,並密封焊。
等高長方形測量塊製作:
取材並加工成型,同時在其端面鑽2個M12螺孔,然後在水杯的平面側壁上製作對應通孔。
裝配:
利用墊圈和螺釘5將等高測量塊固定至水杯平面側壁上,將軟管裝配到水杯底部的不鏽無縫鋼管上。
本實用新型的測量原理,如圖7所示:將水連通找正儀均布放置於大型工件需找正的平面上,兩兩水杯的相對距離需儘量大,根據連通器原理,在液體不流動的情況,E、F、G三水杯中的液面應保持相平,然後從測量塊實際基準面同一位置,利用深度測量裝置測量實際基準面至水面的相對距離,若測量的A、B、C尺寸不相等,且需分別調整放置E、F、G三水杯的實際基準面三點的相對高差,逐漸減小實際基準面與理論基準面的夾角α,使其測量的A、B、C尺寸相對尺寸逐漸趨於一致,從而使工件達到所需的理論狀態。
測量精度:水連通找正儀E、F、G三水杯中其中任意一組測量的誤差跟實際基準面和理論基準面的夾角α和檢測位置相關,但由於三點決定一平面,隨著調整放置E、F、G三水杯實際基準面三點的高差,減小實際基準面和理論基準面的夾角α和採取同一位置測量,當其夾角α和測量位置均趨於零時,就可以完全消除其檢測誤差,因此水連通找正儀的檢測精度僅於測量實際基準面與水面相對距離的深度檢測裝置精度有關,因此其檢測精度完全可以控制到0.02mm以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