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短纖維開松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21:19:01 3
專利名稱:麻短纖維開松機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纖維開松機,特別是一種能夠開松長在50毫米以內麻纖維開松裝置。
現有的麻梳理機,它是用針板完成梳理、除雜的。這種裝置只能加工中長麻纖維,對棉麻混紡所需的50毫米以下的麻纖維無法開松。
設計本機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適應開松長為50毫米以下的麻纖維開松裝置,特別是適合開松長為50毫米以下的薴麻纖維開松裝置。
本裝置設計的任務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採用兩道或兩道以上的多道羅拉、刺輥組合結構,前道刺輥軸向每吋齒數少於後道刺輥軸向每吋齒數,羅拉與刺輥外齒間距控制在0.5~1毫米之間。麻纖維通過餵麻板進入羅拉,在羅拉牽引力的作用下,首先被旋轉的刺輥齒均勻勾拉,使其纖維得到初步梳理和開松,同時,在刺輥離心力和氣流作用下,較梳松的麻纖維和雜質分離開來、排除雜質,然後進入後道羅拉、刺輥進一步梳理、開松和去雜……成對的塵籠靠風吸收集被開鬆了的麻纖維,壓成片狀後輸出。
由於該機是兩道以上羅拉、刺輥的梳理、開松、去雜及風送纖維組合裝置,前道以梳理、去雜為主,後道以開松為主,各部件大小及相對位置合理。因此使用本機能使長為50毫米以下的麻纖維梳松均勻、去雜充分、纖維損傷少。
附圖是本機兩道羅拉、刺輥組合結構示意圖。
現結合附圖詳細闡明本機的設計與實施。
麻短纖維開松機由機架(1)、羅拉(2)、刺輥(3)、塵籠(4)、減速器(5)、風機(6)等部分組成。機架(1)由成對牆板組裝,其它部件均用螺栓及其它方式與機架(1)相連。羅拉(2)中的下羅拉中心低於刺輥(3)中心7~12毫米,推薦9毫米。刺輥(3)中心相距成對塵籠(4)的大、小塵籠中心連線380~500毫米,推薦450毫米,且高於成對塵籠(4)中的大塵籠中心前道為150~200毫米,後道為70~140毫米。前道推薦168毫米。後道推薦120毫米。前、後道麻纖維由過麻板過渡。羅拉(2)外徑為φ42毫米±3毫米、由碳素結構鋼、如45號鋼銑直齒而成,其中上羅拉中心隨麻纖維的厚度可上下移動。刺輥(3)外徑為φ250毫米±10毫米,它是在鑄鐵筒上車螺旋槽並嵌入軸向每吋4~10齒ST-A109型齒條而成,前道軸向每吋嵌入齒推薦為6,後道軸向每吋嵌入齒推薦為8。塵籠(4)的大、小塵籠外徑分別為φ400毫米±20毫米、φ200毫米±20毫米,它們的筒體是用均勻衝有孔的鍍鋅鐵皮卷制的。刺輥(3)和風機(6)採用正齒輪或皮帶傳動,羅拉(2)和塵籠(4)採用四分之三吋的套筒滾子鏈傳動。
權利要求
1.一種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是由機架(1)、羅拉(2)、刺輥(3)、塵籠(4)、減速器(5)、風機(6)部分組成,採用兩道或兩道以上組合結構,前道刺輥軸向每吋齒數少於後道軸向每吋齒數,羅拉(2)刺輥(3)齒間距在0.5~1毫米之間。
2.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是羅拉(2)中的下羅拉中心低於刺輥(3)中心7~12毫米,推薦9毫米。
3.按權利要求
2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是刺輥(3)中心相距成對塵籠(4)的大、小塵籠中心連線380~500毫米,推薦450毫米,且高於成對塵籠(4)中的大塵籠前道為中心150~200毫米、後道為70~140毫米,前道推薦168毫米、後道推薦120毫米。
4.按權利要求
3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羅拉(2)一是外徑為42毫米±3毫米,二是由碳素結構鋼,如45號鋼銑直齒而成,三是上羅拉中心可隨纖維厚度上下移動。
5.按權利要求
4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刺輥(3)一是外徑為250毫米±10毫米,二是由鑄鐵筒上車螺旋槽、嵌入軸向每吋4~10齒的ST-A109型齒條而成,前道軸向每吋嵌入推薦為6齒,後道軸向每吋嵌入推薦為8齒。
6.按權利要求
5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一是塵籠(4)的大、小塵籠外徑分別為φ400毫米±20毫米、φ200毫米±20毫米,二是其筒體是均勻有孔的鍍鋅鐵皮製成的。
7.按權利要求
1或6所述的麻纖維開松裝置,其特徵是刺輥(3)和風機(6)採用正齒輪或皮帶傳動,羅拉(2)和塵籠(4)採用四分之三吋的套筒滾子鏈傳動。
專利摘要
麻短纖維開松機,適合長為50毫米以下的麻纖維開松。它是由羅拉、刺輥、塵籠等組成的組合式結構。使用本設備能使長為50毫米以下的麻纖維、特別是50毫米以下的薴麻纖維梳松均勻、去雜充分、纖維損傷少,產品符合棉麻混紡的要求。
文檔編號D01G15/00GK87200511SQ87200511
公開日1987年11月25日 申請日期1987年1月13日
發明者陳方春 申請人:湖南省棉機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