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8:59:0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的藥物,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
背景技術:
: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為"肺風粉刺"或"面瘡",俗稱"壯疙瘩"。其發病機理一般認為與皮脂分泌亢進、皮脂腺導管角化、導管內細菌增生及異常炎症反應有關。痤瘡在青春期發病率高達95%,其皮損主要發生於面部、胸部、背上部及肩部。以黑頭粉刺、丘疹、膿瘡為主,也有結節、囊腫、瘢痕等不同形態的皮膚損害出現。目前臨床上治療尚無特效藥物。用於痤瘡的臨床治療方法多是採用皮膚表面塗抹消炎、殺菌、止癢藥膏,其治療效果都不很理想,目前仍是醫學界未能解決的難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沒有副作用、從排毒、消炎殺菌、修復、再活化皮膚細胞,促進表皮微循環使皮膚細膩,達到標本兼治效果的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本發明的治療痤瘡粉剌的複合擦劑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四環素O.5-2.0份、紅黴素O.3-2.0份、賽庚腔0.4-2.0、薄荷油O.3—L0份、冰片O.1—1份、維生素BeL0-2.5份、田七3—10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取綠茶20—40份、白果10—25份、白果葉10—25份,加蒸餾水100—200份浸泡2小時,用磨漿機磨成糊狀,加熱至沸10—2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製成植物提取液備用;痤瘡擦劑的製備步驟如下按配方比例稱取四環素、紅黴素、賽庚啶、維生素Bs、冰片加入植物提取液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然後於O—l(T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有利於皮膚的生理功能的發揮;既有治療作用,又有保護皮膚的作用,比單純應用四環素及紅黴素具有多重治療效果,使用過程中減少了皮膚的乾燥、緊張感,而且刺激性小,患者易於接受,應用前景廣闊。配方中使用四環素能抑制溶脂細菌,並可能直接參與皮脂腺的代謝,降低皮膚表面的游離脂肪酸成分,紅黴素具有協同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生長的作用,因而清除了炎症的病源菌,同時紅黴素能夠促進白細胞的凋亡,影響其趨化性,影響某些細胞因子的表述,抑制炎症的發生過程,具有雙重抗炎作用。對因痤瘡引發的皮膚軟組織的過敏現象,賽庚啶具有抗膽鹼及抗組胺作用。維生素B6易溶於水,能增加皮膚黏膜的新陳代謝和抑制過敏反應,促進細胞的生長。溶劑中的綠茶具有消炎作用,提取鮮白果和銀杏的汁液具有奇效的排毒,排膿的雙重功效,能夠溶解稀釋毛囊口內的皮脂,以利於脫落細胞的排出,減少繼發感染的機會,同時對皮膚有保溼、滋潤和延長局部藥效的作用。冰片和薄荷油具有清涼解毒、護膚的作用,最終減少粉刺和炎症性丘疹、膿皰的形成。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配方四環素0.5份、紅黴素0.3份、賽庚啶0.4份、薄荷油0.3份、冰片0.1份、維生素B6l.0份、田七3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取綠茶20份、白果10份、白果葉10份,加蒸餾水100份浸泡2小時,用磨漿機磨成糊狀,加熱至沸1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製成植物提取液備用;痤瘡擦劑的製備步驟如下按比例稱取四環素、紅黴素、賽庚啶、維生素B6、冰片加入植物提取液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然後於0—1(T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實施例2配方四環素2.0份、紅黴素2.0份、賽庚啶2.0、薄荷油1.0份、冰片1份、維生素Bs2.5份、田七10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取綠茶40份、白果25份、白果葉25份,加蒸餾水200份浸泡2小時,用磨槳機磨成糊狀,加熱至沸2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製成植物提取液備用;實施例3配方四環素0.5份、紅黴素1.8份、賽庚啶1.6、薄荷油0.8份、冰片0.8份、維生素Be2.2份、田七7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與痤瘡粉刺擦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2相同。實施例4配方四環素1.5份、紅黴素1.8份、賽庚啶1.6、薄荷油0.8份、冰片0.8份、維生素Be2.2份、田七7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與痤瘡粉刺擦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l一2相同。實施例5四環素1.2份、紅黴素1.5份、賽庚啶1.2份、薄荷油0.7份、冰片0.5份、維生素B6l.8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與痤瘡粉刺擦劑的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2相同。治療痤瘡療效觀察痤瘡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見於青春期的男女,好發於面部,影響美觀。我們於2004年一20008年採用自製痤瘡製劑治療II級尋常性痤瘡60例,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典型臨床病例入選標準入選標準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符合II級尋常性痤瘡的診斷標準1,一月內未做任何藥物治療,無合併其他疾病。剔除標準對本品過敏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者;症狀性痤瘡;中斷治療及不能複診者。入選病例60例,入選病例均為我科門診病人。其中男32例,女28例,男女=1.14;年齡最大25歲,最小12歲,平均18.6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3年。典型病例病例l:黃金佩,女,16歲,泗水縣苗官鎮黃家村人。面部紅色丘疹、膿庖2月就診,查體見面部多個丘疹、膿庖,綠豆粒大小,少許粉刺。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1周後皮疹明顯減少,2周大部分消失,3周痊癒。病例2:馬勇,男,19歲,泗水縣聖水峪鄉黃城人。面部紅色丘疹、膿庖1月就診,查體見面部多個丘疹、膿庖,綠豆粒大小,少許粉刺。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皮疹減少,2周繼續減少,3周大部分消失,4周僅殘留2個粉剌。病例3:馮廣宏,男,16歲,泗水縣城關鎮鮑村人。面部紅色丘疹、膿庖IO月就診,査體見面部40多個綠豆粒大小丘疹、膿庖,少許粉刺,粟粒大小。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1周後皮疹明顯減少,2周大部分消失,3周丘疹、膿庖全部消失,殘留米粒大小粉刺。病例4李愛民,女r6歲,泗水縣苗官鎮黃家村人。面部紅色丘疹、膿庖2月就診,查體見面部多個丘疹、膿庖,綠豆粒大小,少許粉刺。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剌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皮疹明顯減少,2周大部分消失,3周痊癒。病例5、崔民海,女,17歲,星村鎮賀家堂。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6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i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病例6:張躍進,男,16歲,黃溝鄉邢家屋。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12個月,曾多次就診治療,效果不佳。查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黑頭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膿皰明顯減少,2周後丘疹減少明顯,3周膿皰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4周皮疹全部消失。病例7:李風,女,24歲,城關水泉。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6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粉刺減明顯少;4周粉剌全部消失。病例8:張琳,女,金莊戈山。面部起紅色丘疹、膿皰6個月,查體見面部密集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分布對稱,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病例9:姜姍姍,女,15歲,楊柳河套園。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8個月,查體見面部較多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瘮、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2周後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病例10:張萍,女,14,泗張蕭山。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3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病例ll:陳中玉,男,15歲,聖水峪小河。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5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2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病例12:李納,男,14歲,中冊小李。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l年餘,查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4周殘留少許粉刺。病例13:王宏偉,男,20歲,泉林柳河。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4個月,查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i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2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病例14喬志發,男,16歲,柘溝渭莊。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3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n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4周殘留少許粉刺。病例15:賀好,男,17歲,星村鎮賀家堂。面部起粉刺、紅色丘疹、膿皰6個月,査體見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紅色丘疹、膿皰,額部、雙頰為著。診斷尋常性痤瘡(II級)。採用本發明的痤瘡粉刺擦劑外用,每日3次,l周后膿皰消失,丘疹減少;3周丘疹全部消失,散在少許粉刺。用藥及觀察方法用棉籤蘸取配好的痤瘡製劑,均勻塗於患處,面積略大於皮損,早、中、晚各一次,療程一個月。於治療前、治療後1周、2周、3周及4周進行臨床評分。評分的方法為將臨床表現炎症丘疹、膿庖按無一0,輕一l,中—2,重_3,評分後累加起來既為臨床得分;治療後臨床改善率=(治療前得分一治療後得分)/治療前得分X100X。療效判定採用4級標準痊癒臨床改善率》95%;顯效臨床改善率<95%,》60%;有效臨床改善率20%;無效臨床改善率<20%;痊癒加顯效合計為有效率。治療結果見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副作用觀察本組有5例(8.3%)患者用藥後出現皮膚紅斑,刺激感,但未經處理自行緩解,均未中斷治療,直至療程結束。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其特徵在於該擦劑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四環素0.5-2.0份、紅黴素0.3-2.0份、賽庚啶0.4-2.0、薄荷油0.3-1.0份、冰片0.1-1份、維生素B61.0-2.5份、田七3-10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植物提取液的製備方法取綠茶20-40份、白果10-25份、白果葉10-25份,加蒸餾水100-200份浸泡2小時,用磨漿機磨成糊狀,加熱至沸10-20分鐘,過濾冷卻至室溫製成植物提取液備用;痤瘡擦劑的製備步驟如下按比例稱取四環素、紅黴素、賽庚啶、維生素B6、冰片加入植物提取液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然後於0-10℃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痤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四環素0.5-1.5份、紅黴素0.8-1.8份、賽庚啶0.7-1.6、薄荷油0.5—0.8份、冰片0.2—0.8份、維生素Bel.5-2.2份、田七5—7份、植物提取液100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痤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四環素1.2份、紅黴素1.5份、賽庚啶1.2份、薄荷油0.7份、冰片0.5份、維生素Bel.8份、植物提取液100份。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痤瘡粉刺的複合擦劑,該擦劑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四環素0.5-2.0份、紅黴素0.3-2.0份、賽庚啶0.4-2.0、薄荷油0.3-1.0份、冰片0.1-1份、維生素B61.0-2.5份、田七3-10份、植物提取液100份;擦劑的製備步驟如下按比例稱取四環素、紅黴素、賽庚啶、維生素B6、冰片加入植物提取液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然後於0-10℃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本品符合皮膚的化學特性,有利於皮膚的生理功能的發揮;既有治療作用,又有保護皮膚的作用,比單純應用四環素及紅黴素具有多重治療效果,使用過程中減少了皮膚的乾燥、緊張感,而且刺激性小,患者易於接受,應用前景廣闊。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1337006SQ20081014010公開日2009年1月7日申請日期2008年8月11日優先權日2008年8月11日發明者張居敏,王士珂,趙繼棟申請人:朱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