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自吸離心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4:58:01 1
專利名稱:臥式自吸離心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臥式自吸離心泵,具體地說是一種氣液混合式自吸離心泵。
技術背景
目前市場上普遍應用的臥式自吸離心泵,均採用後開門的結構形式,其結構如圖1 所示,這種泵的泵體包含進水流道、出水流道、氣液分離室等三個腔體,該三個腔體為 一體式結構,其結構相對複雜,鑄造造型要用多個泥芯相互嵌放,導致鑄造成品率低, 清砂也相當困難。再者,加工過程中,各個流道腔體的尺寸是否達到圖紙要求也沒辦法 檢査,雖然有些廠家採用焊接的辦法來解決鑄造所存在的問題,但僅限於不鏽鋼材質泵 體的生產製作,灰鐵和碳鋼兩種材質由於焊接工藝不成熟,目前還解決不了。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臥式自吸離心泵,泵的各 流道腔體為開式結構,便於鑄造,因此可大大提高鑄造的成品率,同時也便於檢查製造 出的流道腔體尺寸是否達到圖紙要求。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臥式自吸離心泵,包括泵體、泵蓋及葉輪,所述葉輪位於泵蓋內由電機軸驅動,在 泵體和泵蓋之間設置有蝸形體,所述泵體、泵蓋及蝸形體為分體式結構,三者共同形成 泵殼。
所述泵體與蝸形體之間形成進水流道,泵蓋與蝸形體之間形成出水流道,泵體、蝸 形體及泵蓋三者的上方共同形成氣液分離室。
所述泵體和蝸形體之間具有環形間隙,以使進水流道與氣液分離室相通。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1、 本實用新型離心泵的泵殼由泵體、蝸形體及泵蓋獨立的三部分所形成,泵體與蝸 形體之間形成進水流道,泵蓋與蝸形體之間形成出水流道,泵體、蝸形體及泵蓋三者的 上方共同形成氣液分離室,因泵殼為分體式結構,所以進水流道、出水流道、氣液分離 室等腔體被完全打開,使得組成泵殼的三個零件結構均很簡單,零件在鑄造時只須兩箱 或三箱造型就可,不需要放泥芯,大大提高了零件鑄造的成品率;同時,所製造的零件 形狀與尺寸容易檢查,所形成腔體的尺寸更容易達到圖紙要求。
2、 泵體和蝸形體間具有環形間隙,使進水流道與氣液分離室相通,氣液分離室內的 液體以噴射狀進入進水流道,在自吸排氣階段,這些液體快速與進水流道內的空氣混合 並進入葉輪,加快了抽氣速度,提高了泵的吸上能力。
圖l為現有臥式自吸離心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葉輪,2、泵體,3、泵蓋,4、蝸形體,5、電機軸,6、軸承體,7、 軸封,8、軸承,9、進水流道,10、出水流道,11、氣液分離室,12、環形間隙,13、
液體回流口。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非限定實施例如下所述
實施例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臥式自吸離心泵,包括泵體2、泵蓋3、蝸形體4組 成泵殼,三者為分體式結構,位於泵蓋3內的葉輪1安裝在電機軸5上,電機軸5由安 裝於軸承體6內的軸承8支撐,葉輪1與泵蓋3間由軸封7密封。
泵在啟動之前,將泵殼內灌滿液體,當外力驅動電機軸5旋轉時,帶動了葉輪1的 旋轉,液體在葉輪1的作用下產生動能,從葉輪的進口流向出口,泵體與蝸形體之間所 形成的進水流道9、以及葉輪流道內形成真空,此時,泵體、蝸形體及泵蓋三者上方所共 同形成的氣液分離室11內的部分液體從泵體2與蝸形體4之間的環形間隙12中噴射進 入進水流道9,與進水流道內的氣體混合併一起進入葉輪,進而通過泵蓋與蝸形體之間所 形成的出水流道10到達氣液分離室11,在氣液分離室內液體和氣體分離,氣體由管道排 出,液體再次回流到進水流道9繼續上個過程。另一方面,在出水流道10也留有液體回 流口 13,在上述排氣過程中,也有一部分液體通過該液體回流口進入葉輪的外緣,與葉 輪中的氣液混合物再次混合,然後一起從出水流道到達氣液分離室。上述過程中,進水 管道中的氣體不斷進入葉輪並被排出,吸入管道中真空度上升,進水管道內液體在外界 大氣壓作用下液位上升,持續一段時間後,進水管道中氣體被排淨,液體不斷進入泵腔 和葉輪流道,泵實現自吸開始連續工作。
權利要求1、臥式自吸離心泵,包括泵體、泵蓋及葉輪,所述葉輪位於泵蓋內由電機軸驅動,其特徵在於,在泵體和泵蓋之間設置有蝸形體,所述泵體、泵蓋及蝸形體為分體式結構,三者共同形成泵殼。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自吸離心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泵體與蝸形體之間 形成進水流道,泵蓋與蝸形體之間形成出水流道,泵體、蝸形體及泵蓋三者的上方共同 形成氣液分離室。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臥式自吸離心泵,其特徵在於,所述泵體和蝸形體 之間具有環形間隙,以使進水流道與氣液分離室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臥式自吸離心泵,包括泵體、泵蓋及葉輪,葉輪位於泵蓋內由電機軸驅動,在泵體和泵蓋之間設置有蝸形體,泵體、泵蓋及蝸形體為分體式結構,三者共同形成泵殼。泵可以由電機、柴油機或透平驅動工作。因泵殼為分體式結構,所以進水流道、出水流道、氣液分離室等腔體被完全打開,使得組成泵殼的三個零件結構均很簡單,零件在鑄造時只須兩箱或三箱造型就可,不需要放泥芯,大大提高了零件鑄造的成品率;同時,所製造的零件形狀與尺寸容易檢查,所形成腔體的尺寸更容易達到圖紙要求。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1269218SQ20082018609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5日
發明者文 範, 褚仁虎, 許元蘭 申請人:安徽三聯泵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