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5:39:36 2
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該中藥製劑是由大葉南蘇、山白菊、百合、冬瓜藤、生地、瓜蔞、知母、八角蓮製成。臨床可用於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0002]小兒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病、多發病,屬中醫學咳嗽、喘證等範疇。常以發熱、咳嗽、咳痰、喘息、肺部溼囉音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由病毒、肺炎支原體或細菌合併感染,刺激支氣管黏膜引發炎症;環境汙染,免疫功能低下或特異體質也可為本病的誘因。臨床上西醫針對病原體以應用抗生素治療為主,雖然患兒症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療效並不理想,尤其是咳嗽症狀難以迅速見效。經臨床實踐發現,本發明藥物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
[0004]本發明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採用大葉南蘇、山白菊、百合、冬瓜藤、生地、瓜萎、知母、八角蓮,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製成。
[0005]製備本發明中藥製劑由下述原料藥製成:大葉南蘇30-40份、山白菊30-40份、百合20-30份、冬瓜藤20-30份、生地10-20份、瓜萎10-20份、知母8_15份、八角蓮8_15份。
[0006]本發明中藥製劑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大葉南蘇35份、山白菊35份、百合25份、冬瓜藤25份、生地15份、瓜萎15份、知母12份、八角蓮12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大葉南蘇:苦、微甘、涼。散瘀止痛,舒筋活絡,潤肺止咳。臨床用於心絞痛,跌打損傷,骨折,風溼痺痛,肢體麻木,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症。
[0009]山白菊:苦、辛、涼。清熱解毒,祛痰鎮咳,涼血止血。臨床用於感冒發熱,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肝炎,痢疾,熱淋,血熱衄血,癰腫疔毒,蛇蟲咬傷等症。
[0010]百合:甘、微苦、微寒。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臨床用於陰虛久咳,痰中帶血,熱病後期,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癰腫,溼瘡等症。
[0011]冬瓜藤:苦、寒。歸肺、肝經。清肺化痰,通經活絡。用於肺熱咳嗽,關節不利,脫肛,疥瘡等症。
[0012]生地:甘、苦、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生津潤燥。用於急性熱病,津傷煩渴,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勞熱咳嗽,跌打傷痛,癰腫等。
[0013]瓜萎: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清熱化痰、寬胞散結、潤燥滑腸。用於肺熱咳嗽,胸痺,消渴,便秘,癰腫瘡毒等。
[0014]知母:甘、苦、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於熱病煩渴、肺熱咳嗽。
[0015]八角蓮:苦、辛、涼。歸肺、肝經。化痰散結,祛瘀止痛,清熱解毒。臨床用於咳嗽,咽喉腫痛,瘰癧,癰腫,疔瘡,跌打損傷,痺症等。
[0016]本發明中藥製劑於2008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65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17]1、一般資料
[0018]65例患者中,年齡2-15歲,病程多在3-10天,平均年齡3.5歲。
[0019]2、診斷標準
[0020]2.1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診斷依據進行臨床診斷:
[0021]以咳嗽為主要症狀,或有發熱者;肺部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乾性囉音及大中水泡音;x線攝片或透視檢查示肺紋理增粗。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症見:咳聲短促,甚則氣逆而喘,痰粘稠不易咳出,目赤口紅,口苦作渴,口咽乾燥,甚則胸痛,或有形寒身熱等表證。舌紅苔黃,苔薄黃,脈像滑數。
[0022]3、治療方法
[0023]3.1處方:大葉南蘇35g、山白菊35g、百合25g、冬瓜藤25g、生地15g、瓜萎15g、知母12g、八角蓮12g。
[0024]3.2製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製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5天為I療程。
[0025]4、治療結果:
[0026]4.1治療評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判定:
[0027]治癒:喘息平息,咳嗽、咳痰及肺部體徵消失,其他臨床症狀消失或明顯好轉;
[0028]顯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明顯減輕,聽診兩肺偶聞哮鳴音及溼性囉音;
[0029]有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狀有所好轉,聽診雙肺散在分布哮鳴音及粗溼囉音;
[0030]無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狀無改善,聽診雙肺哮鳴音及溼性囉音無明顯減少。
[0031]4.2結果:65例患者中,治癒31例(47.7 % ),顯效19例(29.2 % ),有效10例(15.4% ),無效5例(7.7% ),總有效率為92.3%。
[0032]5、典型病例
[0033]5.1劉某,男,5歲。咳嗽半個月,夜間尤甚,痰多難咯,口乾納差,大便秘結。經服羥氨苄青黴素、美歐卡及病毒唑等藥物無明顯好轉。查體:聽診雙肺呼吸音粗,聞及不恆定痰鳴音。舌紅、苔黃,X線胸部檢查顯示肺紋理增粗。診為: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服藥後2個療程後上述症狀減輕,咳嗽、痰多症狀消失。繼續服用本發明藥物,I個療程後,症狀消失,X線胸部檢查顯示肺紋理正常,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0034]5.2侯某,女,3歲,訴咳嗽、氣喘I周,痰多、無明顯發熱,查體:咽喉充血,雙肺聽診可聞及散在乾性囉音,痰粘稠不易咳出,目赤口紅,口苦作渴,口咽乾燥,體溫36.6°C。X線胸部檢查肺紋理增粗,舌紅苔黃,苔薄黃,脈像滑數。服用本發明藥物I個療程,症狀消失,每日I劑,繼續服用I個療程,X線胸部檢查顯示肺紋理正常,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實施例1,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是由大葉南蘇30g、山白菊30g、百合20g、冬瓜藤20g、生地10g、瓜萎10g、知母8g、八角蓮8g製成。
[0036]實施例2,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是由大葉南蘇35g、山白菊35g、百合25g、冬瓜藤25g、生地15g、瓜萎15g、知母12g、八角蓮12g製成。
[0037]實施例3,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是由大葉南蘇40g、山白菊40g、百合30g、冬瓜藤30g、生地20g、瓜萎20g、知母15g、八角蓮15g製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熱型小兒支氣管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大葉南蘇30-40份、山白菊30-40份、百合20-30份、冬瓜藤20-30份、生地10-20份、瓜萎10-20份、知母8-15份、八角蓮8-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原料藥製成: 大葉南蘇35份、山白菊35份、百合25份、冬瓜藤25份、生地15份、瓜萎15份、知母12份、八角蓮12份。
【文檔編號】A61K36/8967GK104288481SQ201410572195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劉明嬌, 陳柳 申請人:劉明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