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膠原料攪拌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0:47:51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塑膠原料攪拌設備。
背景技術:
作為重要的技術裝備,塑料加工機械廣泛應用於建築材料工業、包裝工業、電器電子信息工業、農業、汽車及交通業、輕工業、石油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國防工業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及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國民經濟中日益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
隨著中國塑料工業的發展,近幾年來中國塑料機械工業的年增長率都在30%左右,利潤率增長也遠高於工業總產值的增長,是中國機械行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目前中國生產的塑料加工機械已可以滿足國內的基本需要,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塑料加工機械在質量穩定性、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目前塑膠原料攪拌機通過加熱夾套和電阻加熱圈加熱,溫度是通過加熱夾套中的高燃點機械油直接傳遞給鍋體的,混合物料高速運動,物料與攪拌槳之間摩擦熱很大,它使料溫迅速上升,不僅相應地減少了鍋壁的加熱量,而且有利於樹脂對增塑劑的吸收效果,但是其屬於間接受熱,速度較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塑膠原料攪拌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機架、攪拌桶、電機、攪拌軸、攪拌葉、絕緣塗層、加熱片、加熱片驅動電源、氣缸、卸料門、排溼孔;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攪拌桶,攪拌桶的底部設置有電機,電機與攪拌軸驅動連接,攪拌軸上設置有若干攪拌葉,攪拌軸和攪拌葉的外部設置有絕緣塗層,絕緣塗層上固定設置有加熱片,攪拌軸的下部設置有加熱片驅動電源,加熱片驅動電源與加熱片通過電路連接;所述的攪拌桶的底部一側設置有卸料門,氣缸的活塞杆一端與卸料門連接;所述的攪拌桶的頂部設置有排溼孔。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桶的上端設置有加料漏鬥,加料漏鬥的底部設置有加料門。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桶的桶壁設置有保溫層。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料漏鬥上設置有螺旋加料裝置。
本實用新型操作時,通過在攪拌葉上設置加熱片,在混合物料高速運動,物料與攪拌槳之間產生摩擦熱的同時,受熱乾燥,使得物料受熱更直接,在攪拌軸和攪拌葉的外層設置絕緣塗層,避免加熱片對電機以及軸承的影響,加熱片驅動電源隨攪拌軸一起轉動,電路連接簡單;所述的氣缸頂緊卸料門,使得攪拌桶的底部密封,鬆開卸料門即可卸料。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塑膠原料攪拌設備,物料攪拌、加熱速度快,相比鍋壁加熱更直接,節約了能源,有利於樹脂對增塑劑的吸收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攪拌桶的卸料門操作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
機架1、攪拌桶2、電機3、攪拌軸4、攪拌葉5、絕緣塗層6、加熱片7、加熱片驅動電源8、氣缸9、卸料門10、排溼孔11、加料漏鬥12、加料門13、保溫層14、螺旋加料裝置1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參看如圖1——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機架1、攪拌桶2、電機3、攪拌軸4、攪拌葉5、絕緣塗層6、加熱片7、加熱片驅動電源8、氣缸9、卸料門10、排溼孔11;所述的機架1上設置有攪拌桶2,攪拌桶2的底部設置有電機3,電機3與攪拌軸4驅動連接,攪拌軸4上設置有若干攪拌葉5,攪拌軸4和攪拌葉5的外部設置有絕緣塗層6,絕緣塗層6上固定設置有加熱片7,攪拌軸4的下部設置有加熱片驅動電源8,加熱片驅動電源8與加熱片7通過電路連接;所述的攪拌桶2的底部一側設置有卸料門10,氣缸9的活塞杆一端與卸料門10連接;所述的攪拌桶2的頂部設置有排溼孔11。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桶2的上端設置有加料漏鬥12,加料漏鬥12的底部設置有加料門13。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桶2的桶壁設置有保溫層14。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料漏鬥12上設置有螺旋加料裝置15。
本具體實施方式操作時,通過在攪拌葉5上設置加熱片7,在混合物料高速運動,物料與攪拌槳之間產生摩擦熱的同時,受熱乾燥,使得物料受熱更直接,在攪拌軸4和攪拌葉5的外層設置絕緣塗層6,避免加熱片7對電機以及軸承的影響,加熱片驅動電源8隨攪拌軸4一起轉動,電路連接簡單;所述的氣缸9頂緊卸料門10,使得攪拌桶2的底部密封,鬆開卸料門10即可卸料。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具體實施方式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塑膠原料攪拌設備,物料攪拌、加熱速度快,相比鍋壁加熱更直接,節約了能源,有利於樹脂對增塑劑的吸收效果,本具體實施方式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