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23:01:01 2
專利名稱: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的製作方法
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本發明是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屬於食品加工技術的領域。桄榔粉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特產,具有無脂、低熱能、高纖維等特點,並含有銅、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溼熱和滋補之功能,對小兒疳積、發熱、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輔助治療的功效,銀耳、銀杏是公知的保健品,對於心腦血管疾病、心肺系統疾病等的防治具有顯著的效果;現有技術中;一般是將桄榔粉單獨食用的,其功能相對就單一一些;鑑於本發明人的研究,認為在 桄榔粉中添加進銀耳、銀杏等能夠提高產品的保健效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簡單的將銀耳、銀杏添加進桄榔粉中,由於比例不確定、製備方法簡單就容易影響食物口感和感觀的質量;桄榔粉使用時用開水衝調並不斷攪拌至透明膠狀;力口入不確定量的銀杏、銀耳之後卻不能調成透明膠狀;所以簡單的加入不能完成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這種產品是在桄榔粉中按照選定的比例、根據確定的方法選取加入銀杏、銀耳,這樣保證得到的產品食用時還能具備原始風格、產品呈透明狀;不影響口感。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是按照重量計算;用100-200公斤桄榔粉與1-2公斤銀耳、1-2公斤銀杏果按照下述方法製備將曬乾的銀耳和銀杏果粉碎成200目,然後與桄榔粉混合均勻,之後置於攪拌設備中攪拌得成品。本發明中使用的桄榔粉是這樣製備的將桄榔樹中的髓心取出,切成小塊,然後加入同等重量的清水、放到粉碎機中粉碎、收集粉碎得到的漿料、然後置於容器中,加入自身重量2-3倍的清水、攪拌;將渣除去後將液體放入紗布中進行過濾2-4次,得到澱粉,將澱粉曬乾後即成桄榔粉。為保證產品食用時能夠調製成半透明狀、我們在成品中加入其重量5%的甜藕粉。我們也試圖使用別的物質來達到使產品調製成黏糊、透明狀這一目的,比如加入成本低廉的澱粉或者是別的原料;但是試用時發現其口感不好或者是容易破壞桄榔粉原始的風格、口味。我們發現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桄榔粉保健食品能夠保持桄榔粉本身的風格,還具有銀杏、蓮藕清香的口感。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科學、合理;簡單易行;得到產品具備原始風格、產品呈透明狀;不影響口感;從保健效果看,能夠對心腦血管、心肺系統的疾病起到預防的作用;很多老年人服用之後認為其清香可口、讓患者覺得服用之後身體很順暢;本發明中,所用的原料之間的量是經過反覆實驗得到的;在這個比例之外的實驗發現其口感不好、或者是產品外觀不好、不成調製成透明狀食物,影響食慾。本發明的實施例I :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是按照重量計算;用100公斤桄榔粉與I公斤銀耳、I公斤銀杏果按照下述方法製備將曬乾的銀耳和銀杏果粉碎成200目,然後與桄榔粉混合均勻,之後置於攪拌設備中攪拌得成品。本實施例使用的桄榔粉是這樣製備的將桄榔樹中的髓心取出,切成小塊,然後加入同等重量的清水、放到粉碎機中粉碎、收集粉碎得到的漿料、然後置於容器中,加入自身重量2-3倍的清水、攪拌;將渣除去後將液體放入紗布中進行過濾2-4次,得到澱粉,將澱粉曬乾後即成桄榔粉。本發明的實施例2 :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是按照重量計算;用200公斤桄榔粉與2公斤銀耳、2公斤銀杏果按照下述方法製備將曬乾的銀耳和銀杏果粉碎成200目,然後與桄榔粉 混合均勻,在成品中加入其重量5%的甜藕粉之後置於攪拌設備中攪拌得成
品O食用方法取50克桄榔粉倒入杯中,加入少許冷水將其調勻,再用100'C沸水衝調並不斷攪拌至透明膠狀既可食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按照重量計算;用100-200公斤桄榔粉與1-2公斤銀耳、1-2公斤銀杏果按照下述方法製備將曬乾的銀耳和銀杏果粉碎成200目,然後與桄榔粉混合均勻,之後置於攪拌設備中攪拌得成品。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桄榔粉是這樣製備的將桄榔樹中的髓心取出,切成小塊,然後加入同等重量的清水、放到粉碎機中粉碎、收集粉碎得到的漿料、然後置於容器中,加入自身重量2-3倍的清水、攪拌;將渣除去後將液體放入紗布中進行過濾2-4次,得到澱粉,將澱粉曬乾後即成桄榔粉。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成品中加入其重量5%的甜藕粉。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方法得到的桄榔粉保健食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桄榔粉保健食品的製備方法及其產品,它用100-200公斤桄榔粉與1-2公斤銀耳、1-2公斤銀杏果製備;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得到的產品保持了桄榔粉的原始風格、產品呈透明狀,不影響口感;從保健效果看,能夠對心腦血管、心肺系統的疾病起到預防的作用;很多老年人服用之後認為其清香可口、讓患者覺得服用之後身體很舒服。
文檔編號A23L1/30GK102948757SQ20111024907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明者董根榮 申請人:董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