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8:50:31 1
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包括底座,其特點是底座一邊上面有豎架,豎架的豎向中間有支撐架,豎架頂部有固定架,固定架上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杆外端朝下並連有壓盤,壓盤之下有測試盤,壓盤與測試盤間有滑軸,壓盤與測試盤間的那段滑軸上套有彈簧。測試盤四周連有橫臂,橫臂外端有測微計及探針,所述探針呈豎向布置且其外端朝下。所述支撐架上有用於安放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撐塊,支撐塊上面有用於對被測波導耦合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柱。採用本實用新型,不僅可提高生產效率,避免資源浪費,還可減少設備投資。適用於對波導耦合器同一基準面不同點的高度差進行自動測量。
【專利說明】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具體說,是用來測量物體同一基準面不同點高度差的測量用夾具。尤其適用於對波導耦合器同一基準面不同點的高度差進行自動測量。
【背景技術】
[0002]在無線通信設備製造領域都知道,通信設備上使用的波導耦合器為長方體,這種波導耦合器上的螺釘安裝面到極化器安裝面的高度公差不能大於,如果其螺頂安裝面到極化器安裝面的高度公差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安裝到通信設備上後各點會出現接觸不良,從而導致信號外洩,甚至整個設備失效,無法正常運行。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就必須在波導耦合器出廠前對其螺釘安裝面到極化器安裝面的高度差進行測量。
[0003]目前,對波導耦合器同一基準面不同點的高度差進行測量的方法大都是採用三坐標測量設備進行測量,而由於三坐標測量設備體積較大,通常需設置在專用測量室內。因此,波導耦合器安裝完畢,先送到專用測量室內用三坐標測量設備進行百分百測量,測量後將不合格產品返回生產線進行維修後再送到專用測量室進行測量。雖然採用上述方法可以實現波導耦合器同一基準面不同點的高度差測量,但由於需設置專門的測量室,且需要人員往返於生產線與測量室之間,不僅會生產效率低,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外,所述三坐標設備價格比較昂貴,約需39萬元,使得設備投資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採用這種夾具來測量波導耦合器同一基準面不同點的高度差,不僅可提高生產效率,避免資源浪費,還可減少設備投資。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上述問題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本實用新型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包括底座,其特徵在於底座一邊上面有豎架,豎架的豎向中間有至少兩個向前突出的支撐架,豎架頂部有向前突出的固定架,固定架上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杆外端朝下並連有壓盤,壓盤周向有杆孔。壓盤之下有測試盤,測試盤周向有螺孔,所述螺孔與壓盤上的杆孔數量相等且對應,相應的螺孔和杆孔內有滑軸,滑軸上端有橫向擋頭,滑軸下端從壓盤上方穿過壓盤上的杆孔後旋入測試盤上的螺孔內,其中,壓盤與測試盤間的那段滑軸上套有彈簧。測試盤四周連有至少兩個橫臂,橫臂外端有測微計及探針,所述探針呈豎向布置且其外端朝下。所述支撐架上有用於安放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撐塊,支撐塊上面有用於對被測波導耦合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柱。
[0007]其中,所述測微計及探針的數量與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測試點數量匹配。
[0008]所述測微計及探針有四個,該四個測微計及探針與被測波導耦合器處於不同高度的四個點相對應。
[0009]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方案是,所述氣缸兩側均有滑套,活塞杆兩側均有導杆,兩導杆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壓盤上,兩導杆上端分別呈滑動狀伸入所述滑套內。
[0010]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方案是,所述底座為板狀,其上表面上有用於支撐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柱。
[0011]採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0012]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於底座一邊上面有豎架,豎架的豎向中間有至少兩個向前突出的支撐架,豎架頂部有向前突出的固定架,固定架上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杆外端朝下並連有壓盤,壓盤周向有杆孔。壓盤之下依次有測試盤,測試盤周向有螺孔,所述螺孔與壓盤上的杆孔數量相等且對應,相應的螺孔和杆孔內有滑軸,滑軸上端有橫向擋頭,滑軸下端從壓盤上方穿過壓盤上的杆孔後旋入測試盤上的螺孔內,其中,壓盤與測試盤間的那段滑軸上套有彈簧。測試盤四周連有至少兩個橫臂,橫臂外端有測微計及探針,所述探針呈豎向布置且其外端朝下。所述支撐架上有用於安放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撐塊,支撐塊上面有用於對被測波導耦合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柱。由底座、豎架、豎架中間的支撐架、豎架頂部的固定架及氣缸、氣缸活塞杆下端的壓盤、壓盤下方的測試盤四周的橫臂、橫臂上的測微計及探針等構成一個小型高度差測量夾具。測量時,可將本實用新型放在生產線上,隨時進行測量。而且可以鑲在生產線產品安裝的不同工位,安裝一個面測量一個面,合格的流到下道工序,從而避免了所有面安裝之後呈整體拿到三坐標測量室測量、發現不良再拆卸而帶來的資源大量浪費。本實用新型不需專用測量室及專用測量室內的三坐標測量設備,避免了測量需往返於生產線與專用測量室之間的麻煩,提高了生產效率,避免了資源浪費。又由於本實用新型僅由底座、豎架、豎架中間的支撐架、豎架頂部的固定架及氣缸、氣缸活塞杆下端的壓盤、壓盤下方的測試盤四周的橫臂、橫臂上的測微計及探針等構成,價值少,僅有1萬元,使得設備投資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右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和圖2所,本實用新型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為平板。底座1的後邊上面設置有豎架3,豎架3下端固定在底座1後邊的中間。豎架3的豎向中間設置有兩個向前突出的支撐架4。兩個支撐架4處於同一高度上,它們的後端固定在豎架3的中間兩個豎邊上。在豎架3頂部設置有向前突出的固定架16,固定架16上固定有氣缸8,所述氣缸8兩側均設置有滑套9,氣缸8的活塞杆7兩側均設置有導杆10,兩導杆10上端分別呈滑動狀伸入所述滑套9內。氣缸8的活塞杆7外端朝下並連有壓盤11,所述壓盤11為圓板,壓盤11的周向加工四個有杆孔。壓盤11之下設置有測試盤13,測試盤13周向加工有四個螺孔,所述螺孔與壓盤11上的杆孔數量相等且對應,相應的螺孔和杆孔內裝有滑軸6,滑軸6上端加工有橫向擋頭,滑軸6下端從壓盤11上方穿過壓盤11上的杆孔後旋入測試盤13上的螺孔內。其中,壓盤11與測試盤13間的那段滑軸6上均套有彈簧12。測試盤13四周連有四個橫臂14,橫臂14裡端固定在測試盤13上,橫臂14外端設置有測微計5及探針,所述探針呈豎向布置且其外端朝下,所述探針外端分別處於被測波導耦合器的基準面不同點高度上。所述支撐架4上設置有用於安放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撐塊16,支撐塊16上面設置有用於對被測波導耦合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柱15。
[0016]其中,所述測微計5及探針的數量與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測試點數量匹配。
[001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測微計5及探針有四個,該四個測微計及探針與被測波導耦合器基準面的不同點相對應。
[0018]為便於固定被測波導耦合器,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上固定有用於支撐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柱2。
[0019]測量時,可將本實用新型放在生產線上,隨時進行測量。而且可以鑲在生產線產品安裝的不同工位,安裝一個面測量一個面,合格的流到下道工序,從而避免了所有面安裝之後呈整體拿到三坐標測量室測量、發現不良再拆卸而帶來的資源大量浪費。本實用新型不需專用測量室及專用測量室內的三坐標測量設備,避免了測量需往返於生產線與專用測量室之間的麻煩,提高了生產效率,避免了資源浪費。
【權利要求】
1.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包括底座(I),其特徵在於底座(I)一邊上面有豎架(3),豎架(3)的豎向中間有至少兩個向前突出的支撐架(4),豎架(3)頂部有向前突出的固定架(16),固定架(16)上有氣缸(8),氣缸(8)的活塞杆(7)外端朝下並連有壓盤(11),壓盤(11)周向有杆孔;壓盤(11)之下有測試盤(13),測試盤(13)周向有螺孔,所述螺孔與壓盤(11)上的杆孔數量相等且對應,相應的螺孔和杆孔內有滑軸(6),滑軸(6)上端有橫向擋頭,滑軸(6)下端從壓盤(11)上方穿過壓盤(11)上的杆孔後旋入測試盤(13)上的螺孔內,其中,壓盤(11)與測試盤(13)間的那段滑軸(6)上套有彈簧(12);測試盤(13)四周連有至少兩個橫臂(14),橫臂(14)外端有測微計(5)及探針,所述探針呈豎向布置且其外端朝下;所述支撐架(4)上有用於安放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撐塊(16),支撐塊(16)上面有用於對被測波導耦合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柱(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測微計(5)及探針的數量與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測試點數量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測微計(5)及探針有四個,該四個測微計及探針與被測波導耦合器處於不同高度的四個點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氣缸(8)兩側均有滑套(9),活塞杆(7)兩側均有導杆(10),兩導杆(10)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壓盤(11)上,兩導杆(10)上端分別呈滑動狀伸入所述滑套(9)內。
5.根據權利要求Γ4中任一項所述的波導耦合器外形高度差自動測量用夾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I)為板狀,其上表面上有用於支撐被測波導耦合器的支柱(2 )。
【文檔編號】B25B11/00GK204149056SQ20142051475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張大榮, 楊建華, 梁基富, 梁國春, 殷實, 江順喜 申請人:江蘇貝孚德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