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2:57:51 1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模具損傷的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呼吸器球體等部件進行注塑成型時,脫模過程多為手工操作,即操作人員手持風槍藉助高壓風力將產品從模具中吹出。採用這種方式脫模,產品的受力狀況難以控制,風力過大時候很容易將產品吹破,同時,當氣槍頭吹產品內壁時與模具表面有接觸,會刮傷模具表面,造成模具損傷。且料頭也是人工取出,耗費人力工時,導致效率降低,成本升高,生產周期不穩定。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包括抱筒機構、吹氣孔、真空氣孔、支架、料頭夾取機構。所述的抱筒機構包括過氣圈、吸盤和抱筒,所述的吹氣孔連接過氣圈中心通孔,真空氣孔連接吸盤上的通孔,且在抱筒機構內側吸盤上的真空氣孔位於過氣圈的吹氣孔形成的圓周狀下沉槽中,所述的抱筒機構和料頭夾取機構固定在同一支架上,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包括控制料頭夾取機構平行開閉夾位移的氣缸及傳動機構、平行開閉夾。進一步,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還包括由氣缸傳動帶動的平行開閉夾夾頭。進一步,所述的抱筒機構由基座固定至支架上,連接體、壓圈將過氣圈、吸盤和護盤固定至抱筒機構的連接體上,連接體固定至基座上。進一步,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的平行開閉夾夾頭與抱筒機構的護盤開口在支架的同一側。進一步,所述的抱筒機構,可通過支架帶動抱筒機構罩於成型後開模的模具上,吸盤將成型完畢附於模具上的待脫模產品吸住。進一步,所述的抱筒機構,可通過吹氣孔吹入氣體至成型完畢附於模具上的待脫模產品內,將待脫模產品脹大至與護盤筒徑一致,並貼附在護盤內壁及吸盤上,從而使將待脫模產品與模具分開。進一步,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的平行開閉夾可在料頭夾取機構的傳動機構控制下,位移至產品成型後形成的料頭位置,平行開閉夾夾頭可在平行開閉夾控制下夾住料頭。進一步,所述的抱筒機構和料頭夾取機構,在抱筒機構吸抱住產品且料頭夾取機構夾住料頭後,可在支架帶動下一同向上移動,將產品以及料頭與模具分離。進一步,所述的支架,可通過位移將料頭夾取機構移動至料頭放置位置,且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可在位移至料頭放置位置後,打開平行開閉夾夾頭,放下料頭。進一步,所述的支架,可再通過位移將抱筒機構移動至產品放置位置。進一步,所述的抱筒機構,可通過真空氣孔吹入氣體至抱筒機構的護盤內壁與產品之間,使產品與抱筒機構分離。[0014]進一步,所述的支架,可再通過位移將抱筒機構和料頭夾取機構,移動至位移原點,等待下一個工作周期。進一步,脫模時吸盤吸住模具上的待脫模產品的吸力以及吹入待脫模產品腔內的氣體量可根據待脫模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抱筒機構以及料頭夾取機構,使脫模過程中產品的受力狀況易於控制,脫模工序可靠有效,有利於降低模具損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生產的自動化。
圖I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實施方案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實施方案的抱筒機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實施方案的料頭夾取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該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包括抱筒I、連接體2、吸盤3、座4,第一轉接板5,方支柱6,吹氣孔7,真空氣孔8,壓圈9,夾頭10,平行開閉夾11,槓桿12,第二轉接板13,第一軸14,第二軸15,連接片16,第三軸17,接頭18,氣缸19,腳塊20。如圖2所示,抱筒I、連接體2、吸盤3固定於座4上,座4與吸盤3間設有一壓圈9,座4與支架的第一轉接板5相連;第一轉接板5上設有吹氣孔7連接固定於基座上的吸盤3中心處通孔,真空氣孔8連接固定於基座上的吸盤3圓周處通孔。如圖3所示,夾頭10固定於平行開閉夾11上,平行開閉夾11固定於槓桿12並通過第一軸14與第二轉接板13相連,連接片16通過第二軸15、第三軸17分別與接頭18及槓桿12相連,接頭18連接氣缸19並固定於支架的腳塊20上,腳塊20與第一轉接板5相連。當成型機開模完成後,該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在機械手的帶動下下降至產品外,吸盤3吸住產品後,通過吹氣孔7處向產品腔內吹氣,使產品膨脹至與抱筒I的筒徑尺寸一致時,產品與模具分離。同時氣缸19驅動槓桿12帶動平行開閉夾11及夾頭10前進至料頭位置,平行開閉夾11帶動夾頭10閉合夾取料頭。該裝置在機械手的帶動下位移至料頭放置位置,平行開閉夾11帶動夾頭10開啟,放下料頭。再次位移至產品放置位置,通過真空氣孔8吹入氣體,使產品與抱筒I分離,脫模及料頭取出過程完成。儘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包括抱筒機構、吹氣孔、真空氣孔、支架、料頭夾取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抱筒機構包括過氣圈、吸盤和護盤,所述的吹氣孔連接過氣圈中心通孔,真空氣孔連接吸盤上的通孔,且在抱筒機構內側吸盤上的真空氣孔位於過氣圈的吹氣孔形成的圓周狀下沉槽中,所述的抱筒機構和料頭夾取機構固定在同一支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抱筒機構由基座固定至支架上,連接體、壓圈將過氣圈、吸盤和護盤固定至抱筒機構的連接體上,連接體固定至基座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包括由氣缸傳動帶動的平行開閉夾夾頭。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料頭夾取機構的平行開閉夾夾頭與抱筒機構的護盤開口在支架的同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脫模及取出裝置,包括抱筒機構、吹氣孔、真空氣孔、支架、料頭夾取機構。抱筒機構包括過氣圈、吸盤和抱筒。料頭夾取機構包括控制料頭夾取機構平行開閉夾位移的氣缸及傳動機構、平行開閉夾及夾頭。通過設計抱筒機構以及料頭夾取機構,使脫模過程中產品的受力狀況易於控制,脫模工序可靠有效,有利於降低模具損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生產的自動化。
文檔編號B29C45/43GK202357382SQ20112038057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吳玉香, 江長福, 鄧志平 申請人:廈門展鋒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