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2:52:26 3
專利名稱: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醫中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五更洩瀉是中醫學「洩瀉」範疇的一個證型。多因病久、損傷正陽、命門火衰或年老體弱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而致洩瀉。腎陽為全身陽氣之根,腎陽虛則火不生土、脾虛失運。臨床上多表現為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洩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肢體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其病機為腎陽不足、脾失溫煦。臨床中通過辨證採取溫腎健脾、固澀止瀉為治療大法,收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五更洩 瀉的中藥製劑,具有見效快、療效高、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本發明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中藥原料的重量組成為:吳茱萸I份、補骨脂3份、菟絲子3份、肉桂I份、白朮3份、茯苓4份、黃芪4份、白芍3份和澤蘭3份。製備方法:按上述重量稱取原料,加水浸泡I小時後置多功能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取煎液。第二次加總藥材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取煎液。將兩次煎液混合過濾,熱封袋中,每袋200ml,100°C高溫滅菌。治療方案:服用製劑,一次一袋,日服二次,20天為一療程。本發明中的藥物機理如下: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本品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灣,是治療脾腎陽虛、五更洩瀉的常用藥。補骨脂: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菟絲子: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本品既能補腎陽又能補腎陰,是平補陰陽之要藥。肉桂:補土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茯苓:利水滲溼、健脾安神。本品甘補淡滲、性平、作用和緩,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祛邪又能扶正。《本經》「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黃芪: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白芍: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臨床中常用於肝脾不調之洩瀉,能治脘腹、手足攣急疼痛。澤蘭:活血祛瘀、利水消腫。本發明中的藥物功效及主治均參考於中醫學院本科教材第六版《中藥學》,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下為臨床試驗總結:
五更洩瀉的症狀: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洩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治療標準:痊癒:臨床症狀全部消失,全身無陽性體徵可查。好轉:自覺症狀明顯減輕,偶有黎明前臍腹作痛及洩瀉,但症狀很輕。無效:症狀雖然減輕,但受冷、勞累後仍感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腹瀉。治療結果:臨床試驗治療五更洩瀉患者200例。患者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後痊癒120例,佔60%,好轉58例,佔29%,無效22例,佔11%,總有效率89%。通過治療所示,對病人無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規化驗及肝腎功能檢測未發現異常。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的病例:病例1:患者張某某,男,50歲,每逢黎明 之時則腸鳴腹痛、痛則即洩、洩後痛減半年有餘,多方治療未愈。伴有心煩、失眠、乏力,近來自感症狀加重。2010年8月來診我院,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個療程後痊癒。隨訪一年未復發。病例2:患者趙某某,男,55歲,患五更洩瀉近一年,病情乍輕乍重,近來自覺症狀加重,伴有消瘦、乏力、精神不振、少氣懶言。2010年2月來診我院,經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個療程後痊癒。隨訪一年未復發。病例3:患者龍某某,女,45歲,患五更洩瀉,2010年9月來診我院,經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一個療程後症狀全部消失。隨訪一年未復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發明所選用的中草藥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根據配伍本發明具有溫腎健脾、固澀止瀉的功效。(2)本發明不僅對五更洩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且可以預防本病的發生。(3)本發明科學組方、辯證求因、審因而治,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中藥原料的重量組成為:吳茱萸I份、補骨脂3份、菟絲子3份、肉桂I份、白朮3份、茯苓4份、黃芪4份、白芍3份和澤蘭3份。製備方法:按上述重量稱取原料,加水浸泡I小時後置多功能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總藥材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取煎液。第二次加總藥材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取煎液。將兩次煎液混合過濾,熱封袋中,每袋200ml,100°C高溫滅菌。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二次,20天為一個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中藥原料的重量組成為:吳茱萸I份、補骨脂3份、 菟絲子3份、肉桂1份、白朮3份、茯苓4份、黃芪4份、白芍3份和澤蘭3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五更洩瀉的中藥製劑,屬於中醫中藥技術領域。中藥原料的重量組成為吳茱萸1份、補骨脂3份、菟絲子3份、肉桂1份、白朮3份、茯苓4份、黃芪4份、白芍3份和澤蘭3份。具有溫腎健脾、固澀止瀉的功效。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P1/12GK103099879SQ20121052530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宋愛民 申請人: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