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3:39:21 2
專利名稱:一種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實訓器材,尤其涉及教學用載人起重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應用的教學起重機械實訓器材,一般為仿真小型模型,僅限於演示,不能 載人,學員無法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實際運行狀態,而且模型一般直接提供現成的電控箱,電 氣控制模式已經固定,學員在實訓中只能局限於對控制過程的觀察,或對定型的控制電路 與負載之間進行簡單連接,沒有充分發揮的空間,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學員在安裝板上自行安裝電路進行控 制,並能作為起重司機上機駕駛操作的起重機教學實訓器材,在實驗室內完成與實際工作 狀態一致的操作過程,實現自動控制技能的多種訓練,提高學習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發揮創 新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完成的設計一種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由橫 梁架設在兩端桁架上形成橋架,行車裝設在橫梁上,行車上部設有座椅和護欄,行車前面和 橫梁底面的安裝板架上裝設電氣接線盒和安裝板,橫梁前部與後部裝設有行程開關,行車 下部的車箱內裝設平移電動機、變速箱、傳動帶、傳動輪、傳動輪軸、從動輪軸、提升電動葫 蘆,平移電動機與變速箱連接,變速箱通過傳動帶與傳動輪軸上的傳動輪連接,傳動輪軸、 從動輪軸架設在車箱上邊框的下沿,伸出車箱外的軸端裝設行走輪,提升電動葫蘆通過鋼 索連接吊鉤。橫梁為上邊梁和下邊梁中間由若干支撐杆連接構成的雙層長框架,由角鐵製 作,兩端與桁架平伸的連接板用緊固螺栓連接固定,桁架為角鐵焊接製成的門框式支架,桁 架內對角設置X形支撐板,前端桁架與橫梁連接處裝設帶扶手的人梯,人梯上端與橫梁連 接固定。行車的車箱由角鐵框架加裝箱板構成,箱蓋上固定裝設座椅,車箱的上邊框右側與 後端固定安裝護欄,前端裝設安裝板架,兩側下面固定裝設輪軸座,內設軸承,前邊的輪軸 座套裝從動輪軸,後邊的輪軸座套裝傳動輪軸。安裝板為四邊鐵框中間嵌裝塑料板構成, 裝設在安裝板架上部,電氣接線盒的內部裝設電氣控制元器件,裝設在安裝板架下部,電氣 接線盒的輸入端由遊動電纜連接電源,輸出端由遊動電纜連接行車及橫梁上的各個電氣部 件。本實用新型的橫梁採用雙層框架結構,增強了整體承受壓力和穩定性。行車車箱設置 在下位裝置,使行車重心降低,保證了平移安全。車箱內裝設的電動機、提升電動葫蘆通過 遊動電纜連接行車上面和橫梁下面的安裝板架的電氣接線盒。行走輪採用單邊凸出形式, 增強與橫梁配合的穩定性。學員在行車上和地面上均可通過操縱電氣接線盒控制行車平移 及提升動作。實訓時,學生可自行設計電路組合,自己動手將各種元器件安裝在可裝卸的安 裝板上,將裝配好的安裝板掛在安裝板架上,通過導線連通電氣接線盒上的接線端子,並分 別與行程開關、各個負載電器連接,接通電源,整體電路貫通,即可實現各種起重機械控制 項目的訓練。[0005] 按照上述設計方案製作、安裝,證明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板拆裝方便,學員可自行組 合電路進行裝配,行車與橫梁配合良好,結構緊湊、操作靈活,在行車上駕駛安全,能夠實現 教學實訓的多種訓練,並能親身體驗到現場實際工作狀態,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員 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較好地達到了預定目標。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應用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行車(7)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桁架,2-行程開關,3-橫梁,4-電氣接線盒,5-安裝板,6-安裝板架,7_行 車,8-遊動電纜,9-吊鉤,10-鋼索,11-行走輪,12-人梯,13-輪軸座,14-傳動輪軸,15-傳 動輪,16-傳動帶,17-變速箱,18-平移電動機,19-提升電動葫蘆,20-從動輪軸;M-緊固螺 栓,Y-座椅,L-護欄,U-車箱,S-上邊梁,X-下邊梁,D-信號燈,G-箱蓋,H-上邊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l,採用角鐵焊接成桁架1、橫梁3、人梯12,將雙層框架構的橫梁3兩端與 門框式桁架1的連接板用緊固螺栓M連接固定,形成橋架,人梯12架設在橫梁3 —端(前 端)與桁架l連接的位置,扶手上端與桁架l固定。行車7裝設在橫梁3的上邊梁S上,兩 側行走輪11與橫梁3上邊梁S配合。行車7下部為車箱U,上部的前端裝有安裝板架6,右 側和後端裝設護欄L,箱蓋G中間裝設固定座椅Y。安裝板架6的上部掛有安裝板5,安裝板 5上裝有各種電氣元器件,安裝板5的下面裝設電氣接線盒4,通過遊動電纜8與車箱U內 的電動部件連接。車箱U下面鋼索10吊裝動滑輪吊鉤9。橫梁3與兩端桁架1連接處的 上邊梁S上裝設有行程開關2,作為前後限位開關。橫梁3與桁架1連接的下邊梁X後端 裝設有安裝板架6,安裝板架6裝有安裝板5和電氣接線盒4,通過遊動電纜8與行車7車 箱U內電動部件連接。桁架1頂部設有工作信號燈D,顯示行車位置信號,操作者通過人梯 12走上橫梁3上的行車7,坐在座椅Y上,就可以操作安裝板架6上電氣接線盒4的旋鈕, 控制行車7的平移及吊鉤9的升降。當行車7上沒有人,也可以通過橫梁3下方的安裝板 架6上。的電氣接線盒4控制行車7的動作,操作靈活、方便、安全,與施工現場工作狀態相 同。 參閱圖2,行車7的結構分解,行車7下部為車箱U,由角鐵焊接邊框,連接構成矩 形框架,再用平面箱板封閉。車箱U的前端垂直豎立安裝板架6,安裝板5裝設在安裝板架 6上部,電氣接線盒4設置在安裝板5下面。車箱U的頂面為箱蓋G,上面固定裝設座椅Y, 車箱U的右側和後端裝設護欄L。車箱U底面裝設提升電動葫蘆19、平移電動機18、變速 箱17,變速箱17的輸出軸輪通過傳動帶16與傳動輪15連接,傳動輪15套裝在傳動輪軸 14上,傳動輪軸14架設在車箱U上邊框H下沿裝設的輪軸座13內,位於車箱U後部作動 力軸。車箱U前部上邊框H下沿固定裝設的輪軸座13套裝從動輪軸20。傳動輪軸14和 從動輪軸20的軸端套裝行走輪ll,壓在橫梁3的上邊梁S上。提升電動葫蘆19通過鋼索 10連接吊鉤9的動滑輪,用於提升起重。平移電動機18和提升電動葫蘆19通過遊動電纜 8與安裝板架6上的電氣接線盒4連通,電氣接線盒4的各個接線端子通過導線與安裝板5上的各個電氣器件連接。 採用上述結構形式,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學生可按照 教學內容,自主在安裝板5上任意組合電氣元器件,通過導線與電氣接線盒4的各個接線端 子連接,裝配成控制電路,並可親身在行車7內操作,或在地面上操作,通過安裝板架6的電 氣接線盒4控制行車7平移和吊鉤9升降。通過實訓,學生可以感受到現場實際工作過程, 檢驗安裝質量,驗證自己設計效果,享受成功的喜悅。本實用新型操作裝卸方便,操作靈活、 安全,對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精神,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權利要求一種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其特徵在於由橫梁(3)架設在兩端桁架(1)上形成橋架,行車(7)裝設在橫梁(3)上,行車(7)上部設有座椅(Y)和護欄(L),行車(7)前面和橫梁(3)底面的安裝板架(6)上裝設電氣接線盒(4)和安裝板(5),橫梁(3)前部與後部裝設有行程開關(2),行車(7)下部的車箱(U)內裝設平移電動機(18)、變速箱(17)、傳動帶(16)、傳動輪(15)、傳動輪軸(14)、從動輪軸(20)、提升電動葫蘆(19),平移電動機(18)與變速箱(17)連接,變速箱(17)通過傳動帶(16)與傳動輪軸(14)上的傳動輪(15)連接,傳動輪軸(14)、從動輪軸(20)架設在車箱(U)上邊框(H)的下沿,伸出車箱(U)外的軸端裝設行走輪(11),提升電動葫蘆(19)通過鋼索(10)連接吊鉤(9)。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橫梁(3) 為上邊梁(S)和下邊梁(X)中間由若干支撐杆連接構成的雙層長框架,由角鐵製作,兩端與 桁架(1)平伸的連接板用緊固螺栓(M)連接固定,桁架(1)為角鐵焊接製成的門框式支架, 桁架(1)內對角設置X形支撐板,前端桁架(1)與橫梁(3)連接處裝設帶扶手的人梯(2), 人梯(12)上端與橫梁(3)連接固定。
3.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行車(7) 的車箱(U)由角鐵框架加裝箱板構成,箱蓋(G)上固定裝設座椅(Y),車箱(U)的上邊框(H) 右側與後端固定安裝護欄(U,前端裝設安裝板架(6),兩側下面固定裝設輪軸座(13),內 設軸承,前邊的輪軸座(13)套裝從動輪軸(20),後邊的輪軸座(13)套裝傳動輪軸(14)。
4.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安裝板 (5)為四邊鐵框中間嵌裝塑料板構成,裝設在安裝板架(6)上部,電氣接線盒(4)的內部裝 設電氣控制元器件,裝設在安裝板架(6)下部,電氣接線盒(4)的輸入端由遊動電纜(8)連 接電源,輸出端由遊動電纜(8)連接行車(7)及橫梁(3)上的各個電氣部件。
專利摘要一種教學用載人橋式起重機實訓臺,橫梁(3)架設在兩端桁架(1)上,行車(7)裝設在橫梁(3)上,橫梁(3)與人梯(12)連接。安裝板架(6)上裝設電氣接線盒(4)和安裝板(5),橫梁(3)兩端裝設行程開關(2)。行車(7)車箱(U)內的平移電動機(18)與變速箱(17)連接,通過傳動帶(16)與傳動輪軸(14)上的傳動輪(15)連接,傳動輪軸(14)、從動輪軸(20)架設在車箱(U)上邊框(H)下沿的輪軸座(13)上,軸端裝設行走輪(11)。學生可自行設計電路組合,自己動手將電氣元器件安裝在安裝板(5)上,通過導線連通電氣接線盒(4),並與行程開關(2)、負載電器連接。接通電源,即可進行各種起重機械控制項目的訓練,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員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
文檔編號G09B9/00GK201498115SQ20092022674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1日
發明者盛南嶺 申請人:聊城職業技術學院